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
半年敛财500万元
今年以来发案已达百余起
近年来,随着固话、手机及互联网用户的不断普及,借此实施诈骗的案件也日趋增多。据市公安局刑侦部门统计,今年以来发生在本市的利用“电信及网络”实施诈骗的案件就达百余起,被骗金额也高达500余万元。
警方列举几种常见骗术,以供市民防范。
冒充国家机关“权威”骗财
在刑侦部门受理的几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使用可显示任意号码的“手机显号软件”或利用互联网聊天工具,冒充公安机关、检察院及电信等部门工作人员,以事主的银行账号涉嫌经济案件、个人信息被盗用或电话欠费、家人遭绑架等手段诱骗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受害人被骗金额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发布中奖信息“引诱”骗财
目前,利用短信群发和互联网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电子邮件发布中奖信息的诈骗已成为犯罪嫌疑人最常用的手段。短信诈骗,也已不再单纯是原有回复短信套取高额话费的“传统型”模式。骗子一般是在信息发布内容中,以中奖或能提供贷款等形式诱使群众上当,使得此类骗术更具诱惑力。
【警方提示】
执法机关办案
不会问你密码或让你转账
综合上述诈骗案件我们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逐步翻新、隐蔽性增强,给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带来难度。希望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不因“贪小利”造成“大损失”。
特别提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来电、短信和网络信息,更不要将自己的私隐情况不加分析地告诉给对方,例如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存款密码等。对于汇款信息要仔细加以核对,切勿将钱款打入陌生账号。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在办案中都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密码以及要求转账。遇到陌生人的电话或信息骚扰,希望广大市民保持镇静,必要时可将对方手机、QQ号等设为黑名单。若发现被骗,请立即到公安机关报警,并积极提供线索,协助预防和打击犯罪。
记者 常健 通讯员 孔琳 刘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