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临近毕业时节,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出台新举措:建立延期毕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团组织。针对这部分学生“居住地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团组织从学生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指导,服务这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这一举措又一次填补了传统领域团建工作的空白。
在上海交大,以“多元覆盖”为指导思想,基层团建的新领域不断拓展。
社团团支部:让边缘人群也不寂寞 4月30日,正是“五一”休假前的最后一天,上海交通大学的大二学生小杨却没有那份期待休假的闲情逸致——中午刚刚列席班级团支部的入党推优团组织生活会,作为学校绿色之友环保社团团支部书记,他又开始忙着审核和挑选社团同学们上交的20多份主题团日活动策划方案,以确定社团团支部5月份的主题团日活动内容。
在上海交大的校园里,有168个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几乎覆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团从发起到成立,基本上都是同学自发进行的,成立以后的运作也相对独立,和校团委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小杨对记者说。这样的特点使很多社团在成立以后都面临着活动经费、活动场地、干部培养、如何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社团发展困难重重。上海交通大学社团中心团总支书记王喜芳说,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畅通的交流机制和教育抓手,校团委对社团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也受到局限。
2000年,上海交大展开了“团组织建设进社团”的尝试,学生社团开始纷纷建立团支部。校团委通过设立社团中心团总支、以社团为单位建立团支部的做法,建立起一套以社团团支部为主体、社团中心团总支为上层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团干部在其中发挥着组织引导、示范带头、信息交流等作用。目前,全校168个学生社团已有71个申请并建立了团支部,支部覆盖率达到43%。
通过社团团支部的抓手,社团中心团总支对全校社团的性质、特点和需求进行摸底,并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团总支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社团联系社会赞助,提供活动场地,并将社团干部的培养纳入学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中,为学生社团骨干的成长成才提供专门的规划和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社团的活动来凝聚青年,把团组织的活动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化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具体鲜活的现实活动,让学生社团的活动更加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我们的主题团日活动方案得到了社团中心团总支的肯定!”小杨对此颇感自豪——绿色之友环保社团团支部5月份的主题团日活动“"不插电"音乐会”,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唯美的音乐世界,编曲和声部安排都体现简洁朴实的特点,吸引了近300名同学参加。经社团中心团总支推荐,学校网站对音乐会活动进行了采访并上了网站的主页。
“学校里,有的同学几乎是从不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的。只有建立契合他们兴趣爱好的社团,才能把这部分"边缘人群"团结到团组织周围来,激发他们的活力,发挥他们的特长。”社团团支部则更是利用这些同学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自主策划、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参与热情。
生活园区建团:找到团组织就在身边的感觉 “谢谢楼栋团总支对我的帮助!”谈起自己暑期寻找勤工助学工作的经历,上海交大D11宿舍楼的学生小崔满怀感激。
今年暑假,家境贫困的小崔希望在暑期留校参与实验室项目的同时在校内勤工俭学。平时沉默少言的他交际面不广,不知该向谁求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来到108寝室,与宿舍楼团总支书记小张谈了自己的想法。两天后,他就接到了好消息,经过楼栋团总支向生活园区团工委反映情况,为他在宿舍楼里安排了一个假期值班岗位。
自从学分制在上海交大推行后,大学生同班不同课、同课不同班的情况增多。在上海交大,由于大部分学院采取了大平台的培养模式,大学生在二年级结束后再划分专业,导致一个专业班的学生不一定都住在一起,一个班级的同学很难有机会聚到一起,传统班级团支部的活动功能明显减弱。
“单一的班级团支部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有效引领、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大学生的需求。”上海交大生活园区团工委书记殷洁瑾说。
自1998年开始试点到2000年正式推广,上海交大在每栋学生宿舍楼都建起了楼栋团总支和楼层团支部,在生活园区团工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园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的三级组织体系逐渐完善。记者在校园里看到,在每栋寝室楼下的橱窗里,都会看到本楼栋团总支的介绍和支部委员们的联系方式,让同学们时刻感受到团组织就在身边。
实验室建团:师兄师弟切磋科研文化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自主,老师不会每天来提醒你该做些什么。实验室里建团支部,就是促使我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回忆起自己刚进校的那段经历,上海交大物理系凝聚态光谱与光电子物理实验室的一年级研究生小陈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从外校考进来的研究生,刚进交大、性格内向的他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也不知道怎样规划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骤然而至的科研压力让他有些措手不及,情绪低落。
“是实验室团支部的组织生活让我得到了启发。”小陈说。两周一次的团组织生活是实验室团支部的“规定动作”,内容以科研交流结合文化活动,大家交流学习心得,相互促进,增进感情。特别是师兄师姐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心得体会,让小陈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研究生们课余时间较多聚集在实验室,由于一个班级的研究生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实验室,研究生班级团支部的工作很难做到全覆盖。因此,我们尝试将团支部建在实验室,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上海交大物理系团委书记倪邦辉说。
上海交大物理系凝聚态光谱与光电子物理实验室率先成立了实验室团支部。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团支部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团组织生活,把实验室的全体研究生聚集到一起,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热烈的学术交流,拉近了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距离。实验室团支部还积极推荐优秀的研究生参与学院团委的工作,并发挥研究生特长,推荐研究生担任物理协会干部,从而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对团组织活动的参与率,有效地解决了理工科研究生较少参与社会活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尖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上海交大团委书记王伟明说:“构建基层团建多元覆盖的格局,是新形势下上海交大共青团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多元覆盖"的基层团建创新模式,激活了团组织工作边界,努力形成"不留空白"的团组织建设格局,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