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金融危机下浙江大学生就业涉法问题调查(图)

2009年06月16日08:3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前不久公布的《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显示,2009届毕业生“就业心态迷茫”的占43.5%。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大学生都有,对自我兴趣、自我认识都不清晰,对职场也不够了解,所以对就业择业很迷茫,很盲目。
”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分析说。

  据统计,今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达23.26万人,比去年增加1.77万人。应届生规模逐年递增,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那么,在这些抽象的数据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记者近日和多名浙江学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视点调查

  本报通讯员 郁燕莉 本报记者 陈东升

  近80封简历投出去,就像泥牛入海,惟一回复的一家还是骗人的

  打开电脑浏览最新的招聘消息,进邮箱查看有没有笔试、面试通知———这是浙江工商大学毕业生王丹半年来每天都要做的“功课”。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比方说这条招聘消息挂了快半年,天知道他什么时候要人。像这样的公司还不少,它们只是借招聘的名义挂牌子宣传自己。”王丹说。

  最近4个月王丹在网上投的近80封简历,就像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反应。“惟一回复我的还是骗人的。”王丹说。

  那是一家经营高尔夫业务的公司,地点在上海。今年2月,王丹接到公司的邮件通知,让她去上海面试,试用期3个月,交1000元押金,如果实习通不过押金退还。

  “那时候只想早一点找到一份工作,没有想很多,觉得押金迟早会退还,就打算去了。”但王丹的家人朋友都说,这肯定是骗人的,因为向求职者收取押金的行为明显不合法。后来王丹也觉得不对劲,“哪有交押金工作的呢?一时心急,差点就上当”。

  王丹还去过宁波的招聘会。她发现,今年招聘会上真正招人的公司很少,很多都是摆摆样子,目的是乘机宣传一下自己的企业。“他们收简历时一点都不积极,一直与周围摊位的人攀谈,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

  公司负责人在收了每人8000元的培训费用后就“蒸发”了;走了很多法律途径,现在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等了

  6月初,吴亮疲惫地回到了老家。他在宁波一个专科学校学动漫制作,这次回家他打算再也不出去了,就在家乡随便找个事做做。因为过去半年的经历,他“一辈子都不想回忆”。

  去年12月,他应聘了杭州某影视制作公司,从事设计制作。公司提出,考虑到提高新员工制作水平的需要,对新员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技能培训,由公司推荐到某个培训机构,培训费用8000元,由参加培训的员工自己支付。

  同时,公司也开出优厚条件:培训结束后,受训员工再工作1年以上,作品便能在中央及地方知名频道播出。吴亮和其他一些新员工们都交了钱,准备进驻滨江某培训基地,给自己充电。“当时热情高涨,憧憬着3个月后将会不一样……”吴亮说,“刚毕业,自己真实的技术业务水平还很生疏,这种条件正好符合了我们的心理。”

  可是,公司收了钱后,培训课程并没有如期开课,公司负责人也突然“蒸发”了。后来,他和遭遇相同的人一起追讨那家公司:“想了很多办法,走了很多法律途径,现在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等了……”

  一些企业找实习生免费干活,然后以金融危机为借口一脚踢掉你,这种做法太不厚道了

  浙江工业大学软件专业的李佳算是比较幸运的,还未毕业就进入了排名国内500强的某科技公司实习。

  “当时没有签三方协议,可是双方都心知肚明,因为实习的人都是应届生。而且,现在很多公司都要求经过几个月实习,再与毕业生签三方协议。”李佳说。

  “就在我渐渐适应新工作环境的时候,公司负责人突然通知我实习结束,不用再去了,理由是金融危机,我所在的法务部将进行裁员。”李佳说。因为没有签劳动合同,李佳只能吃哑巴亏。

  距毕业生离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李佳又回到了实习前的状态,“惟一不同的是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期,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李佳说,现在学校BBS上流行着一张热帖———“企业黑名单”,上面收录了以金融危机为由向学生收回录取通知的企业名单,其中不乏知名外企。“金融危机嘛,很多企业自身有困难,这是事实。但他们不能利用这种方式找人免费干活,然后再一脚踢掉你。”李佳认为,“这种做法太不厚道了,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形象。”

  各项创业的优惠政策很吸引人,但创业风险性很大,加上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社会经验等条件还不成熟,风险性更高

  面临毕业,在创业还是就业这个问题上,浙江林学院的陈飞还是选择了先就业。

  在此之前,他有过一段创业的经历。

  从去年10月开始,他和几位同学组成了一个9人小组的创业团队,在学校开设了一家旅行社。“我们属于分公司性质,是挂靠关系。大家一起凑了6000元钱,共同组织起这个小公司,在学校有个简陋的办事处,主要面向本校学生承接旅游业务。”

  据陈飞介绍,他们公司在春秋两季的生意比较好,主要是班级春秋游业务。他们负责承接业务、签订合同、安排行程以及处理好各种衔接工作。领队和导游也由他们安排,通常是找一些勤工助学的旅游专业的同学。

  “基本上有点小盈利,接一个团赚一百多元钱。”陈飞说,“我们确立了一套利润分配模式,50%利润由团队成员平分,剩下的一半作为公司的投入经费。”

  事实上,对于大学生创业,各项鼓励政策一直就没有断过。2008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今年以来,杭州市又推出了亿元“教育消费券”。杭州市市长蔡奇说,希望大学生领取消费券后积极参加培训,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

  但陈飞他们并不打算去工商部门注册。“如果现在注册属于自己的独立公司,可能很难维持下去。”陈飞说,各高校做旅游代理的人很多,竞争大,大家的利润都很低。一旦成立独立公司,维持的费用会增加很多,不知道还能不能盈利。

  陈飞认为,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毕业后马上注册公司,很多条件还不成熟,包括资金、能力、社会经验等。各项优惠政策的确很吸引人,但创业风险性很大,加上大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社会经验还没有积累到一定水平,风险性更高。

  几个月的求职经历让陈飞深有感触:“招聘单位最关心的是你到底会做些什么。很多企业对现在的大学生都不满意,事实上我们会做的确实很少。”

  破解就业难须着眼于制度建设

  本报通讯员 郁燕莉 本报记者 陈东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5月以来,温家宝总理三赴高校,看望高校应届毕业生。就在两天前,温家宝总理在湖南大学和学生座谈时还表示:“我很关心应届毕业生分配问题,关心大学生的前途问题。”

  金融危机是否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面对特殊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各方该怎样合力破解?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内多名专家学者。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金融危机后才出现的问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教授王志邦这样认为。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少红对此表示赞同:“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矛盾,但不是根本原因。”

  王志邦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立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李少红也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法制建设净化就业环境,提供合适的就业平台,完善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就业监管。

  李少红说,浙江中小企业多,民营经济发达,吸纳大学生的潜力很大。在就业援助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办法,对能更多地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企业给予扶持或优惠;在就业管理方面,政府除加大监察力度外,还应对招聘中的欺诈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经济学教授周守军的建议是,在国家层面建立就业信息流通机制。他认为,目前市场与高校信息不流通,高校常常埋头培养人才不清楚市场的态势,大学生实际能力和企业的需求脱节是必然的。浙江民营企业众多,市场与高校之间信息流畅,对促进就业意义重大。但要建设这样一个信息数据库,就需要劳动部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共同努力统一协调。
图为招聘会上,大学生们在找寻适合自己的单位。周超摄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