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提要 每年夏季,当热辣辣的阳光洒满大地、天空、海洋,共和国三军将士演兵热潮空前高涨。今年,是部队按照新大纲施训的第一年,在经历了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分专业训练之后,直面战场考验的实战化战术训练成为当前演兵热点。请看本报记者发自三军部队夏季实战化演练现场的一组见闻。(武天敏)
本报记者杨清刚发自南京军区某团战术演练场——
铁甲轰鸣越障攻击 铁流滚滚,战车辚辚。一辆辆坦克跨沟壑,绕丘陵,向“敌”阵地发起冲击。6月初,南京军区“济南第二团”组织步坦协同实弹战术演练。记者戴着装甲兵工作帽,穿着齐膝深的马靴,踏着热浪登上“610”号坦克。
中午12时,坦克群在烈日炙烤下折射出刺眼的白光。狭窄的坦克里,滚滚热浪夹杂着柴油味,让人汗流浃背,呼吸困难。担任车长的六连连长邹献辉,汗水在黑红的脸庞上流淌,前额紧紧靠在潜望镜上,密切关注着“战场”态势。
“啪啪!”信号弹腾空而起。记者透过潜望镜看到,步兵三五成组,交替掩护快速跃进,低姿、侧姿、匍匐等各种战术动作穿插运用,并不时运用旗语引导坦克快速开进。突然,电台中传来“敌情”:“东海,我是北京,有大量炮弹在你连坦克周围爆炸,炮弹炸声低沉,伴有黄色烟雾升起。”“长江,我是东海,打开三防装置,高速通过,执行!”邹连长反应敏捷,指挥从容。
坦克加大马力,冲过“敌”生化污染区。车外,坦克飞驰扬起的烟尘足有五六米高,步兵迅速穿戴好防护服和防毒面具,跃进通过。这时,坦克电台遭受“敌”电磁干扰通信中断。邹连长立即采用变频通信等手段对抗,继续与营指挥员保持联系。不一会儿,电台恢复正常通信,“敌”雷达干扰发射源也被我破袭分队成功摧毁。
“榴弹一发装填,目标:××高地顶端地堡!”邹连长大声下达射击口令,炮手将40多公斤重的炮弹推入弹药室,接通自动闭锁器,并迅速报告“装弹好!”
“放!”邹连长一声令下,坦克剧烈震颤,炮弹准确命中目标!此时,车外步兵开始搭乘装甲输送车,与坦克交替掩护逼近“敌”阵。
穿插迂回、越点攻击、连续强击……“敌”道道防线被突破,演练从进攻转入防御。记者在现场看到,征尘未洗的官兵们不顾炎炎烈日和连续冲击的疲惫,挖坦克掩体、设步兵堑壕、铺障碍物,进入防御阵地严阵以待。
“铁流滚滚,向前飞奔,轰轰隆隆,威风凛凛……”15时,演练结束,官兵唱起《装甲兵之歌》,又紧锣密鼓地投入装备保养工作。
第 1 2 3 4页
本报记者王凌硕发自某驱逐舰支队海上演兵场——
怒海澎湃智擒“黑鲨” 烈日当空,风高浪急。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一支由4艘驱护舰组成的编队,经过5昼夜的跨辖区连续航行后,抵达东南某海域。
“该海域有"敌"潜艇活动,命令你编队立即将其击沉!”接到上级命令,编队启动战时作战程序。一场潜舰对抗演练迅速展开。
此刻,波涛翻滚,战舰急速驶向“敌”潜艇伏击区。海面之下,杀机重重。编队指挥舰驾驶室内的空气显得凝重紧张。突然,战斗警报响起,4艘舰艇立即组成单横队搜索队形推进。“声纳开机,搜索扇面左右舷。”编队4号舰向指挥所报告:发现轻微金属回音目标后又消失。
“左满舵,编队齐转,加速前进。”指挥员告诉记者,根据该舰声纳兵报告的情况判断,“敌”潜艇已经发现我行踪,躲在了声纳信号较弱的编队舰艉方向,并且发射干扰器,准备“金蝉脱壳”,因此我编队必须迅速改变航向航速,寻找搜索攻击潜艇的机会。
记者急速步入1号舰声纳听音员室,只见战位长李先彬戴着耳麦神情专注地判别潜艇“隐身”后留下的蛛丝马迹。3分钟后,他指着显示屏上一绿色小方格套着的亮点说:“这就是潜艇!”
