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国门
“三角地”中俄蒙三国交界点的0号界碑
满洲里夏天的迷人夜景
联检大楼内,中俄铁路工作人员共同办公
午夜,满洲里公路口岸等候通关的车辆排成长队
初夏的满洲里,就像清晨的朝阳,充满生机和活力——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深处,鸟语花香之间,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跃入眼帘,到处是拔地而起的楼宇大厦,到处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别样建筑,令人目不暇接。
难怪人们会有这样的评价:“它是一座小城,却磅礴大气;它是一座边城,却充满朝气;它是一座富裕的城市,却没有浮躁之气……它是"鸡鸣三国"的口岸城市,融三国文化风情、闻名中外的东亚之窗——满洲里。
”
第 1 2 3 4 5 6页
边陲不夜城 “这是在哪里?”
深夜,徜徉在满洲里市区,记者不禁被满眼的流光溢彩所迷惑,要不是空气中青草和泥土气息的提醒,一定认为自己是在一个沿海城市。
联合采访组的所有成员都对这座边陲小城的夜色惊讶不已——宛如白昼般的大街小巷、光鲜艳丽的欧式建筑、不时飘过的俄罗斯青年身影……如果说白天的满洲里是一部童话,那夜幕下的满洲里就是一首情诗,有足够的理由让人浮想联翩。
满洲里和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近在咫尺。当地人形象地说,在两国交界地,你用力扔一块石头那就是跨国行为啦。然而,尽管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可20多年前的满洲里还只是个不起眼的“灰姑娘”。上世纪80年代,除了一幢三层高的小楼,全城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平房。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王之光调侃说:“当时有个顺口溜:一个公园两只猴,一个警察看两头。说的就是我们的小和落后。”
1992年,4座东北边陲小城被国家列为沿边开放城市,望眼欲穿的“灰姑娘”终于盼来“水晶鞋”。
当年,满洲里与深圳同被列为优先发展的南北两大口岸城市。“从那时起,满洲里开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发展。”王之光说,不算其他省市通过满洲里口岸进出口的物资数额,仅满洲里市当地的进出口额从1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用了10年,从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只用了5年,从20亿美元到近30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3年。今天,满洲里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对俄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6月4日午夜12点,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可全天开放的满洲里公路口岸仍然车水马龙。数十辆俄罗斯车辆正在等待通关,后面陆续还有车辆驶来。
记者走到一辆白色的商务车旁,和从事旅游业的俄罗斯小伙亚历山大聊了起来。“这么晚还通关啊?”“其实,我们早来了,中国这边放得很快很顺利,可我们那边就比较慢了,没办法,只好等喽。”亚历山大有些无奈。“金融危机对你的生意影响大吗?”“还行吧,现在我每周都能带两拨客人过来。我们很喜欢中国的食品和日用品,你看他们,买了不少呢。”说着话,亚历山大顺手指着车内的大包小包。记者透过车窗望进去,里面的6位俄罗斯游客有说有笑,看来他们对这次中国之行非常满意。
第 1 2 3 4 5 6页
国门绽放双拥花 西出满洲里市9公里,就来到了宏伟气派的第五代新国门,国门周围的和平广场、红色旅游展厅、秘密交通线遗址,特别是旁边仿制的前四代国门,构成了满洲里市最具标志性的景区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陪同我们的呼伦贝尔军分区副政委赵玉敏问大家:“你们知道满洲里人民为什么把国门打造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吗?”见大家不解,赵副政委卖起了关子:“一会儿你们就知道啦。”
我们的眼前出现了清末第一代国门,标有双头鹰的木桩上写的是俄文“萨拜喀尔省铁路交界”,由沙俄单方面设立;第二、三代国门分别是木、铁结构,见证了中苏关系的风风雨雨;第四代国门是改革开放以后兴建的,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特别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逐步深化,双边贸易迅速繁荣,原来的双轨铁路已经不能满足货物流通的需要。去年,又兴修了近50米宽、预留有多条铁轨的第五代新国门。
意味深长的是,第五代国门展厅内的一块块展板自豪地告诉过往的人们:满洲里曾5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委、市政府里有批情系边防军人的“兵妈妈”。满洲里市委宣传部长吴铁城深情地对记者说,国门的变迁,让满洲里人民深深懂得了一个真理:没有国防就没有今天腾飞的满洲里。所以,身处国境线上的满洲里人对国防的理解最深,对部队的感情最重,拥军工作做得也最扎实。这里有市领导带领各局领导组成的拥军集体典型,有军地联合组成的边防一体化管控机构,更有许许多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驻守在满洲里市的某边防团多年坚持“帮扶一个自然村、建设一片生态林、共建一所小学校、团以上干部每人资助一名贫困生”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他们把满洲里市东湖区二卡村确定为帮扶村,给贫困村民传授蔬菜、瓜果种植技术,很快帮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针对沿边群众生活最突出的购物难、就医难、饮水难和抗灾自救难,该团各一线连队常年为当地牧民代买生产生活用品,部队“便民诊所”定期深入各包点巡回医疗,及时救治了许多伤病患者和难产妇女。为配合实施城市规划改造,在上级批准下,他们主动无偿内撤营区,将“一道街”黄金地段交给市政府建双拥广场。老百姓反映,满洲里的发展离不开子弟兵的参与和帮助。
