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护历史风貌街区重在“活化”:眼里不仅要有老房子 更要有人有生活 新华网上海6月14日电(李荣、袁昭宇)“只留住老房子的壳,缺少街区整体氛围的营造,拉开与市民日常生活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历史风貌保护”。
上海正在武康路等海派经典街道探索一条新路,通过“活化”的理念,以复原性的维修保护历史风貌街区,眼里不仅要有老房子,更要有人有生活。
处在上海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武康路,由东向西全长1170米,路的北端是晚清重臣曾经拥有的花园,路的南首是宋庆龄故居,整个街道上坐落着14处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优秀历史建筑,还有37处保留性的历史建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一栋栋老房子都还在。
最近,相关主管部门对这条海派经典街道进行了综合整修,既没有新的商业开发,也没有拆迁,居民还是那些居民,单位还是那些单位,不追求“焕然一新”,也不单纯“修旧如旧”,重在恢复和还原老房子的经典风格,配齐与老房子共为生态的街区色调、围墙、路灯等“配件”,留足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徐汇区政府人士说,历史风貌保护,不能使之成为没有生活味的假古董,而是要有历史、有生活、有人,是“活化”的。
据介绍,在“活化”修复过程中,标志性老房子的修复只是一部分,整条街区风貌的细节更是被一一关注到了,街区里那些够不上保护等级的老建筑也在维修中“沾了光”,外立面风格协调了,路面有特色了,绿化中添置了别致的路灯,房内老化的电线、漏雨的屋顶、供水管道也得到了维修。有些老房子还有“拎马桶”现象,也在这次维修中给予解决,让街区居民通过环境的改善,享受历史风貌恢复的好处。
相关专家认为,从整条街区的风貌着眼,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着手,上海“活化”历史风貌街区的探索给老房子应有的生命力。否则单靠孤零零的几栋楼,谈不上风貌。保护老房子的目的,不仅是参观、展览的需要,更是为了延续城市文脉,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