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平武县深山一清代民居,风雨144年仍在住人
绵阳平武县豆叩镇深山发现一处清代同治年间民居,虽经历144年风吹雨打,但至今仍保存完好,甚至依然住着人。该建筑在去年特大地震中,几乎未受到任何损坏……其高超的建筑技艺、优良的抗震性,在全县范围内的古建筑中都较为罕见,让今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大山里发现100多年前古建筑
该处建筑俗称“老房子”,位于海拔1344米的平武县豆叩镇银岭村,修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该房屋为全松木构建,前檐吊墩为方形,镂空雕刻有人物图案。檐柱下均有柱础石并刻有人物、花卉、兽等图案,图案十分精致。
老房子为穿斗式结构房架,大门为双开门,上为镂空雕刻花卉方格图案,下半部阴刻圆形双龙图案;中间正门门槛较高,两侧次间为单开门,同正门雕刻一致;堂屋顶部均采用木板作为望楼,上刻画有圆形花卉图案,因年代久远被烟熏黑;金柱与内围金柱之间柱上刻有“大清同治四年”等字样,地面均采用方形石板铺成菱形状。房屋建筑面积100余平方米。
据说,该处建筑左右两侧原均有侧房,但后来遭到损坏,并已改作现代建筑。房屋前
檐柱1.25米处是外围天井,天井里铺设方砖。天井前为楼门子,也早已毁坏,现只保留石堤。沿石级而上,还可以想见古建筑当年的气势。
古建筑经历两次大地震未倒 据了解,该处古建筑原本是一户张姓地主的财产,后由村民肖洪勇在1957年买来入居住至今,现存房屋为三开间四柱。除一小部分木板墙壁和前檐柱因为年代久远遭受腐蚀被更换外,老房子原来的构造基本没变。
主人还在屋顶处架立了几根木头,用作架放玉米等粮食作物。
肖洪勇介绍,该处房屋经历了1976年的松平大地震(7.2级)和去年的“5·12”大地震(8.0级),几乎都未受到损坏。“"5·12"大地震发生时,房屋被摇得吱吱作响,部分瓦片松动掉落,但整体构架未受影响,也未发生倾斜。”
为何经历两次强震级的大地震,老房子基本没有受到损坏?“该处建筑经历大地震不倒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地基位置选得好,这里地势平坦,地基稳固;二是房屋全部为木结构,木板、柱头质量上乘;三是古人的建筑技艺精良,房屋构架用厚实的木钉和铁钉穿插,檐柱下均有柱础石,既实用又美观。”据介绍,这处百年古建筑体现了古人在建筑方面的独特技艺和高超水平,在研究平武清代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也为今人建造抗震性能高的房屋提供了参考。
做好“三防”保护百年古建筑 为保护好这处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文物工作者对房屋主人提出三点建议:一要防火,木结构房屋最忌火;二要防潮,避免老房子遭到腐蚀;三要防盗,老房子大门和窗户上的镂空雕花很精美,要注意被盗走。
“我不会再建新房,一辈子就住在这里。”对老房子,肖洪勇十分有感情,“我们既然住在这里,就有义务保护好它。”文物工作者表示,力争将该古建筑申报为保护单位,以进行妥善的保护。文/图夏克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