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警惕西方利用有毒资产再设金融陷阱

2009年06月24日17:4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最近,西方媒体一方面大量报道发达国家经济已经企稳,另一方面大量报道美欧出台措施,由国家组织的“坏账银行”来帮助金融企业彻底“清除”其资产中的“有毒资产”,使银行能够重新正常放贷,以扭转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融资困难现象,防止实体经济因借贷困难而陷入持续衰退。
就此,著名旅德金融专家周坚日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指出,美欧措施治标不治本,既不能使这些“有毒资产”起死回生成为“健康资产”,又不能解决美欧发达国家金融业在过去的泡沫膨胀中所形成的普遍的行业过剩问题,其最终目的还是诱使国际投资者再入美欧的金融无底洞,成为其泡沫损失的买单人。

  首先,西方金融损失究竟多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4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性报告》:在美国共26.554万亿美元的贷款和证券资产中,最佳情况下资产减记损失将达2.712万亿美元。如果包括源于欧、日成熟市场的金融资产,在美、欧、日总计57.719万亿美元的贷款和证券资产中,资产减记损失总额预计将达4.054万亿美元之巨。这是IMF自危机爆发以来的又一次大幅上调对此次危机将导致的金融资产损失总额的预测,而IMF最初预测只有不到1万亿美元。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每三年一度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央行调查报告,从2004年的调查报告到2007年调查报告期间,全球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合同存量名义价值增长了135%,达到2007年6月底的516.41万亿美元,是全球2007年GDP(54.347万亿美元)的9.5倍,增速达每年33%。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贷款衍生品(主要就是在此次危机中暴露出巨大风险的CDS合同)市场,其合同存量名义价值从2004年调查时的4.474万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6月底的51.095万亿美元,是3年前的11.4倍,已达到全球2007年GDP总值的94%。其次是资源产品的金融衍生品,其合同存量名义价值2007年6月底达到8.255亿美元的规模,是3年前的6.1倍。相比之下,利率、股票、外汇衍生品的合同存量名义价值的增幅分别为119%、111%、83%,达到388.63万亿、10.76万亿、57.6万亿美元。而与此同时,全球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存量的毛市值在这3年中只增长了74.4%,为11.145万亿美元——11.145万亿美元对516.4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金融资本通过衍生品的杠杆,撬动着46倍于他们的实际资产价值,且趋势是这种杠杆作用越来越大。这种发展趋势表明,一方面,金融衍生品交易对现货市场价格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也因此在不断上升。

  可以完全判断的是,西方的上述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资产减记风险肯定不至只有4万亿美元,将会出现数额更惊人的减记损失。

  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原来是为了对冲交易风险,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但美欧这些金融证券本身已经严重脱离了实体资产,投资者无法获得真实的资产兑现,这是美欧金融行业的现代“骗局”的根本设计原理。正因为这一结构性风险根本无法通过实体资产的兑现来“中和”掉,所以,这些“有毒资产”永远也无法变为“健康资产”,只能通过创造新的虚拟资本来替代,或由相关国家央行通过增加货币发行的“救市资金”来填充。

  其次,美欧组建“坏账银行”是寄希望于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可控核聚变”,通过将金融业“有毒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彻底剥离,使那些失去流动性(即失去交易性)或充满价值风险的“有毒”金融资产不再影响该金融企业的资本充足率等必要运营条件,并通过国家的集中管理,避免出现某一金融企业突然失控而引发连锁反应。

  但事实上,实现这样的“可控核聚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盘根错节,风险爆发与蔓延的机制并不是一维或有限几维的,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准确预测和控制衍生品风险的爆发和发展轨迹。此外,“坏账银行”只使“有毒资产”与所属金融企业分离,但并不可能隔断金融衍生品与相关的实体资产的联系。所以,它只是集中了风险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小这些资产本身可能遭受的损失。

  其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欧等国家的救市模式,是基于自有资本的杠杆率计算的,即只是以补充有限的自有资本,使资本充足率达到4%的最低要求,来实现金融企业表面上的稳定。换句话说,就是希望用4元或6元钱,去拯救目前夹杂了巨大风险的96元或94元钱。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4元或6元钱远远不够抵偿所有风险,而是寄希望于赢得时间,使风险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中逐步缓慢而可控地释放,每次释放的损失规模相对较小。这样,不仅立即投入的资本或因此而增发的货币可以不至于立即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而且有利于建立市场信心,诱使美欧以外的投资者重新对美欧投资,从而使风险能得以转嫁。

  毋庸置疑的是,“去杠杆化”过程需要额外资金的支持。在目前市场极其谨慎的状况下,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政府救助资金。这就意味着两种后果:一种是国债高企,成为未来纳税人的负担,阻碍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种是货币发行泛滥,导致严重的货币型通货膨胀。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美欧必须从外面获得资金来弥补其金融“黑洞”,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外来资本,以部分或完全冲销其“有毒资产”。

  因此,“坏账银行”只是一个延缓金融衍生品风险释放的权宜之计,并非标本兼治的良方。结合目前美欧正在极力推行的金融会计制度“改革”,其最终的目的恐怕还是诱使国际投资者再入美欧的金融无底洞,成为其泡沫损失的买单人。
(责任编辑:王雪)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