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系统戒毒工作探访
本报记者 胡新桥 本报见习记者 余飞
“你是张大哥吧,我爸爸常提到你,快进屋。”6月12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司法局柏泉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志愿者张晓,赶到武汉市二七新村。
他今天来,是对戒毒人员曹某进行回访。
6月11日,曹某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民警将其送回二七新村的家中。
“你爸爸在家吗?”
“他一大早就去派出所办身份证了,马上就回来。”曹某的儿子将张晓迎进屋。见到有客人来,曹某一个月大的小孙子挥着小手“呀呀”地喊着。
一会儿工夫,曹某回来了。“张晓,你来了。”曹某抱过小孙子,“我这孙子可爱吧!”
“你现在可是四世同堂了,可得珍惜啊。怎么样,昨天没去"还愿"吧?”张晓笑着说。
“看你说的,我们到这边来,做个尿检。”曹某将张晓拉到一边。
一番忙乎,张晓拉着曹某的手,“恭喜你啊,第一关过了。走,到社区去,把你的低保办了。翁警官也在,我们一起到社区给你找份工作。”
……
马不停蹄,把曹某的事办好后,张晓同柏泉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民警翁进夏一道赶回所里。
“曹某是同伴教育互助团队的一员,我得给他们团队其他的队员说说老曹回家后的情况,给他们增强信心。”张晓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柏泉强制隔离戒毒所尝试成立戒毒人员同伴教育互助团队。据柏泉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韩毓龙介绍,成立戒毒人员同伴互助团队,就是为戒毒人员提供科学、系统、规范的教育平台,引导戒毒人员“远离毒品、挑战自我、重获新生”。以团体辅导、主题讲座、专题训练等形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增强戒毒人员相互关怀与支持的意识,提高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信心,解决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达到自助与助人的目的。
团队由戒毒人员、辅导员、专家顾问组成。其中辅导员由戒毒成功人士或戒毒志愿者担任。
“戒毒人员参加互助团队,是有甄选条件的。”韩毓龙说:“第一就是戒毒愿望强烈才能申请加入;第二必须是入所4个月之后方可加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都是在公安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经过3个月的生理脱毒后才入所的。入所后的前4个月,主要进行队列训练等行为养成训练。其后进入心理脱毒治疗。”
杨某是2008年2月到柏泉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此前,他已有两次强制戒毒、一次劳教戒毒的经历。
“刚来的时候,我的腿肚子总是发抖。以后怎么办啊,能戒掉吗?”杨某告诉记者,他当时就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就连家人也不相信。
今年3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践基地在柏泉强制隔离戒毒所挂牌。杨某对实践基地组织的第一次活动记忆犹新。
“蒙着眼睛离开座位,然后再回到原位,我试了几次都做不到。但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就算眼睛被蒙着了,我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位子。这其实是个很小的游戏,但是让我明白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杨某说。4月,杨某申请加入了同伴教育互助团队。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时,张晓给加入团队的戒毒人员搞了个专题讲座,内容就是他在汶川当志愿者的经历。
“听了那次讲座,让我对生命的意义、价值有了些感悟。”杨某告诉记者,以前吸毒的时候,有谁会考虑生命的意义啊。但是现在,开始思考应该怎么生活了。
韩毓龙告诉记者,同伴教育互助团队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可以巩固团队队员的戒毒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典型的作用,感染其他戒毒人员。目前,柏泉强制隔离戒毒所正尝试与社区戒毒衔接,运用戒毒志愿者的力量,对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进行跟踪帮教。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戒毒志愿者的数量有限。我们希望所有的戒毒人员都能加入互助团队,可是志愿者只有那么些人,他们的精力跟不上。”韩毓龙说。
采访临近结束,杨某给记者说了他的想法:“还有20多天我就回家了,我想在出所之前搞个演讲,通过我自己的现身说法,唤起其他人的戒毒信心。”
本报武汉6月23日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