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冒生命危险下井救人
见义勇为汉子想要一个称号
2年前,面对危险,很多人不敢下井救人时,他挺身而出;2年来,为申请“见义勇为”称号,他几经周折却仍然坚持。这人叫王增山,他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求求你表扬我》。
回放:两人昏倒在井下
6月18日,王增山再次来到开发区公安分局,随身带着多份证明自己救人的材料。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锦旗,上面写着“救人危难,功比天高”,锦旗是大连凯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送给王增山当时所在单位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这份锦旗故事还得从2年前说起。
王增山是吉林通化人,10多年前来大连打工。2007年,他在公司综合管理部车队当司机,“当时上两天班休息一天,因为生活困难,我就趁着休班时到双D港一个工地打工。”据王增山说,6月23日是他休班的日子,他和妻子一同在工地干活。期间,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说有人掉井里了。
“我和妻子赶到现场时看见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但没有一个人下井去救人。”王增山说,他当时就觉得不能见死不救,这时,旁边有人对着他喊:“不能下去。”那人说,可能井下有毒气,或者缺氧,因为井里的人已经不醒人事了,后来下去一个小伙想去救人,也已经昏死在里面了,没能上来。此时,王增山趴在直径不足1米的井口向井下望去,隐约看见井下有两个人,一动不动。
营救:一人遇难一人生还
“情急之下,我看到离井边不远处有一台风镐,我赶紧招呼人帮忙把风镐的头拿下来,把风管放入井下通风换气,因为当时很着急,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我就下井了。”据王增山回忆,这时,工地工长吴某拿来一根绳子放入井下,配合救人。
“到了井下,我一直憋着气,实在憋不住了才喘一口,我先把上边的那人用绳子绑在他腋下,井上边的人一起把这个人拉了上来,接着又把井下那个人也拉了上来,最后我自己才爬上来。”王增山上来后浑身已经被泥水湿透。“当时那两个被救上来的人都已经不醒人事,有人不停地按压他们的胸部,经过十几分钟的抢救,先被拉上来的那人眼皮微微有点动,慢慢地缓过来了,可另一个人却一点反应都没有。”王增山说。
“我和他们俩素不相识。”王增山说,被救活的那个人当时也就20多岁,是黑龙江佳木斯人。此后,王增山一直没有见到过被救者。
受奖:拒绝1000元要了面锦旗
好多天后,出事工地捎信让王增山去一趟,一个负责人给了他一千元钱。“我当面就和他说,当初我下井救人不是为了钱,如果你们要是觉得过意不去的话,我有一个工作单位,要送就送我一个荣誉吧。”就这样,该单位给王增山所在的公司送来一面锦旗。
“锦旗送来后,公司给我记了一等功,奖励我600元,还在内部刊物上刊登了我救人的事。”王增山说:“2008年初,公司还给我颁发了嘉奖令和优秀员工证书,分别奖励了1000元。”记者看到,在嘉奖令上,其获嘉奖的理由是“王增山同志2007年6月抢救施工遇险人员。”王增山说,因为此事,单位分三次奖励了他2600元。
6月17日下午,记者致电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人事部门,一位女性工作人员证实说:“王增山之前是本公司员工,不过已经因为个人原因离职了,2007年,公司的确因为他救人的事给他颁发过荣誉和奖金。”
申请:折腾两年仍没结果
后来,王增山了解到,他的行为或许可以申请见义勇为称号,他开始准备材料。“得知这一消息时,我心里非常高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政府的奖励和奖金,我就把这笔钱用在孩子读书上。”王增山说,他在大连是租房住,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的花销全靠我一个人,孩子还得上学读书。
收集证据和申请见义勇为称号的过程并不轻松,王增山花了一年的时间找到了当时的目击者,并收集到了5份证人证言。“我分别找到了大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大连市见义勇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我,要在备齐材料后到开发区公安分局申报材料,于是我又回来准备材料,并到开发区递交了材料,然后就等消息。”期间,也有人告诉他救人的事值得表扬,但可能够不上见义勇为的标准。对此,王增山不服气,他认为自己够格,并继续申请。他说:“折腾两年了,很累,不知道哪天是个头,但是我要一直申请下去,直到有个明确的结果”。
警方:申报材料已上报
日前,记者联系到了目击王增山救人的王艳平,她证实:“当时的确很危险,第一个下去救人的小伙子已经昏死在里面,在没人敢下去的情况下,王增山义无反顾地救人,了不起。”同时,王艳平提到,第一个下去救人的小伙子也就二十八九岁,此人的救人行为也应当是“见义勇为”。
6月18日上午,王增山来到开发区公安分局,询问他申请见义勇为一事的进展情况。多次接待过王增山的民警耐心解释了相关规定,并告诉他申报材料已经上报,主管审批的部门将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核准,一有结果会及时通知王增山本人。
此外,该民警还向记者证实,他调查过王增山救人的事,救人一事确实存在。同时,该民警表示,老王救人的事肯定是好事,精神可嘉,而且值得学习。从开发区公安分局出来后,王增山表示,他还要继续准备材料,也希望他的救人行为能早日有个说法。“我救活的那个人也是舍己救人,如果可能的话,我很想见见那位农民兄弟。”王增山最后说。
记者 来庆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