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记者在市文化局给市政协提案的答复文件中了解到,沈阳博物馆最终选址于棋盘山世博园一、二号展馆,目前已经完成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即将组织实施沈阳博物馆的改造工作。
可以预见,沈阳博物馆的建成,将为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写下崭新的时代记录。以此为契机,沈阳应该如何推动文博事业的全面发展,扩大沈阳的城市文化影响力呢?记者近日先后采访了多名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他们认为,硬件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沈阳更需要通过挖掘历史积淀、还原历史原貌,来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用悠久历史的底色涂抹现代城市的亮色!
恢复历史原貌是第一位
沈阳市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事业是名城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我市在文物部门登记的博物馆共有20家,包括文化(文物)部门直属博物馆6家,行业及私人博物馆14家。此外,还有16家陈列馆定期对外开放。
市政协委员、交通银行辽宁分行营业部办公室主任王健认为,以沈阳博物馆的建设为标志,沈阳正在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独特性和灵活性的文化载体。近几年,我市上报省文化厅审批的有老龙口酒文化博物馆、辽宁工艺美术博物馆、辽宁农业博物馆、沈阳华夏饮食文化博物馆、沈阳赵琛广告博物馆、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等各类行业和社会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成为展示城市历史风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分支,将改变我市市级层面标志性文化设施规模和水平有限,在全国知名度不高的现状。
作为市政协学宣文史委员会顾问的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邢安臣告诉记者:“建设沈阳博物馆当然是好事,但我始终认为,建立新的历史载体只是第二位的事情,充分挖掘历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好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遗产,恢复历史原貌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事!”
文化绝不是经济的附庸
“有些人说,东北是一片文化的沙漠。这种说法绝对是站不住脚的。”市政协学宣文史委员会顾问、辽宁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张志强告诉记者,我市的博物馆大体形成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为依托的历史文化体系;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为依托的近代文化体系;以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等为依托的励志文化体系;以铸造博物馆等为依托的工业文化体系。但他同时也承认,东北在自身区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上依然比较落后。“关键在于东北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晰的回答,更没有建构起东北地域文化的完整评价体系。”
张志强认为,沈阳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完全可以把文博事业做得更出色,但必须先把特色品牌做起来;不能只局限于几个孤立的亮点,而要通过前伸后延来拓宽挖掘文化内涵的空间。“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文化绝对不是经济的附庸和工业的注脚。要挖掘沈阳文化资源,就要确定我们的文化底色、城市文化的特色、主题文化的亮色,否则就只是一句空谈。”
大力扶植民间博物馆
喜欢收藏的马未都火了!他的观复博物馆也成为人们向往的观光之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原来私人开办的民间博物馆也能成为一项大事业!那么,沈阳能否出现由普通市民开办的民间博物馆呢?
据了解,沈阳的民间博物馆主要有民营企业出资创办的民间博物馆,从事个人收藏、利用现有场所创办的博物馆,民间筹集资金创办的博物馆,多方面、多层次合作或合资创办的博物馆等。
市政协委员、沈阳书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封兆才也认为,沈阳应该大力扶植私人开办博物馆。“我们在欧美国家旅游时不难发现,许多博物馆都是私人利用不大的空间,来进行某一专题的集中展示。沈阳也有很多烟盒、火花、货币等各种物品的收藏者,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办各种民间的专题博物馆。这些民间博物馆既能填补文博行业的空白、又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文化部门对于成熟、规范的私人博物馆要从政策和投入方面予以扶持,对经营不善的民营博物馆要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避免由此造成文物流失或损毁。”
本报记者肖江
金融博物馆
铸造博物馆王雁摄
蒸汽机车博物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