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某工程装备研讨会在长城脚下召开。众多代表中,一位士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总参某工程兵旅机械连班长、四级士官王建新,人送绰号“穿山甲”。
提起王建新,营长杨林启连连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一次,352型台车在向指定巷道转场途中突然“趴窝”。技师的检测设备各项指标显示都正常,操作手把油门踩得轰轰响,就是走不了。这下急坏了杨营长:近40吨重的“巨无霸”横在坑道,其他施工机械都无法进出,影响了整个工程施工。
接到抢修命令后,王建新火速赶到现场。只见他听了听泵的震动声,摸了摸输油管,看了看控制阀,说:“液控器上的保险丝有问题!”换下保险丝,台车应声而动。整个过程仅用了30秒。
“我师傅能"察岩观色"。”三级士官雷天才对记者说。“那次我和他在打锚杆,正打得起劲。他突然说:"快撤收!要塌方!"我们刚移出3米,就听见"轰"的一声闷响,一块4吨多重的巨石落在车前半米处。现在想起来我还是一身冷汗。”原来,王建新从连续钻孔流出的岩浆液由乳白色转黄判断——这是泥夹层,肯定会全层下塌。如不及时撤退,后果将不堪设想。
话说去年10月,某国防工程施工遭遇了坚硬的花岗岩,两根钻杆只钻了1米就“报废”了,带班工程师被迫叫停,紧急“传唤”王建新。
王建新闻讯赶到,用巴掌摸了摸岩体,用手指捻了捻岩粉,神情淡定地对操作手说:“将旋转速度加到230转,推进力调到110帕,钻头冲击压力增加到138帕,开钻!”结果,仅用两小时便打出一排一米深的炮眼,让现场施工人员瞠目结舌。
今年3月,某国防工程电站要在5天内改扩完。如果人工风钻作业则需15天时间,用台车作业,机械就得通过宽仅2.56米、高3.4米的巷道。台车车宽就2.5米,还剩6厘米,这该咋过?
一级操作手刘伟明用了30分钟,小心翼翼只前移了3米,大汗淋漓跳下车对杨营长说:“紧张!太紧张!受不了了,呼吸都快停止了,再往前我非得碰墙不可,让"穿山甲"来吧!”只见王建新麻利地钻进操作室,目不斜视,从容冷静,挂挡起步,加油换挡,听声辨速,减速减挡,台车灵巧轻盈地通过了50米长的巷道!
王建新的“神奇”还不仅如此。去年该旅举行台车操作比武,8米高的擂台上挂着4根孔宽5厘米、长2米的竹管。比赛要求:操作手用4.8厘米的钻杆穿过竹管,钻爆气球。
操作手刘伟明回忆道:“当时,王班长一启动发动机,现场的气氛都凝固了。只见他两手紧握操纵杆,抬升机械臂,翻转油缸,对准中心,旋转钻杆,冲击推进,麻利穿过竹管,"点"爆气球。然后迅速扳回推进手柄,复位操作杆,调整钻杆角度,移向下一根竹管。在他操纵下,钻杆就像绣花针一样灵巧……”
“创纪录了!创纪录了!2分38秒!”考核员大声宣布,现场掌声雷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