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德大庙外景。 |
修缮前的屈原墓。 |
屈原祠前的屈原雕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
“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为什么屈原墓这么冷清?”今年81岁的长沙籍台湾老人陈之迈捐资900多万元修缮成屈原墓陵园,成为国内惟一一座完全由个人投资修建且免费向游人开放的大型公益性陵园。
长沙晚报记者 范亚湘 陈国忠
“如果哪天我不能来屈原墓看看,就觉得心里慌”
在汨罗市范家园镇永青村冲里赵,耸立着一座巨大的牌坊。牌坊正上方,“屈子墓”三个镏金大字格外醒目。6月21日,赤日炎炎,台湾老人陈之迈拄着拐杖陪记者拜谒了“故楚三闾大夫之墓”。
轻轻吟哦陵园广场两旁石柱上“读离骚吟九歌屈原汨水留傲骨,观渔父颂天问诗人宇宙贯英名”的对联,沿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上,两千多年前在汨罗江纵身一跃的屈原那“光争日月,气壮山河”的形象便展现在眼前。
陵园广场上,洁白的屈原塑像栩栩如生。这位在汨罗江中获得永生的诗人,峨冠博带,佩剑而歌。墓冢前,高145厘米、宽55厘米,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岁仲冬日重立的“故楚三闾大夫之墓”的石碑已显斑驳,一垛绿色琉璃瓦覆盖的环形矮墙,静静地拱卫着土丘。“屈原在这里睡了两千多年,就是在修建陵园时,我们也不敢去打扰他。”陈之迈边沿着环形矮墙走走停停,边虔诚地朝屈原墓冢不停地鞠躬。
“现在的屈原墓陵园是陈老捐资在2002年端午节修建的。”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几天陈老因糖尿病发作身体不适,已有好几天没来屈原陵园了。“平日,他几乎每天都要围绕屈原墓冢转十几个圈。”
屈原墓冢上萋萋芳草,陈老说:“这些草又长了,一年一年,只有它们才是真正地在守护着屈原……如果哪天我不能来屈原墓看看,就觉得心里慌。”其实,陈老就住在离屈原墓仅一条小路之隔的地方,但他认为那只是守墓。
不时,有游人结对前来屈原墓陵园祭拜参观。此时,陈老就会主动地迎上前去冲他们轻轻地一笑说:“来了啊!”那情形,俨然一位家长看到子女们回家后一样既惊喜又平淡。
陵园东侧坐落着一个名为“世坤格”的亭子和镌刻着《湘君》、《湘夫人》、《渔父》、《怀沙》等14篇屈原原作及其白话文对译的碑林。“世坤格”里,黑色大理石碑上是镏金的《屈原列传》以及屈子宏文《离骚》和《天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屈原的精神依然不老。
“为什么屈原墓这么冷冷清清?想到这些,我就心痛”
1928年4月,陈之迈出生于长沙黄泥街。据陈老说,其曾祖父陈湜曾是湘军首领曾国荃手下的重要将领,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被清廷封为典正一品。“曾祖父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6岁去世后,被封为太子少保,晚清时长沙建有‘太子少保祠’,就是为了专门纪念我曾祖父的。”
6月22日,记者在互联网上“百度”,其词条“陈湜”的解释与陈之迈说的基本一致。
1946年7月,陈之迈考入湖南大学经济系。两年后,他肄业从军。1949年7月,他随军到台湾。1951年夏,他退役经营饮食业。1983年8月,他回到渴别30多年的大陆省亲,之后便在广东省东莞市投资电子产业。
陈老说,他从小就对屈原很是景仰。“还是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屈原魂归汨罗江的事,并一直向往来屈原墓对屈原进行祭拜。”
《史记·屈原列传》载:“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逐,于是便辗转于沅湘一带,“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他仍忧国忧民,把其美好憧憬、救国良方及愤怒哀愁,统统铸成不朽的诗篇,借以激励民心。
但曾经强大的楚国此时已病入膏肓,国仇家恨,贫病交加,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相传,公元前278年的农历5月5日,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沉,江边的百姓闻之纷纷划着小舟前往营救。人们担心江中的鱼虾啃噬屈原,在划舟前往营救的同时,把自己船上的粽子投向江中喂鱼虾,由此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传说几天后,屈原的遗体被打捞上来,头部已被鱼虾噬去一部分,其女女嬃便给他配上半个金头埋葬,女嬃担心有人掘墓盗金头,遂以罗裙兜土筑疑冢,遇神助一夜间竟筑成12座疑冢。
