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布莱尔的恩怨情仇
这一起意外也确实没有影响布朗的大学生活。
当布莱尔在牛津痴迷于拨弄吉他时,布朗正与爱丁堡当局对簿公堂,最终赢得了主持校董会的权利。
但正是这个同样不修边幅的托尼·布莱尔“窃取”了可以属于布朗的10年。“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1983年6月,进入英国议会下院的布莱尔和布朗首次相遇,两人共用一个办公室。有同事认为布莱尔更谦和一些,而布朗书生气更浓。据称,工党“老当家”约翰·史密斯1994年突发心脏病去世时,布朗与布莱尔都有希望竞争党魁一职。当时,布朗在社会上的受欢迎度不逊于布莱尔。据报道,他总能收到成摞成摞的明信片,以至于心生厌倦。“这封您最好看一下,”他的助手一次说道,“是您母亲寄来的。”
1994年5月31日,布莱尔和布朗在格拉尼塔饭店举行了著名的会晤,据说布朗同意放弃竞争,给布莱尔继任工党领袖让路。作为回报,布莱尔同意在适当的时候退位,支持布朗出任首相。
但这一等就是10年。
信奉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以及一直寻求社会公平的布朗,认为世界上有两种财政部长,一种是失败者,另一种是及时退出者。自从尼古拉斯·范西塔特(1813年-182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位英国财政大臣能像布朗一样,持续如此长的任期。
但10年带给他的除了尴尬的首相位置,还有一堆再也无法掩盖的问题。
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哲学教授约翰·霍尔丹说:“布朗的悲剧就是长久等待的座位到自己手上时,一大堆问题也已浮出水面—伊拉克、美英关系、欧盟宪章、高利率下的经济发展问题、房价濒临崩溃、政府债券价格下滑、养老金危机、上院亟待改革等等。”
上任伊始,6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几乎让整个英国陷于瘫痪。而自由主义经济带来的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布朗在此前10年中树立的“经济能手”形象。
布朗政府的岌岌可危,有时运不济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政治与时局使然。在他宣誓就职的前一天便有媒体预言了他今天的窘境,作者一共罗列了10个理由—他是昨日之人,布朗成为首相只是因为工党内部没有其他的人可以与他竞争,他上台是通过与布莱尔达成的秘密协议,而不是通过激发工党和国家的新计划打动选民;他信奉过时政治,布朗倾向于用过去的政治裹住自己,保护自己远离政治的不确定性;他是政治懦夫,布朗的传记作者汤姆·鲍尔在书中说:“一个关键的未解之谜就是布朗似乎缺乏勇气。在他职业生涯中的决定性时刻,他从来都不能伸张自己的利益。”;他是新殖民主义者,他将自己对于非洲的援助标榜为新“马歇尔计划”,等等。
据称,在工党遭遇大溃败,政府分崩离析的情况下,布莱尔通过友人透露,布朗的执政表现令人失望,他的人格有缺陷,加上谎言不断,现在陷入政治风暴是“咎由自取”,预估终将会下台。
或许,布朗的命运在他搬进唐宁街10号时便已注定。现在,他只能等待奇迹发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