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网络问政领导之责在于问 网友之责在于正

2009年06月13日08:0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去年的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作客人民网,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全国亿万网民欢欣鼓舞。有人把这一天称为“网民的节日”。

  今年6月初,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隆重推出“网络问政”大型问卷调查。
短短几天时间,就有超过3万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另外还有数以百计的网友留言,称赞“这个调查很好”、“这样的问卷形式应该长期保持下去”,同时表示“支持网络问政”、“开展网络问政能使广大网友有话可直接与各级领导交流”、“希望网上留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的调查很有意义。网络问政,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是个新词儿。从一般意义上说,网络问政主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了解民意,了解群众的诉求、愿望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当然,网络问政“问”的不仅是民。比如,通过网络还能发现一些重要的腐败线索,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等。可以说,网络问政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网络问政的“主角”是各级领导干部,但是这件事情本身却是双向的,它离不开网民的参与。那么,广大网民对于网络问政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期待,有什么建议,通过调查了解这些情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利用网络了解民意,尤其是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大有帮助。根据笔者的观察,对网络问政进行专题调查恐怕还是首次。

  这张问卷共有33个问题,很多问题提得都很好,比如:你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你认为网络能否对党员干部起到监督作用?你认为领导上网遇到“杂音”,应当如何作为?你认为领导人上网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吗?你认为网络能否成为防腐的新阵地?对于这些问题,相信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广大网民,他们都很关心,也都会有切身感受。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中,我们能够体味到广大网民的热望与期待。比如,对于“你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这个问题,4979人表示“相信”,8696人表示“不相信”,15215人表示“不知道”;对于“你认为网络能否对党员干部起到监督作用”的问题,20245人认为“能”,7382人认为“不能”,7264人说“不知道”;对于“你认为网络能否成为防腐的新阵地”这个问题,32419人回答“能”,1465票回答“不能”,1174人回答“不知道”……尽管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中,但这些数字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致能够反映出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总体态度。

  透过这些数字,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可以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确,对于领导干部网络问政,目前还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对于网上反映的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突出问题,领导干部不能不察,察了不能不管,管了不能没有结果。有没有积极回应,体现的是一种责任;能不能积极回应,体现的是一种能力。“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网上反映的问题,未必完全准确,或许有些偏颇,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能力做出清醒判断,从网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重点。

  同时,既然网络是双向对流的,那么,这样的责任也是双重的。网络问政,领导之责在于“问”,网民之责在于“正”。何谓“正”?就是要以正确的舆情信息影响领导干部。即使是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也应出以公心,不夸大,不歪曲,不谩骂。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反映意见、建议和诉求的重要渠道,这个渠道应当重用,但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削弱其公信力。试想,如果网上的舆情失真现象严重,又怎么要求领导干部重视它?因此,笔者格外留意到此次问卷调查中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推动网络问政向前发展,网民还应做哪些事?”14384人回答“提高素质,增强网络发言的有效性和可读性”,10953人回答“遵守公德,对自己在网络上发布的事件真实性负责”,6406人回答“其他,学习网络时代的各种知识”。这个结果让人欣喜,它折射出广大网民网络责任感的增强。

  可以预见,网络问政将会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网络舆情将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当网络连接的双方承担起各自责任,建立起良性互动,网络的威力就会成倍释放,网络问政就会更加奏效,人们对于“你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这个问题,回答“相信”的就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