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9日,薄瓜瓜被评为首届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获大本钟奖。这则消息从英国媒体传到国内后,引发一阵热议。议论中既有对薄瓜瓜为中国人争光的赞誉,也有从他家庭背景引发的想象。一位年仅21岁的大学生在海外获此殊荣,作为薄一波的孙子、薄熙来的儿子、就读于牛津的薄瓜瓜到底怎么样?不少媒体都在联系采访他。
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薄瓜瓜终于同意在回到重庆后的第三天与记者做一次交流。
网上流传薄瓜瓜“夜店照”
5月21日下午,重庆某酒店大堂。薄瓜瓜一露面,记者就看到一张阳光笑脸,隐隐透着稚气。面对媒体,薄瓜瓜希望袒露的是真实独立的自我,他从小特殊的奋斗经历和家庭教育,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与一般猜测完全不同的薄瓜瓜。那才是原本的他。
当选“十杰”,让不少人关注和议论薄瓜瓜。他不止一次向记者强调,自己还只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只有学有所成,将来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记者:到国外上学是你最先提出来的?那时你才11岁,而且当时你就读的景山学校可是重点学校。
薄瓜瓜:对,但11岁也是少年了!景山学校的整体水平虽然很高,但对我压力不大,放学以后就没事了,心里感到有点“空”,不满足。爷爷说过:“花盆难养万年松,有志气的孩子要敢于闯一闯。”我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个环境到外面闯一闯?邓爷爷小小年纪就到法国学习,眼界才那么开阔。我的想法得到姥爷、姥姥和四姨的支持,他们鼓励我“好男儿志在四方”。当时到哪儿去八字还没一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从景山退了学在家自学。
记者:为什么选择英国呢?哈罗公学是怎样录取你的?据说你是哈罗公学50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学生。
薄瓜瓜:因为家里人分析,英国的英语最标准,公立中学的信誉在全世界也很高,所以就选了英国。
可是一联系就发现很困难,听说英国人刚出生就得报名,还要在指定的预备学校考察好多年,最后参加全英统考,过了关才能入学。而我当时连英文也不懂。
在希望不大的情况下,妈妈带着我,开始在英国帮我补习英文。那时比较苦,吃、住、行样样成问题,没有任何人帮忙,几天就要换个地方住。记得有一次,妈妈领我去一个新住处,又小又暗,条件特别差,我一进屋就说:“这不是贫民窟嘛!”妈妈一句话也没说。后来我对自己的态度特别后悔。
不过我学得比较快,给了大家信心,所以他们还是鼓励我报考哈罗。正好另一所公立名校给我做了一次很系统的智商测验,也准备给我一个名额。我被送到预备学校插班,也没有像其他新生那样被要求降级。后来哈罗公学同意我参加面试,之后就宣布给我一个附带条件的机会——参加当年的全英入学统考,并规定了成绩线。结果我的成绩除了拉丁文得B,其他6门都得了A。由于成绩不错,得到了首届“科山奖”和助学金。从16岁开始,每年我都是奖学金学生。我很自豪,我是以自己的努力支持了自己的学业,没有给妈妈爸爸增添负担。
记者:在英国学校里生活怎么样?
薄瓜瓜:我上的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周末不放假,连本地学生也见不到家人。开始每星期只有60便士的零花钱,等于七八元人民币。我全部用来买零食都吃不饱,经常觉得特别饿。
记者:每星期只有60便士的零花钱是学校的规定?
薄瓜瓜:对,很多人对英国的名校有误解。英国的学校也是五花八门,私立高级学校靠钱也能去,但像哈罗这类非常传统的学校,绝不给你舒适的生活。英国的传统观念看不起那些谈钱谈地位的人,不少人连“贵族”这个词都要回避。这种学校的生活条件也十分简陋,甚至连暖气都不开,就是要让你吃些苦,磨练你的心志。
我没必要和社会误解较劲
记者:不管你将来做什么,或许你取得的每一步成功都会伴随着一些质疑,你自己有过这方面的预想吗?
薄瓜瓜:我想没必要和社会误解去较劲。需要做的事很多,与其把心思放在为自己正名、消除猜疑上,不如把精力投放在更有益的事情上,多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当然,大家能给我更多理解,我会更愉快,理解毕竟比误解要好。但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我也愿意去承受误解。妈妈很早就提出过“享受误解”,人家因为重视你才会误解你,而误解往往是理解的初级阶段和准备阶段。有太多的事情别人不容易理解,你也没有时间去跟每一个人详谈。既然如此,不如积极面对,从误解中了解社会,理解这些误解产生的社会原因。
“我不担心,我又没做什么亏心事,既然人们对我有猜疑有好奇,那我就应当更透明,让人看清我到底什么样。我妈妈说,人要彻底就要透明。”
妈妈在事业巅峰期毅然放弃
记者:在牛津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薄瓜瓜:本来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教育的目的也无非是根据不同的特质而因才施教。你所指的不同又是哪一方面的?
记者:我说的是作为高干子弟的不同。
薄瓜瓜:这个太没有什么感觉了,大家都一样,学校里很少关注谁是什么家庭背景,彼此都是用学生的心态来交往的。
记者:你和父亲作为两代人,在观念上有没有什么不同?
薄瓜瓜:我很多观点都受父亲的影响。他总对我说,“事在人为,功在不舍,勤能补拙,要想做出点事,就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比别人更能吃苦”。如果一定要找出我们的不同点,当然也有。比如他总是要求我在牛津埋头苦读,争当“读书冠军”,少去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
记者:你的母亲谷开来律师也曾名声显赫,但这两年看到关于她的消息越来越少了。
薄瓜瓜:爸爸常常和我议论妈妈,觉得她很伟大,有思想,有创意,做什么事都做得非常好。当年办律师事务所很成功,为了避嫌,她在事业的巅峰期毅然选择了放弃。爸爸说,其实这不是一个人的损失,而是一个事业的损失。他甚至说,如果当时他自己退下来,支持妈妈去做,她会做得更好!她退出以后,就像隐居一样,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爸爸有活动让她参加她也不肯。我特别理解,她最不愿意被罩在爸爸的影子下,失掉自己。她现在整天读书做学问,研究“比较文化”。
化装舞会绝没有出格的东西
记者:现在网络上有人贴出你在牛津和外国女孩的合影,被人议论成“夜店照”,也有人觉得很正常,你对此作何评价?
薄瓜瓜: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这张照片是在牛津大学的一次化装舞会上拍的。牛津每个学院每两周都要举行一次化装舞会,每次舞会一两百人,多的时候三百多人,这是牛津大学的传统文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化装舞会的特点就是要求师生都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大家都故意做出滑稽、搞笑的动作,这种方式能让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更融洽。在这种类似狂欢的集体活动中,平时很腼腆的同学也往往做出怪样,解脱平时巨大的学习压力。但不管大家多么兴奋,也只是联欢和表演,绝没有出格的东西,和黄色更不沾边。你说的这张照片,我和两个女生站在一起,只是对着镜头做了点怪样,比如我有意歪戴着领带。
把这说成“夜店照”让我感觉好像是“深更半夜”在“黑店”里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其实,如果把整个舞会场面都照出来,谁看到也不会往歪处想的。据成都晚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