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公元的开盘现场,不少交过诚意金的购房者只能对着销控板感叹“一房难求” 摄/记者王丹 |
“捂盘”现象升级
八成项目先收“诚意金”却只放出少量房源
导致众人买不到形成一房难求假象
制造热销“诚意金”涮了购房人
交了几万元的“诚意金”,却仍买不到房;还没开盘即被告知只剩13层以上房源,开盘后售价比原价高出一截……这些近期房地产市场的普遍现象,让购房者不禁要问,楼市真有那么火吗?
记者近日在市场调查了解到,目前很多楼盘并未按照政策规定,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的3天内开盘销售,而是用先收取“诚意金”的方式确定潜在客户数量,到真正开盘时只售预订数量的一半,并再次提高售价,从而造成“一房难求”的热卖景象。
交5万“诚意金”仍买不到房
6月20日,记者在太阳公元开盘现场看到,很多购房者顶着烈日一大早便赶来选房,却仍失望而归。该项目2号楼两个单元共214套房,仅开1个单元进行销售,早上8点钟开始选房,不到两个小时,工作人员便宣布2号楼所有房源已销售一空。
对着贴满红色“已售”标记的销控板,段女士倍感失望。她表示,自己已经交了5万元的“诚意金”,却再次经历未“抢”到房的失落,而她看上的上一个项目位于宣武区,当时也交了2万元“诚意金”排号,开盘时也没选上房。
“他们只拿出其中一个单元来卖,说另一个单元被团购了,但我看另一个单元还一套没卖呢,怎么可能连一套房都没剩呢?”对于太阳公元售楼员关于只开一个单元的解释,段女士表示怀疑,“这种先交‘诚意金’的方法弄得大家都觉得房源很紧张,却不知是真是假。”
无独有偶,孙小姐告诉记者,她两个月前跟男朋友一起看南三环某楼盘的时候,售楼员告知售价在12000元/平方米左右,交了2万元“诚意金”,并苦等了一个多月后,开发商却告诉她说,开盘价已涨到14000元/平方米,而且只剩下13层以上的了。
拿证不开盘放量“供不应求”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为给疯狂飙升的房价“退烧”,北京市建委等五部委联合出台多项措施抑制开发商“捂盘惜售”现象,规定开发商在拿到预售证3天内必须开盘销售,一度让“捂盘惜售”的火苗熄灭。
然而,记者在近期开盘的十几个项目中发现,先收取2万到5万元不等的诚意金,再根据有“诚意”的人数确定开盘时间,并只放出少量比例的房源来卖,这种做法已占到开盘项目的八成以上。
记者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看到,公示信息显示,太阳公元2号楼已于5月17日取得预售许可证,本应于5月20日即开盘销售,但实际开盘日期却在一个月后的6月20日,比政策规定整整晚了一个月。
在开盘推迟的同时,预售价也有所提高,2号楼批准预售均价为21000元/平方米,然而该项目公开信息却显示此次开盘均价为21500元/平方米,比预售均价提高了500元/平方米。
专家说法
制造一房难求假象达到涨价促销目的
“现在有哪个项目不捂盘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项目都以各种名义留房,一来是为了涨价,二来是为了调动购房者的购买热情。
汉博顾问执行董事王永表示,开发商首先利用收取“诚意金”的形式来确定准客户数量,然后在开盘时只开出预订数量一半左右的房源,并提价销售,制造一房难求的假象,就是抓住了人们“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使购房者盲目认为房源紧张,进而加速购买。
他认为,实际上近期交易量上涨主要建立在价格优惠的基础上,开发商盲目涨价是不明智的选择,使房屋脱离实际价值,使刚刚入市的购房者再次陷入观望,进而影响整体房地产市场走势。
文/记者张东妮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