汨罗山上现分布有11个大土丘 (原有12个,1956年修京广铁路复线时,被埋掉一个),每座丘前皆立有石碑,上刻 “故楚三闾大夫之墓”或 “三闾大夫之墓”的字样,此即所谓 “十二疑冢”。据专家考证,这些墓冢均为战国时期大型楚墓。因原墓碑年代久远,风化失真,到清代重新立墓碑时,出于保护目的,将这12座墓葬全都立成了 “屈原墓”。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十二疑冢墓区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清明节,陈之迈专程赴汨罗瞻仰屈子祠,并到汨罗山上屈原十二疑冢前逐一焚香祭扫。此时,因长期失修,墓地破败不堪,“尤其是位于冲里赵的四号墓,如同一片荒山,本地人每到下午5时后就不敢接近,称其为‘道士坡,鬼唱歌’。”
看到“精神偶像”的墓冢如此荒凉,陈之迈感慨良多:“在屈子祠,我读到了唐代蒋防《汨罗庙碑》:‘屈碑立兮,谗人泣兮;屈碑摧兮,谗人掊兮。碑兮碑兮,汨水之隈兮,天高地阔兮,孤魂魄兮。’读着读着,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滚了出来……”
“早在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就已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这可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我曾到过孔林和孟林,规模多么宏大呀,保存多么完整呀,瞻仰的人又是何其多呀!屈子与孔子、孟子相比,丝毫都不逊色。为什么屈原墓这么冷冷清清?想到这些,我就心痛。”记者注意到,6月21日,当陈之迈老人在屈原墓前说这一番话时,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
当陈老祭扫完屈原12疑冢后,他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何不用我赚的钱把屈原墓修成一个陵园?有人说,屈原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能动。我就想,对屈原疑冢遗址不动,但墓地四周完全可以美化,以方便游人前来瞻仰和凭吊。”
有了这个想法后,陈老便开始着手找人设计陵园和跑规划。“直到第二年初,有关部门才同意了我的方案。”2002年暮春,陈之迈再次来永青村察看屈原墓,“我找了好半天才找到湮没在杂草丛中的屈原墓碑。”
6月21日,当年承建屈原墓陵园的永青村赵细军告诉记者,陈老来之前,屈原墓地周边一派荒凉,人们很少到那里去。2002年农历四月初二,陈老找他修缮屈原墓,要求赶在端午节前完工。“从开工第一天起,不管天晴下雨,陈老每天都会在8时前赶到工地上……他要求好严,任何细处都不放过。”
“有人建议收门票收回投资,我坚决反对”
2002年端午节,屈原墓修复工程告竣:一级、二级平台、环墓游路平整、硬化到位;墓四周修筑了一条1米高的釉彩围墙。但由于过度操劳,已是74岁的陈之迈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
又是两年风霜雨雪。2004年端午前夕,在陈之迈的深情筹划中,屈原墓牌坊、祭奠广场、墓地公园、屈原碑廊,先后建成,总投入达900多万元。
“当时,有人建议我收门票收回投资,我修缮屈原墓的目的就是要有人来参观,如果收门票就会限制人流量,所以,我坚决要求不收门票。”今年6月23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屈原墓陵园是国内惟一一座完全由个人投资修建且免费向游人开放的大型公益性陵园。
屈原墓陵园修缮完工后,陈之迈的心更重,情更浓了。这年底,他索性在屈原墓南侧修建了一栋四合院似的两层楼房以作墓庐。该楼房取名“静庐”,“我长年住在这里,就是要与屈原灵魂日夜相伴”。
从此,在屈原墓前,人们常常能看到陈老守陵的身影。几乎每天清晨,陈老都要来陵园,围着屈原墓转一转,到祭奠广场走上一遭。他一边享受阳光和清风;一边在平静、安详的气氛中和屈原对视。他用温热的手,抚摸屈子墓前冰冷的琉璃;让敬仰的眼神,凝视跳跃在墓碑上的第一抹朝阳;用耿耿忠心,在芳林古墓间吟咏着屈子的诗篇。当游人散去,一切归于沉寂,老人才轻轻掩上墓庐的房门研读屈原诗篇。
“每年春节,我回台湾与家人团聚,过了元宵节后又回到静庐来守护屈原。”寒来暑往,7年了,陈之迈不离不弃地被“钉”在了汨罗江畔,边聆听汩汩江水,边守望着千古诗魂。其实,在海峡的那一边,还有他的夫人和一大群儿孙。
6月21日,记者在静庐看到了一张“屈原文化古城”的规划图,这是陈之迈专门请湖南大学的教授设计的。随着陈老的指点,记者看到规划中的屈原墓,东临红花并东山名寺,西连南阳和玉笥旧址,南依汨水与罗国故城,北望君山及岳阳名楼。
