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名摆摊女白领和她的后备箱摊摊。
傍晚7点,虽然暑热尚未退尽,但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当代商圈依旧人流如织。张元将自己的别克凯越泊在了一家影城边。从后备箱中取出折叠衣架,熟练地将车后座上的一大包T恤衬衫摆挂完毕后,这位27岁的广告公司职员开始了一天里的另一项工作:摆摊。
已经工作了4年多的张元目前在公司的月收入大约有6000元,他的地摊生涯始于今年3月。
“当时就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张元说,“每天开车路过这里时,都看见不少人开着车来摆摊,就想自己也试试。
”
从最初的靠朋友帮忙进货,到自己上淘宝网上订货,再到现在直接到批发市场拿货,张元对自己这份副业的敬业程度丝毫不比主业差。
“但说实话,真没挣多少钱,就是图一乐,”张元说。他觉得,能给自己的爱车挣个油钱,还能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比一下班就在网上泡着或者和朋友出去喝酒唱歌有意思多了。
在张元的摊位两边,沿街停着一溜私家车。捷达、塞纳、帕萨特,甚至还有颜色鲜艳的现代跑车和宝马MINI。每辆车旁都摆着自家的摊位,服装、鞋帽、饰品、化妆品、文具等等琳琅满目。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中国西部成都市中心繁华的盐市口商业区街道边,也上演着相似的一幕。
24岁的程佳在一块大红布上整齐地摆放上丝袜、耳坠、手链、唇膏……然后静静地倚在地摊后的墙壁上,等待着买家。
作为一名公司市场部的员工,程佳每月收入接近3000元,摆地摊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程佳说,她每个月在这里摆摊的时间有大约半个月,每天能赚100元左右。“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体会一种人生经历。”
盐市口的白领摊主们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成都电视台前不久还专门就此做了一期专题节目。
在上海、福州、青岛、杭州等大城市,类似的“白领地摊族”队伍同样在壮大。他们中有公司职员、学校老师、机关工作人员,还有不少外语流利的海归。这些摊主们大多有房有车,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地摊族完全不同。
网络上,这些“白领地摊族”们热议着适合摆地摊的地段、如何进货、如何与顾客交流并卖出商品,有网友还推出了这类地摊的“扫货攻略”,还有人提出了“在地摊中创业,享受单纯的快乐”的口号。
网友“琳小样”的“后备箱练摊成长日记”是网络论坛上最火的帖子之一。日记中这样写道:也许平时炒股坐在电脑前动一动鼠标,就赚取或赔掉数千元;但摆摊不一样,从别人手里接过带着体温的钞票,心里数着,又一碗盒饭钱来了,特别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中华英才网近日对1463名年轻白领的调查显示:六成多受访白领会主动寻求工作以外的“副业”,主要原因就是增加收入。调查显示,年轻白领初入职场,工资不高、花销不少,如果有机会开发“副业”,贴补开销还能有积蓄,这样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还有18.3%和14%是为了“体验创业”和“尝试新事物”。
北京大学教授燕继荣认为,“白领摆摊”现象基本上可以视为中国中产阶层的休闲生活方式的一种,与时下在中国非常流行的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通过网络,一个更回归传统。
“虽然出于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补贴一点家用,有的纯粹为了好玩,还有的是为以后做生意积累经验,但归根到底依然是比较休闲和松散的,”燕继荣说,“这些所谓的"后备箱练摊族"最终收获的是快乐和一种心灵的满足。”
晚上11点多,张元开始收拾摊位准备收工了。不远处那辆MINI车旁的小两口在附近的小吃店买了些炒田螺和啤酒,正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12点再收摊,还能赶上夜场电影。”小伙子说。
张元当天的业绩是60元卖了两件文化衫,“收成还不错,”他说,“也没碰上城管。”
“真碰上城管怎么办?”记者问。
“那就看运气了,”张元说,“严的时候,直接就把货没收了,但大部分时候都是让我们"差不多就收吧"。”
对于“地摊族”,中国的城管部门一直在探索有效管理的办法。北京当代商圈一位城管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还是劝导无照经营者离开。
在其他一些城市,有关的管理条例已做出调整。据成都市城管局法制处处长刘践介绍,在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的情况下,该市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和特定区域摆摊经营。在广州,城管局正试点在4个区设立临时摆卖点。南京也提出了“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前提下,方便群众生活,允许各类摊点在规定地段规定时间经营”的管理条例。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家胡光伟认为,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对新出现的事物保持宽容态度,在不会根本性影响城市管理的前提下,“白领地摊族”对于拉动消费和内需也是一种帮助。
燕继荣教授则建议,对于这种民间自发的、或许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的社会现象,政府不要过多地去限制和干预。
“当然如果他们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还是要进行管理。”燕继荣说,“若能效仿国外的"跳蚤"市场,专设地点将地摊族集中起来进行管理更好。”
这也是张元所期望的,“希望能尽快给我们这些"跳蚤"提供一个合法的经营空间。”他说。(记者 刘刚 苑坚 李云路)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