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生前与儿子的生活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6月11日,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近万名各界人士前往吊唁。 中新社发 李学仕 摄
《新闻联播》主播去世 罗京 曾憧憬和妻子白头到老 6月11日,《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他于6月5日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年仅48岁。去年的8月31日,他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在那里,他已经工作了整整25年。
他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一个熟悉却符号化的人物。他在《新闻联播》里不苟言笑的脸,被称为“国脸”,他代表了国家宣传系统里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符号。
屏幕之外,亲人朋友勾勒了另外一个更生动的罗京形象:在明星足球队,他是一员猛将,进攻积极很有活力;在舞台上,他是一位实力唱将,表演《千里之外》,又唱周杰伦,又唱费玉清;在圈内,他最“有名”的还是“妻管严”的封号。对于婚姻,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怕老婆没什么不好,反而是一种疼爱老婆的表现。”
-偷空就去导师家“邂逅”师妹 罗京的形象早已随着央视《新闻联播》在观众心目中定格:庄重冷静,不苟言笑。荧屏之下,他却是圈内有名的“妻管严”。
1985年,罗京在全国的名气已经不小了,他的个人生活也受到亲友们的关注。罗京在大学读书时,就和播音系的李钢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李教授看到他终日奔忙,就寻思着找机会给他介绍对象。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同样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刘继红,到导师李钢教授家去请教问题,恰好碰到了拜访恩师的罗京。刘继红对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五岁的师兄敬佩不已,趁机向他请教了几个播音方面的问题。专业相同爱好相似,两人聊了很久。刘继红给罗京留下了文静大方的印象,这种性格正是罗京所喜欢的。
第二天,刘继红接到李师母的电话,问她对罗京印象怎么样。毫无思想准备的刘继红被师母问得有点不好意思。师母热情地说:“正好罗京没有对象,我看你们挺般配的……”挂掉电话后,刘继红心潮澎湃,她觉得罗京为人谦和朴实,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他的气质和风度也让她心动,可是,他毕竟是名人,他能看上自己吗?
自从那次相遇以后,刘继红经常在李教授家见到罗京,每次他都是“蓄谋”在老师那里等她,然后再送她回寝室,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处才离开。当时,罗京没有谈及感情,倒像个大哥哥一样关心她的学业,还带女孩子爱吃的零食给她。他的细心和诚恳渐渐打消了刘继红的顾虑。
一天晚上,两人十指相扣,沿着广电总局门口的那条大街来回走了几十趟,谁也舍不得先说分手。说再见的那一刻,罗京鼓起勇气说:“继红,我挺喜欢你,让我们在一起好吗?”……
-加班爽约,女友重新考虑二人关系 沉浸在甜蜜爱情中的刘继红,像所有恋爱中的女孩一样,恨不得时刻和男友黏在一起。然而,由于罗京的工作性质特别,她的这种想法有时很难实现。1986年,刘继红眼看自己的生日快到了,于是与罗京相约共度美好的夜晚。然而,她在约好的咖啡厅里左等右等,罗京迟迟不来。过了好久她才接到罗京的电话:“不好意思啊,台里播音录制工作临时调整,我要加班,今天去不了啦!”她想好的几句话还没说,罗京却急急忙忙挂了电话。
刘继红独自回到家中,觉得罗京不把自己当回事,想重新考虑两人的关系。几天后,当罗京忙完工作,给她打电话要求见面时,她推托说忙着准备毕业论文,没时间约会。
此后一连两个星期,罗京经常抽空去李教授家里,有意“邂逅”刘继红,却一直没有等到她。罗京知道她一定是因为自己失约生日聚会而生气,便主动打电话向她解释,要给她补过生日,但她都婉言拒绝了。
凑巧的是,刘继红不久后就被安排到某电台实习,在工作中,她终于理解了什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理解了罗京为什么失约。于是,她主动找到罗京,两人又重归于好。经历了这件事以后,罗京懂得了女性心理,知道了女孩子比较注重生活细节,从此对刘继红的生日特別看重,再怎么忙也要抽时间陪她过生日。
-第一次拜见未来岳父母,抢着洗碗 经过两三年的交往,两人开始谈婚论嫁。这时,双方父母却有了疑虑——罗京的父母是朴实的知识分子,担心出身于高干家庭的刘继红有娇小姐脾气;刘继红的父母则担心罗京是“国脸”,他在家里会不会摆名人架子,让女儿吃苦呢?