边防团政委孙炳文说:“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在边防工程、营院改造、军营文化建设等大项工作中都给予了我们无私的援助,促进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保持了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稳定。”
的确,军地和谐是边关和谐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第 1 2 3 4 5 6页
红色经典今犹在 漫步在满洲里街头,哥特式、法国古典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等风格的建筑不断地映入眼帘,一幅幅画面总让人产生身处欧洲城市的错觉。
6月5日上午,在国门口岸参观后,记者发现,原来这座青山绿水之间的小城不仅充满了异国风情,还凝聚着数不清的红色记忆。
国门口岸广场上,陈列着一台1940年日本制造的“亚西亚”型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中华大地上奔驰了半个多世纪,留下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是乘坐这台机车牵引的专列出访苏联的。从1950年到1965年,这台机车欢快地驰骋在祖国建设的钢铁运输线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不远处,有一座由中苏会谈会晤室改建而成的红色展厅。进门走两步便会看到一幢仿制的晋丰泰杂货铺,这便是当年的交通站。铺子的窗板上挂了一把笤帚,表明安全……这座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纪念馆以大量生动、翔实的展品和资料,重现了满洲里这条中国革命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秘密交通线的来龙去脉:
上个世纪初,满洲里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荒漠边城,可共产主义的火种却从这里传向全中国。1920年至1937年间,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为中国革命者开辟了一条寻求真理之路。从各种资料查到的经过满洲里去苏联以及从苏联回国的,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周恩来、瞿秋白等70余人。他们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捧回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
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子女,当年也都通过这里辗转到苏联的国际儿童院生活、学习,其中有毛泽东的子女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刘少奇的子女刘允斌、刘爱琴,朱德的女儿朱敏等。在苏联,他们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和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熏陶,同时也经历了伤病的折磨和战争的洗礼。之后,这些孩子陆续由满洲里回到祖国,满腔热忱地把知识和力量奉献给父辈们为之流血、牺牲、奋斗的这片土地。
今天,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和平的天空下,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生活。而满洲里曾经真实发生过的那一段段红色记忆,早已成为民族和国家无可替代的财富。来往满洲里的游客不仅能一睹气势恢宏的国门,更会真切地体会到那些逝去的难忘岁月。
第 1 2 3 4 5 6页
共评“边防军星” 在满洲里中俄边防会谈会晤站,记者见到了刚刚在边境处理完一起越境事件的副站长赵永刚。指着宽敞大气的会谈会晤站,赵永刚说:“我们在这里已经与俄军会谈会晤2700余次。1996年以来,已有沃伊藤克上将等7位俄罗斯将军10次来我部参观访问。”
随着口岸的繁荣,两国边防军人的交流和合作也在逐年增加。仅去年,中俄边界代表机构就共同承担了多项大的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一件是中俄双方共同进行了抓捕非法越界人员的演练。第二件是中俄双方代表机构共同举办了“优秀边防军人表彰暨小型奥林匹克运动会”。
“两军共同评选优秀边防军人并一起表彰,这不仅在两军历史上罕见,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属少见。”呼伦贝尔军分区司令员张秀告诉记者,为激励戍边军人,内蒙古军区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边防区域局2006年协商决定,每年联合举行一次“优秀边防军人表彰暨小型奥林匹克运动会”,届时由各自长官为对方优秀军人代表颁发勋章,每次各表彰5名“边防军星”,颁奖仪式轮流在两国边境城市举行。
