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3日《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于16日将在全省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在体验日内,各级行政机关停开办公区门厅、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照明灯,停开5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停开办公区域空调,机关干部一律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
季建民
笔者以为广东省的这个“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到头来很可能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少开一天车、少开一天空调、电梯等,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政府在倡导节约能源,我则认为,如果不向长期的制度性行为转变,这种节约能源的体验就很可能成为“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另一种形式。
也许少开一天的车、一天的空调、一天的电梯,可以节省一定的能源消耗,然而问题是会不会在非“能源紧缺体验日”里,公车、公家的空调、电梯依旧存在着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如果那样,岂不让在“体验日”里的节约效果,反而被更多的“浪费日”所分摊,甚至于“体验日”里的节约,反而造成了不受能源节约限制时的更大的能源浪费。
节约也好,浪费也罢,总要拿出一个可供参照的数据来说话吧。这样一来可以作为节约能源的有力证明,来证明节约能源是否真正产生了应有效果;二来可以把节约能源的表面形式,变为大家都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节约能源的目的,不是在“体验日”里,把单位的公车、空调、电梯,一停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用具体的统计数字来说话。只有机关单位能源消耗的具体数字下降了,才能证明在“体验日”里节约能源的行动真正起到了应有作用。重要的是,应把节省能源作为一个细水长流的长期任务来抓,而不是只在“体验日”里做做表面文章而已。
“能源紧缺体验”并不多此一举
毕文章
笔者对广东省开展的“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持肯定的态度。
反对这件事的人,理由无非就是“能源紧缺体验日”是多此一举,就是作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不能苟同这样的观点。体验是人类进步必不可少的过程,没有体验就没有人类的文明。从个人来说,不体验如何能知道糖是甜的、醋是酸的、盐是咸的呢?从国家来说,不体验怎能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呢?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体验,人民的精神面貌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国家的各项事业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了亲身体验,就会加深印象,就能增加感性认识。“能源紧缺体验日”势必会增强大家节能的意识,注定会激发大家节能的积极性。一言以蔽之,大家体验一下总比不体验要好。因为体验日可以节省能源,还能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有百利而无一害。
万事开头难。“能源紧缺体验日”仅仅是个开端,只是节省能源的一个有效载体。我们还必须研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把节省能源工作一抓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官员们要通过这类活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换位思考。要自觉深入基层体验百姓的辛苦,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