“准备发射舰艏火箭深弹。”“编队齐射。”在我编队强大的火力攻势下,“黑鲨”终于浮出水面。
各舰官兵正要松一口气,编队指挥部再次接到上级通报:另有一目标仍藏匿在附近海域。编队官兵立即警惕起来:暗处的“黑鲨”更为阴险狡诈。
这时,指挥所接到2号舰报告:“发现潜艇信号!”狡猾的“黑鲨”主动发起攻击,编队迅速反应,规避潜艇发射的鱼雷。4号舰改变声纳工作方式,向更有利于攻击潜艇的2号舰提供射击诸元,但目标很快又消失。
指挥员推测:“敌”潜艇可能与我编队成小舷角尾追态势,使声纳进入回波盲区。他随即命令编队拉开搜索扇面,扩大与目标的舷角。果然不出所料,声纳很快接收到强烈回波。同一时刻,编队另外2艘舰相继报告:“目标正在转向,准备逃跑。”
想跑,已经来不及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从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发射的几十枚火箭深弹直捣“龙宫”……
第 1 2 3 4页
本报记者李建文发自广空航空兵某师靶场——
奔袭海岛一路激战 盛夏,广空航空兵某师驻地气温飙升至34°C。“起飞!”上午9时30分,塔台指挥员陈军一声令下,3架挂载火箭弹的新型战机腾空而起。
战机升空后不久,飞行员接到指挥所通报:“前方是"敌"高炮阵地。”空中指挥员、长机飞行员吴宜巍果断命令编队突破“敌”高炮阵地。就在此时,早已等候多时的2架“敌方”新型战机开始对他们实施电磁干扰,飞行员迅速运用机载电子对抗设备重新恢复联系。
3号机飞行员韩会民首先发现“敌”机。2号机飞行员潘晓伟紧盯着“敌”机的一举一动,后舱飞行员张治华则操纵先进的机载雷达火控系统对“敌”机快速扫描,截获锁定目标,潘晓伟果断按下“发射”按钮。与此同时,长机飞行员吴宜巍和曾爱龙也干净利落地将另一架“敌”机击落。
歼“敌”之后,飞行员们迅速调整编队,继续向靶场飞去。到达靶场上空时,吴宜巍向僚机通报敌情:“4架某型歼击机向我扑来!”长途奔袭的飞行员们再次投入战斗:电磁压制、搜索、截获、锁定、攻击……
本来就是一次火箭弹对地突击训练,为何自设这么多“绊脚石”?该师政委武鹏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训练紧贴实战,凸显真对实抗。”
此时,靶场指挥所也在忙碌。指挥车上,该师副师长张建平带着几名官兵,耐心地等待着实施火箭弹对地突击的战机出现。在一个三面临水的小岛上,3个用石灰粉末勾勒成直径15米的圆形靶标,一字形排列着。“飞机来了!”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把目光投向云层。只见战机编队在靶场上空通场后解散,按照两分钟的间隔,准备依次对靶标发起突击。
驾驶第一架战机实弹攻击的,是该师飞行一大队现任大队长潘晓伟。只见他操纵着战机从2000米高空俯冲下来,机翼下方闪现一团火光,数十枚火箭弹呼啸射出,靶标处腾起高达数米的尘土。
“打中啦!打中啦!”指挥车附近的官兵欢呼雀跃起来。潘晓伟一个漂亮的拉升,驾驶飞机脱离了攻击航线,钻入云层,空中只留下一团正在逐渐飘散的尾烟。
第 1 2 3 4页
本报记者丁海明发自第二炮兵某导弹野战夜训现场——
长剑暗夜引弓待发 南国之夜,深山密林依然热浪不退,一条导弹“长龙”向深山峡谷挺进。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全员全装全要素首次进入这一地域,展开野战夜训。
这条山谷,素有“九曲断肠”之称。刚入谷口,前出侦察车报告:前方2公里处,巨型滚石挡住了道路。指挥车内,梯队长朱柳军根据侦察情报,紧急查询符合导弹发射车通行要求的迂回道路。
几番搜索,最近的迂回道路很快找到,但导弹车队必须调头。山道狭长,车身庞大,谈何容易?朱柳军再次带领侦察分队前出侦察。
突然,眼前一亮,前方不远处有一条岔路。他们果断利用这条岔路与主干路之间形成的角度和空间,准确目测,精确指挥,仅用20分钟,便让一个长龙般的导弹车队完成了180度大调头。
操控着长长的导弹发射车在山谷倒车,就连开了9年发射车的三级士官梁林宏也紧张得额头渗出汗珠。
“"敌"侦察卫星即将过境,各装备车就地伪装!”敌情接踵而至,战车闻令就近开进丛林,快速伪装。很快,长龙隐身,藏匿深山。
“现代战争能"藏"和能"打"同样重要,提高野外条件下隐蔽机动能力是导弹部队进行有效对敌火力打击的前提。”指挥演练的该旅旅长夏小平告诉记者:“天上看不见、地上难发现”是装备隐蔽伪装的一个评判标准。从防敌卫星侦察、红外侦察等先进侦察手段应用,到单车静态伪装向野战条件下分队动态伪装拓展,他们分析归纳出野战化隐蔽伪装的6大类、23种要点,反复研究对策,实地验证效果,把伪装训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夜色茫茫,官兵与“敌”周旋。装备车时而钻入密林,时而熄灯待机,时而迂回前进。某营按作战命令成功完成第一波次模拟火力打击。未及喘息,新的作战命令又下达:“命你部发射车1台,携弹转进3号发射场执行第二波次火力打击任务!”
新一轮战斗骤然打响。突然,山谷间风力加大,能见度降低。三级士官徐光俊心中默念导弹吊装操作要诀,成功克服突变天候,准确实施定位,一次性将导弹吊装到位。
第 1 2 3 4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