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评论:被过度解读的新闻联播如何才能亲民

2009年06月08日19:3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千龙网

  李妍:被过度解读的新闻联播如何才能亲民

  “《新闻联播》只是被‘解读’的对象,而不是‘收看’的对象”,作为在国内开播三十余年,知名度最广的一档电视栏目,而今的《新闻联播》却常常陷入被过度解读而非收看的尴尬漩涡。

尽管其延续多年不苟言笑、字正腔圆的播报方式,已成为一个播音时代的重要表征,但在追求表达、思维多元化的社会,过于单一、程式化的《新闻联播》显然已不能满足公众的收看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还被涂上了轻喜剧和泛娱乐的色彩。

  尽管此前央视也曾对《新闻联播》进行过蜻蜓点水似的改革,但自近期传出广电总局建议央视建立《新闻联播》评价体系,接受来自各方的评价之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也透露,央视在这个月或稍后一点会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这可能是10多年来央视新闻节目最大的调整。”(6月8日《广州日报》)

  自三年前《新闻联播》推出康辉、李梓萌两位更具亲和力的新面孔后,央视对节目亲民化的变革便浅尝辄止。此番再提变脸,其变革核心依然延续了过往的亲民思维,即试图通过对严肃节目风格的转化,对播报方式的转变,对主播形象的转换,用这些表面形式的变革让更多民众接受变脸后平易近人的《新闻联播》。然而,央视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进行变革的身后,却是民众对其仅流露于表面亲民的嘲讽,人们更多地是在质疑:在50后至70后这些收看《新闻联播》的黄金一代之后,还有多少人愿意收看仅着眼于播报语气、风格这些表面形式的转变,新闻内容却依然枯燥无味,且无法甩掉浓厚代言特色的《新闻联播》。

  的确,沿袭三十年不变的《新闻联播》,其赋予公众的符号意义,已经远远大于了它作为新闻节目本身应具备的新闻价值。它的永远不苟言笑的播音员,被称为国脸;主持人服装颜色的冷暖变换,意味着当天的国家大事可能呈现出的基调;国内新闻的播报永远按时政、社会这样的排列顺序,严格执行着政治程式化而非新闻性的教条;而“今天的新闻大约需要50分钟”,则往往意味着当天有重大事件发生。

  而这些过于仪式化的符号意义,却又不断引导人们去刻意解读,而不是去收看这档节目。在收视选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早已脱离当年全家老小晚饭围坐看《新闻联播》的语境,也因此,充斥着陈旧话语方式、讲究政治程式化的《新闻联播》,被泛娱乐化的社会更多地解读出了轻喜剧意味:人们对正在严肃播报的男播音员,突然在节目中难为情地打嗝饶有兴致;对突然更换的节目主持则更愿意解读背后的政治意味;对一部电影突然在《新闻联播》中“登堂入室”,更是夹杂着质疑的口水和看热闹的心态。

  很显然,三十年不变的《新闻联播》用它累年打造的威权神态,不仅让自己陷入了边缘解读的尴尬,也被动进入了动辄得咎的境地——这或能解读为何央视每次针对《新闻联播》的变革都要经历多番试水,小心翼翼。也可以想见,此次央视高举“亲民”旗帜进行十年未有之大调整,其背后也必然会迎来民众惯性解读的暴风骤雨。可以预料的却是,如果没有真正就内容进行忠实新闻价值,秉承新闻精神的变革转身,仅着眼于形式的“亲民”变革,是永远不能得到民众的收视回归的。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