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高考结束考生狂欢开始 建议家长当“三不”家长

2009年06月18日07:1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高考结束 狂欢开始

  专家称,高考后的放松应适度,避免出现酗酒、网瘾等问题,最好合理安排假期进行充电

  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网址:www.gzzk.com.cn

  □信息时报记者 徐珊珊

  高考结束了,考生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纷纷开始实施高考前就制定好的“放松计划表”——聚会、旅游、打球、玩游戏等;而有些考生则不愿浪费这来之不易的考后长假,准备借用暑假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多学技能。

  “高考前需要减压,而高考后的放松也应该适度。”针对很多考生高考后准备大玩一通的做法,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心理专家张雪松表示,“考后综合征”不容忽视,高考虽然结束了,但对自身的心理调节却不应该结束,以免出现因为过度担心考试成绩而引发的焦虑症状,以及过度放松而引发的酗酒、网瘾等问题。

  玩乐派:

  “吃睡玩”成第一大事

  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考生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在省实中学门前,几位走出考场的考生久久没有离开,而是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当信息时报记者问他们“考完试后有什么安排”时,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打算在家里好好睡几天,实在太困了”、“今天就去通宵唱卡拉OK”、“我要大吃大喝,狂睡几天”、“分数出来前,我准备出去转转,放松一下”……据悉,走出考场,吃、睡、玩成了考生们最关心的事。

  天河中学的一个男生告诉记者,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在一起“狂欢”,家长们也都一路“开绿灯”,自己难得有机会能玩得这么痛快,肯定要去参加狂欢。而很多喜欢网游的男生们则表示,一定要在暑假过足瘾,一位复读班的张同学告诉记者,自己要通宵玩电脑,“在复读的这一年里我完全和游戏隔绝,就是希望能专心复习。现在考完了,肯定要好好玩一通。”

  充电派:

  参加英语电脑培训

  “虽然高考结束了,但我还是不会放松学习的。”在广州广雅中学考生张文看来,除了高考,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可以去参加一些英语培训、电脑培训,这也算是一种放松方式。”

  而另一位考生周同学也觉得,自己可以趁假期多看一些文学书籍,还有社交类的图书,闲暇时间学感兴趣的东西。

  信息时报记者了解到,不少高三学生都打算趁暑假多学习一些技能,为今后上大学和毕业找工作打下基础。在培训项目上,更多学生都选择了外语、电脑等技能类培训。据悉,广州市一些外语培训学校也迎来很多高三学生,他们选择培训的项目多是英语口语和大学英语的基础训练。

  此外,还有学生表示,会在假期选择看书、学书法、学绘画等,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高考后请你做个“三不”家长

  ●不责备。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校长赵卫平提出,无论孩子是一惯不努力,还是发挥失常,家长都要做到不埋怨、不训斥、不责备。因为孩子此时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责备和埋怨只会让他们的压力更大。

  ●引导孩子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告诉孩子无论高考的结果有多糟,都已成为过去时。并向孩子讲明学习的途径很多,成才的标准不是只有高考这一项。

  ●安排孩子适当地休闲和学习。家长可带孩子去旅游,或者让他学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特长,比如考驾照,参加电脑软件设计班等。

  专家提醒

  谨防“后高考期”焦虑症

  高考结束后,学生们进入了“后高考时期”。心理研究表明,这一时期,60%~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绩焦虑症”。

  对此,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心理专家张雪松表示,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一次心理应激过程。即使是平时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紧张、忧虑、懊悔、遗憾等情绪会影响人的免疫功能,更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造成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自身能力的错误判断。因此,高考虽然结束了,但对自身的心理调节却不应该结束。

  据介绍,每年高考发榜后,都会有考生出现情绪低落、少言寡语、不愿见同学亲友的问题,有的学生经过调整后能正确面对;有的学生则将这种情绪带到了将来的生活中去,不思进取,失去了为日后前程打拼的动力。“其实,分数不理想并不代表失败,情绪失控才真正可怕。”张雪松表示,有很多发挥失常甚至落榜的学生,他们不放弃梦想,在“不理想”的大学里继续努力,在他们眼里,竞争较量才刚刚开始。

  张雪松建议,每个考生都应在考后好好反省,全面分析高考胜败的原因,客观地评价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要把自己评价过低。“高考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考生们可利用高考后的假期为自己‘充电’,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班,或者到公司做些兼职,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相关报道

  填志愿避免4心理误区

  高考已经结束,马上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填报志愿,这个时期考生往往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误区。张雪松表示,每个学生在填报志愿前都应冷静、客观、综合地评价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正确判断自己的水平,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填报学校和专业。

  误区1 无所谓

  考生觉得考试结束了,可彻彻底底地放松一下了,至于考试的结果则不去想它,因为成绩如何已成定局。所以填报志愿时马马虎虎,甚至推给父母全权负责。这类考生往往因为漫不经心对待志愿填报,从而错失了最后的机会,很可能上了一所不如意的大学,还把责任全归咎于父母。

  误区2 自卑痛苦

  这类考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考生看到答案后感觉自己好多题都和答案不一样,于是陷入极度自卑痛苦的情绪中。在填报志愿时没有信心,随便填报一所比自己实力低了很多的大学,认为能有这样的学校录取自己就不错了。这类学生往往在录取后才发现,自己的分数并不差,但因填报志愿时没有勇气,从而错失了那些好学校。

  误区3 自负冒进

  有的考生看到自己的分数,觉得挺高。于是在填报志愿时就只报一本的名牌学校、名牌专业,二本根本不填服从调剂,甚至不报。这样自负心理往往会造成高分落榜的现象,遗憾终身。

  误区4 侥幸冒险

  有的考生认为报志愿是碰运气,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在填报志愿时不能正确地分析个人的实际水平,往往填报一些他认为不太热门的但超出自己实力不少的好学校,实际结果往往令其大失所望。

(责任编辑:肖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