“我的想法是建一座屈原文化古城,设立一个屈原文化研究国际交流中心。现在,扩建的地已经征好了。据湘阴县志记载,这里还有屈原塔、屈原书院、烈女桥等遗址;周围分布着数百座大大小小的东周至唐宋时期的墓葬群;有我国现存惟一一座纪念屈原的古建筑屈子祠;有流传数千年的龙舟竞渡等各种端午习俗。在这里创办屈原文化研究国际交流中心,无疑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陈老在谈到这些时,一脸是笑。
看墓,读书,研习屈原文化。2007年端午节,陈老倡议成立了中国汨罗江屈原文化研究会并自任会长。与会学者认为,汨罗江屈原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必将推动屈原文化研究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
热心公益事业的陈之迈曾在家乡出资修建佛教场所
6月21日,永青村冲里赵小组老组长赵松柏告诉记者:“陈老确实是个好老人家!除了修建屈原墓,还硬化了一条长5公里、宽5米的公路……他住在我们冲里赵为屈原守陵,早把这里当成了他自己的家乡,组里、村民家的大小事情,他都要到场解囊相助。”
据范家园镇初中校长李国玉介绍,陈之迈曾拿出60余万元,并从台湾友人那里募集20多万元,为范家园镇中心小学和邻近的红花乡中心小学各盖了一栋综合教学楼。
同日,赵松柏还向记者讲叙了陈之迈引资捐资修建普德大庙的事情。
据史书记载,屈原墓区曾属春秋战国时期的罗子国故城之境,此地虎象两山傲视,汨江秀水环抱,常见烟波浩渺。清康熙七年(1668年)当地民众深为唐朝“安史之乱”睢阳之战中英勇殉国的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今浙江海宁人)的忠烈精神所感,在屈原墓西侧建“辖神庙”,祭祀已为“南岳辖神都总管”的营禄大夫许远。之后三百余年来,此庙历经多次战乱波折,民众亦多次修葺。“文革”期间,此庙被遗为荒丘。1984年,当地信众欲重建“辖神庙”,但一直苦于资金问题,庙宇建得并不理想。
“2001年端午节,陈老在祭扫屈原墓后也随之参观了普德观,当他听说重修普德观还缺乏大笔资金时,立刻找到另一位热心佛教事业的台胞,引资捐资2300多万元,并亲自主导庙宇建设。”2005年底,湖南省人民政府给气势磅礴的普德观颁发了《湖南省重点寺观教堂》牌匾。2006年7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该庙被更名为“普德大庙”。
6月22日,记者从长沙市宗教部门获悉,早在1995年,陈之迈就在长沙县星沙公园附近新建了一个佛教居士林即“松柏精舍”。“该佛教场所总建筑面积为912平方米,其中佛殿和附属用房占地面积为456平方米,全部由陈之迈出资修建。”
6月21日中午时分,采访车缓缓驶离屈原墓陵园。回首望,巨大牌楼上熠熠生辉的“屈原文化古城”6个大字渐渐地淡出了视线,但耄耋老人陈之迈在屈原墓前的身影,却深深地刻在了记者的心里……
精神守望者
●范亚湘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江的那纵身一跃,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曾经诞生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同时也是我颇为景仰的一位。我欣赏他的人格,更欣赏他那旷世的奇才。早在他之前,中国大地上萌发了几乎至今还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派别:儒家和道家。而屈原正是将儒、道完美结合且集大成者的第一人。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其实,真正可以称得上泱泱大国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西边的秦,一个就是南方的楚了。正如任何大国都是从小国渐渐地不断拓展而来的一样,楚国的强盛也是楚人筚路蓝缕,历经无数载的披荆斩棘从“蛮夷”而壮大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由弱而强的王朝,当其达到顶峰时却容不下屈原。当时最具创新氛围的楚国为何硬是要逼迫着屈原毅然决然地走向冰冷的汨罗江中,并听凭无情的江水没过他的头顶?
我的这些诘问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过,如再来啰嗦,便显其繁。
2000多年来,汨罗江的江水仍然在静静地流淌,芳草萋萋的汨罗山依然在默默地守望。的确,没有前人的求索和忧患,就不会有历史的积淀与厚重。
陈之迈老人就是一位执著的守望者。在他看来,守望住了这份精神,就守望住了“魂”。
也许,他的守望,汨罗江畔可以新添一道风景。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