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东方奇迹”是这样诞生的(图)

2009年06月17日07:5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来自东方电气集团的报告

  本报记者张红霞李旭

  2009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纪念日,东汽新基地第一个新车间——隔板车间投产,东汽人为拥有37年“工龄”的160镗床举行一场特殊的返岗仪式。机床立柱上,几个大字令人动容:“老伙计,加油!”高大宽敞的厂房内,“东汽加油”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震后一年,东汽人创造了恢复重建的奇迹,“东汽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标杆。

  用“东汽精神”创造“东方奇迹”,这份光荣与豪迈,不仅属于东汽,也属于以发电成套设备为纽带聚合而生的东方电气集团。

  2008年,全国发电装机总量达7.9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在这背后,挺立的是全国三大发电成套设备制造集团。其中,地处西南的东方电气最年轻,却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商之一。从废墟上奋起的东汽,2008年以产量2320万千瓦、产值107亿元的骄人成绩向祖国报捷。
整个东方电气集团则凭借3599.7万千瓦的发电设备产量连续5年雄踞世界第一,全年新增订单突破千亿!今年一季度,全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96.9亿元,同比增加31.7%,实现营业收入79.8亿元,同比增加19.2%。

  欣闻喜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作出重要批示:东方电气特别是东汽坚强救灾和灾后崛起创造了奇迹,你们的所作所为是东汽人的骄傲,也是四川的骄傲。一代代东汽人培育出来的“东汽精神”,是东汽战胜困难、创造辉煌的宝贵财富。相信东汽将以更优秀的品质走向世界,不愧为中国工业和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

  东汽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抗震救灾,还是灾后重建,东汽创造的奇迹,塑造出东方电气人的英雄群像

  6月中旬,东汽隔板分厂八角新区装焊车间内,焊花飞闪,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边建设、边搬迁、边安装、边生产,与时间赛跑,东汽创造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

  东汽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十里东汽遭受重创的瞬间,灾难让所有的东方电气人众志成城。无论是毗邻的东方电机,还是百里之外的东方锅炉、东风电机,甚至是千里之外的东方(广州)重机、东方武汉核设备,都第一时间驰援东汽。最先派出救援队、最先送去救灾物资、最先送去救援设备,东汽的存亡成为整个集团压倒一切的大事。这份同舟共济的情谊,彰显了东方电气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

  在加快重建的日子里,集团始终是东汽最直接、最强劲、最稳固的支撑和后援。为确保交货期,震后第5天,东汽德阳基地恢复生产;第8天,东汽首批风力发电机组下线;第12天,东汽全面恢复生产……“东汽受灾,用户不能受损”则成为整个东方电气集团的庄严承诺。震后第2天,东方锅炉、东方电机、东风电机陆续恢复生产,不仅主动帮助东汽分担部件生产的任务,还想方设法提供技术、维修设备、参与建设、提供订单。作为东汽的风电配套厂,在接到东汽继续供货的通知后,东风电机克服生产材料紧张、生产人员紧缺的困难,去年5月20日就发出震后第一批4台风力发电机,至当月底22台风力发电机已发往东汽。

  这一切绝非偶然。无论东汽还是整个东方电气集团,其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中,无数类似挑战构成了奋进的背景。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的局势骤然紧张,东方电气的百名驻当地员工却顶着巨大风险坚守岗位,完成了令业主感动的施工业绩。

  2002年,一次远赴阿富汗争取项目的旅程中,东方电气人行走的公路,两旁到处是地雷。

  2005年,南亚海啸发生时,正在巴基斯坦工程现场作业的东方电气员工在有序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倾尽所有向灾民捐赠衣被、粮食,在当地传为佳话。

  在东方电气集团的产业报国蓝图上,“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成为共同的底色。

  今天,位于八角井镇的东汽新基地已蔚为壮观。6月30日,约48万平方米的冷加工厂房将全面竣工;9月30日,将实现新基地第一炉铸水;今年底,所有厂房都将竣工投产,这一速度令人惊叹。而比厂房重建见效更快的是市场重建,东汽灾后新增订货207亿元,目前在手订单超过350亿元。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高度肯定东方电气集团加快恢复重建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做法,要求继续发扬“东汽精神”,立足市场,加快发展,不断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东汽精神”激励2.8万名东方电气人迎难而上,把“过冬”当“冬训”,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拐点”——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修奎感觉明显。从2008年8月份开始,国内电力需求骤降,五大电力集团招标项目锐减。

  “没有地方喊缺电,也没有用户来催货。”同样是这个时候,东方电机总经理韩志桥感到了“寒意”——以往此时,他总是不断接到用户电话,协调电机的下线、交货时间等。

  中国电力行业在10年之中,走出一个倒“V”字型——从1999年至2001年的“三年火电项目不开工”的产能闲置,到2002开始连续5年多的“井喷”行情,再到去年下半年猝然而至的市场急速下行,包括东方电气在内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大考,加之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东方电气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灾难与挑战彰显“东汽精神”,激励着2.8万名东方电气人迎难而上,把“过冬”当“冬训”,力克危机。

  今年2月,东汽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营销工作会议。成立核电项目处,专攻核电市场;成立国际合作处,专攻国际市场,在巩固东南亚市场的同时,把触角伸向非洲;成立电站服务处,为客户提供全套售后服务。东汽营销处共有35人,每天至少有25人在外出差。随着风电新市场的拓展,目前东汽在手订单已超过1500台,新增订单占东汽营销总任务的40%。