“边防军星”是和平、和谐边关的时代结晶。巧得很,站在我们面前的赵永刚,就是2007年受到中俄两军表彰的优秀军人代表。他兴奋地告诉记者,那年7月19日,在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他与另外4名中国军人被请到主席台上,台下坐满了俄军官兵和当地市民。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俄军中将司令员给他亲手别上优秀军人勋章,我军的将军也给俄军优秀军人别上优秀军人勋章。当时他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
中俄同楼联合办公 急促的脚步声、“咔咔”的盖章声、吱吱作响的打印机……都已经快下班了,满洲里口岸联检大楼里还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这里,有铁路、海关、国检、银行等很多部门,甚至还有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车站的代表处。中俄两国的铁路部门就隔着一道玻璃墙,货物单据通过墙上的一道缝就可以交到对方手中。
“现在全国的很多口岸都实行了联检,不过满洲里在这方面走得最早。”王之光对记者说,从1992年起,满洲里口岸就开始实行了联检。多年来,我们摸索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联检机制。比如中俄车站办事机构隔墙而设,就是根据我们这儿的特点进行的调整。
记者注意到,满洲里口岸联检大楼通关作业的信息化程度很高,很多工作都是通过电脑和网络来完成。王之光说:“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各监管场区的网络系统,实现了进出口货物远程监控和查验信息的同步传输。各货代报关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铁路车站实现了微机联网……”
联检机构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近年来,中俄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边贸易连续9年保持了高速增长。
“过去,各个部门不在一起办公,办理通关得一个一个跑,最快也要一天时间,前提还得是你去的时候好,不用排队。现在这种"一条龙"的办公程序,一列火车最快只要两三个小时就能通关了。”王之光说。作业流程以及管理办法的创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也吸引了大批客商来满洲里经营。最近几年,满洲里的进出口总量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为使进出口运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破冰回暖”,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扶持外贸企业政策及优化口岸税费环境的措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日渐回升。4月12日一天,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运量达到8.49万吨,创出单日运量历史新高。目前,满洲里正在向着2420万吨的全年进出口总量目标全速开进。
第 1 2 3 4 5 6页
解读三角地0号界碑 从满洲里驾车开出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一个叫“三角地”的地方。据说,这是因其在我国雄鸡版图轮廓呈现出直角形状而得名,其顶点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点,在那里矗立着一座醒目的0号界碑。
边防五连连长郑友福指着界碑告诉记者:“这座界碑是中俄蒙边境上唯一的一座0号界碑,是1993年中俄根据两国国界东段协定共同组织勘界后,由中俄蒙三国共同竖立的。其中大理石界碑由我国制作,不锈钢三脚架由俄罗斯制作,底部三块水泥基座由蒙古国制作。”
顺着郑连长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在基座下面的一块石头上清晰地刻着“1911”。据史料记载,在现0号界碑的位置上,原来只有用乱石堆成的一个不起眼的石堆,标识出塔尔巴干达呼第58号界点——1911年12月20日沙皇俄国迫使晚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满洲里界约》,并堆起了石堆作为界标。
脚下凌乱的石堆讲述着昨天,而“三角碑”则标志着对未来的开启。距离“三角地”不远的地方是连队的哨所,在郑连长的指引下,记者钻进了上个世纪60年代官兵们执勤住的老哨卡。在老哨卡的地窝子中,透过通风口记者无意间看到官兵现在使用的多功能保温哨所和随风疾速旋转的风力发电机。连队电台台长、四级士官孔德利说:“哨所的生活设施和条件越来越好了,执勤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出去执行任务,一台巡逻车就完全解决了执勤巡逻和吃住行所有问题。”战士崔琦鹏正对着监控屏处理采集到的边境情况信息,并将信息迅速发送到连队。崔琦鹏说:“巡逻车上还配备有定位系统,连队可以随时对我们的位置进行定位。”
今年正是该团组建40周年。40年,边防部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哨所从“地窝子”到平房,再到楼房和保温观察楼;巡逻方式由徒步、滑雪、乘马、乘爬犁,到乘车、乘巡逻艇、乘摩托雪橇、乘直升机的全方位立体巡逻,边境管控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罗铮、郭建跃摄
第 1 2 3 4 5 6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