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今年全国夏粮预计产量将达到2450亿斤

2009年06月12日17: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 夏粮收获已近尾声。农业部部长孙政才12日宣布,今年全国夏粮预计产量将达到2450亿斤,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连续6年夏粮增产的佳绩。

  虽然,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还要看早稻和秋粮,但夏粮增产为今年粮食全面丰收奠定了关键的良好开局。


  连续6年夏粮增产,靠的是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好政策,靠的是各地各部门稳粮增收的有力措施,而更根本的是靠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升温。

  这些宝贵的经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粮食自给战略结出的硕果。60年的粮食发展之路向世人证明: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6年的“不变”和60年的“变革”印证:顺应民心的土地制度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夏收时节,麦浪滚滚,满目金黄,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种粮大户王次玉种的89亩小麦,今年的亩产超过1400斤,再创新高。他难掩喜悦地说:“去冬今春旱情严重,乡亲们想方设法浇水保苗,迎来了大丰收!”

  今年的夏粮增产来之不易――先后战胜了北方罕见旱灾、南方持续低温阴雨、多次强降温和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大灾之年大丰收,若时光倒回,这一切难以想象。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毫无依据:1949年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不到420斤原粮。

  岁月荏苒。今天,作为一个正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连续6年增产,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这背后则是稳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第一轮土地承包期结束后,第二轮延包又将土地承包期延长了30年,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

  世纪之交,随着粮食出现卖难,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出现了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质疑:认为一家一户单干的土地模式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农业走向现代化。

  党中央、国务院总结历史经验,认为家庭经营加上社会化服务,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存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后就要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问题。

  2008年,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前,有舆论预计中国的土地制度将会有重大调整。胡锦涛总书记会前到小岗村调查时再次强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不变”政策的选择,源自新中国土地制度60年中三次变化的探索――

  从1949年到1957年,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了土地,粮食产量增长了72.3%。

  从1958年到1977年,由于在农业经营制度上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饥荒成为历史的痛苦回忆。

  终于,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一纸“大包干”契约,激发了中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096亿斤增长到2008年的10570亿斤。如今,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历史证明:顺应亿万农民选择的土地制度成为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

  在充分把握农业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此作出了最精辟的概括――既强调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又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决定》在充分强调“毫不动摇”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一个长久不变”和“两个转变”: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这是对今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的一个方向性概括,也是一个新的重大政策表述。”陈锡文说。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马涛)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