罗京了解到准岳父岳母的顾虑后,就提着一个水果篮来到刘家看望两位老人。刘母与罗京闲聊时,随口问他喜欢哪种类型的女性。罗京实话实说:“我喜欢那种通情达理,有事好商量的女孩。漂亮当然好,但如果长久相处做夫妻,许多外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内在的东西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可爱的女孩不会因为漂亮就趾高气扬,也不会因为长相不美就自卑,她能理性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刘父坐在一边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吃完饭后,罗京抢着去洗碗。刘母连忙阻止说:“女婿头次上门,哪能让你做家务啊!”刘继红听母亲这样说,高兴地说:“妈,你跟爸都答应啦?”母亲含笑点点头。
-孩子无人接送,妻子当起全职太太 1988年6月,两人登记结婚。他们搬进了台里分给他们的一套一居室,家具陈设都很简单。每天晚饭之后,小夫妇俩都会去院里散散步,回来后就靠在床头,借着柔和的灯光看书。
1995年,刘继红生下了儿子,取名罗疏桐,因为罗京特别喜欢一首唐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罗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
1996年以前,《新闻联播》是录播。从1996年1月1日起,由录播改为直播,稿子提前10分钟才到播音员手里,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稿件来得就越迟。当时,台里规定每念错一个字要扣200元钱,如果累计错三个字以上,就要去学习班充电,考试过了以后才能重新上岗。罗京和其他播音员一样,播音时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有一次,一个外行人问他“你们每次节目播完后,和搭档收拾资料时都说了些什么呀?”罗京笑着说:“我们在说,终于又熬过去了一天!”刘继红知道这件事后,深感丈夫在工作中压力很大。
他们的儿子上托儿所以后需要人接送。有一次,两人同时在单位加班,等刘继红赶到托儿所时,其他孩子早被接走了,只有儿子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哭。从那一刻开始,刘继红决定辞去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当起了“全职太太”。
-“等咱们老了,就整天守在一起” 罗京在工作上需要的理性,免不了要带到婚姻里。结合以来,夫妻之间没有更熟悉也没有更陌生,认识的时候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两个人也没有觉得更爱或者更不爱。生活平平淡淡,情感朴朴素素。有一次,刘继红陪罗京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在饭桌上,一个朋友乘着酒兴,掏出手机念当时疯传的一条短信:“拉着老婆的手,好似左手拉右手。”在众人会心的哄笑声中,罗京不改播音时的严肃,较真地说了一句:“可是左手离不开右手啊!”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刘继红感觉丈夫与众不同。
多年来,刘继红一直在家做主妇,她也不是没有困惑。有一次,他俩应邀参加一个圈内聚会,看到罗京和几位女同事侃侃而谈,看着那些职业女性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她却插不进话,心理顿时严重失衡。恰在这时,她无意中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那是罗京的老婆吗?怎么那么沉默啊!”她二话不说,起身就去了洗手间。罗京知道妻子心里委屈,马上追了出去,好言好语劝慰一番,她才转忧为喜。
经历这件事情以后,罗京决定帮助妻子重新找回自我和自信。2007年7月,他陪妻子去母校报名,学习媒介经营管理。刘继红忙起来以后,罗京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妻子看书累了,罗京就学着妻子以前侍候自己的样子,一边轻轻地给她揉肩,一边陶醉地说:“这样多好啊,等咱们以后都老了,就整天守在一起,我还这样给你揉肩,陪你聊天……”
◎摘选自《名人传记》、《家庭》等 (来源:青年周末)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