  东锅打出强化内功的“组合拳”——加强项目调研,摸清用户的项目许可、开工建设、资金预付等情况;严格资金管控,按进度督促回款情况;强化成本管理,近一年来降本增效近3亿元;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东方电机充满信心。“我们的国际市场与国际负增长市场刚好错位。东南亚、西亚、南亚……东电拓展较快的次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目前只是增长变缓,未陷入负增长。相反,东电的价格优势更加突出,更加具有竞争力。”韩志桥说。

  2008年,受灾最严重的东汽完成灾前年度经营目标的88.88%,总产值达到107亿元。东锅、东电均创总产值、营业收入双新高。整个东方电气集团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12%,完成发电设备3599.7万千瓦,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东方电气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其实,对创建25年的东方电气集团及迁建于“三线”建设时期的东汽、东电、东锅来说,眼下面对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是他们所经历的最冷的“寒冬”,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他们都曾有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迫。

  1981年,国家下达的计划中,突然没有了电站汽轮机的生产指标。东汽提出“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方针,对省内外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化工、制糖等行业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需求信息300多条。靠着生产机库大门、榨糖机、菜刀、沼气提粪机等小部件产品,东汽渡过难关。

  1998年至2001年,东锅内外部环境极度困难。保一线工人工资,管理干部发放半薪,执着进行新产品开发,终于,随着2002年电力春天的到来,东锅一举走出低谷。

  苦不堪言的“三年不开工”,让东方电气明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危险。除继续强化火电、水电技术领先世界的优势外,东汽于2004年进入风电领域;东电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挺进;东锅则在做强火电、核电的同时,向关联的环保、辅机、电站服务、石化容器等四大领域进军。

  如今,东方电气是国内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气电“五电一体化”的三大集团之一。东汽总经理张志英自豪地说:“东汽产量在国内火电列第一、风电列第二、核电列第三。”今年9月,东汽第二个1500吨多晶硅项目将投产,第二条年产120兆瓦太阳能光伏生产线及高纯园区项目将完成,由此形成完整的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加工—光伏光电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东汽人放眼未来:风电是当前10年的支柱,太阳能是未来20年的支柱。

  2008年11月10日,东方电气(印度)有限责任公司奠基。东方电气逆风飞扬,拉开了征战国际市场的大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东方电气的启示,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国产化,标志着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用5年时间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特大型水电机组制造30年的差距。东方电气走出一条中国发电设备行业科学发展之路

  今年1月5日,商务部对外发布: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在火电、水电机组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实力在国际上居于第二集团。连续5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每年递增1亿千瓦,其中三分之一为东汽制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东汽和东锅不约而同地顶着压力,自行研发30万千瓦机组汽轮机和锅炉,人称“争气机”、“争气炉”。没有它们,就没有后来的60万千瓦、100万千瓦机组。这是东方电气的创新之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去年,东方电气承接了世界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项目,国家发改委专门委派了专家组。此项目将使我国火电机组进入清洁燃烧、高参数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斯泽夫说,未来我国火电比例将从现在的70%下降到44%,这正是大企业大集团胜出的好时机。

  去年6月18日,由东电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峡右岸四号机核心部件——转轮启运三峡,此举标志着东电为三峡右岸电厂生产的四台水轮机转轮全部完成,为实现三峡电站提前一年发电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

  从三峡左岸到右岸,从分包到主包,从1996年到2009年,13年间,东方电气走出一条从与国外企业合作二次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路。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国产化,标志着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用5年时间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特大型水电机组制造30年的差距。

  这条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国发电设备行业的一个缩影。东汽首席顾问许正威、东锅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胡修奎十分自信地说:目前,国际上所有领先的技术都已经引进、吸收,接下来该是“中国创造”出击的时候了。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东方电气以中央研究院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正不断完善,全集团已设立13个研究所、3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建的8万平方米的技术中心将用于研发未来一二十年的产品。东锅将在德阳分公司设立国内首个清洁高效燃烧试验室,为核电第三代技术作基础研究。

  正是在技术进步不断提速、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的背景下,东方电气从21世纪初即开始筹划、启动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并在新能源浪潮中加强国际能源对话交流,充分发挥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的作用,继续深化与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2008年东方电气集团新签合同显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份额已占据半壁江山。去年,东汽大灾之年取得优良成绩,所依靠的正是风电,今年,东汽在风电领域的营业收入将过百亿元。

  以全球化的视野,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东方电气正在迎来绝好机遇。明年5月12日,东汽新基地将全面投产,东方电气将成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发电设备企业。除了火电、水电、核电等主力发电方式,大力向风电、太阳能、潮汐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挺进。“巨大的制造能力,必然促使东方电气大步走向国际市场。”斯泽夫对未来充满信心。

  去年12月17日,东方电机与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签订世界最大贯流机组供货合同,20天后,该项目在德阳启动。今年4月21日,东汽签署了上半年份数最多、金额最大的火电机组出口项目,这份大单来自印度;6月,东汽签订了第一个出口非洲项目合同,为进一步拓展非洲电力市场奠定了基础……

  20多年来,东方电气从地处西南一隅到走向世界,业务领域已遍布南亚、东南亚、西亚、北美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

  以“东汽精神”为号角,以新能源发展为驱动,以技术创新为生命线,以开拓国际市场为出路,东方电气集团正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更优秀的品质走向世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