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曾祖买假证迁户口 为上名校家长紧忙活
小学入学工作上周末启动,各知名小学也进入了最繁忙的季节。一所知名小学教务处负责人透露,每年来报名的学生中,不合条件的“假户籍”都在40%至50%左右。甚至有的家长在接受学校入户调查时,竟然找不到自己住在哪间房里。
每年都会有家长在开学前碰完了四面的墙壁,不得不回户籍地上自己片里的学校。很多“非名校”表示,虽然入学报名上周末进行,但只要学生在9月1日前到学校登记,都有入学机会。
每年的“规定动作”
入户调查进行户籍甄别是名校老师们每年这一时期的“规定动作”。为避免家长浑水摸鱼,东城、西城、海淀等教育大区的名校都坚持对每个学生的户籍状况“摸脑袋调查”,甚至要专门在晚上入户查看学生是否真的住在片内。
一所知名小学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各名校一般都对学生户籍有自己的要求。除了学生必须在片内居住,还要父母必须在片内居住3年以上,或者学生必须有直系亲属在片内居住等。但每年来报名的学生中,不合条件的“假户籍”的数量都在40%至50%左右。
家长找不到自己住在哪间房
为了拿到“假户籍”,一些家长会临时搬迁到名校的片内居住。昨天,一名家长到某校给孩子报名,称自己是片内住户,当学校老师查看户口本时,发现他是今年1月刚迁入片内的。老师让他带着去家里看看,这位家长把老师带进院子,竟然找不到哪间房是自己的。家长最终说了实话,他跟房管局签了租赁协议,但没来住过。
购买假房本蒙混过关
因为入学需要看户口本和房契,一些家长干脆购买假房本企图蒙混过关。“既没有购房合同,也没有契税证明,上网也查不到房产证号。这样的假房本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了。”负责入学的工作人员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攀个曾祖不到50岁
攀亲戚,是家长们用得最多的一招。
“我们学校片里有一户,每年都有亲戚把户口落在那儿要上学,已经连续5年了。”一位名校教师说,“前几年是外甥、外甥女、侄子,今年这孩子和户主的关系是‘曾孙子与曾祖父’,可是这户主还不到50岁呢。”不过这户人家的亲戚从来没成功入学过,因为没有一个是直系亲属。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孩子很可能并非真是户主的亲戚,只是通过某种途径落下户口,希望能侥幸入学。
为了入名校,即使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这时候也会被想起来。一对父母3年前就把孩子的户口迁到了姨太太(姥姥的妈妈的妹妹)家里,但最终被告知,孩子的户口只有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才有效。
机会转让费一个10万元
家长们认为,名校资源稀缺,又被各种关系户占据了名额,所以才逼得大家 “出幺蛾子”。“一些好学校,一个年级招十几个班,可是片内的学生数量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其他名额都是预留给各种关系户的。”深谙此道的杨女士说,有的关系户会把手里多余的名额转给别人,有人几经辗转获得名额再转让给家长,收取高达10万元的“中介费”。
入学低谷难解择校难题
根据统计,今年全市将有7.2万余名孩子进入小学。虽然这一数字不包括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但预计今年入小学的人数会远少于去年的11万余人,是近年来的入学低谷。可是,不少家长仍然感觉上一所好学校“难于上青天”。
专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城区为例,即使教育比较发达的区里,数得着的重点小学也就不过10家,少的区甚至只有两三家,而大部分家长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打破头也要挤进名校”的想法,所以这些学校的入学竞争呈现白热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还有相当多的家长从入小学起就盘算着将来能进一所什么样的中学,特别是那些心仪的重点初中招生都对应着哪些小学,以此作为选择小学的标准,这也是造成局部“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 李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