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宇
日前,为了倡导节约用水,水价需要上调;为了限制抽烟喝酒,继上调香烟消费税后白酒也要征税;为了更好服务储户,中国工商银行上调部分项目收费标准……一时,似乎人人都是“阿基米德”,给他一个“价格杠杆”,就能撬动地球。
这些“调整”,最终目的是要调整人们的消费行为,烟草消费税尤其如是。因为烟草不是必需品,再者,抽烟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危害。所以有人觉得,提高烟草消费税,就算不能真正解决吸烟问题,也会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事实真能如我们所愿吗?有人说“只能是让烟民选择好烟还是坏烟,而不是让他们选择抽烟还是不抽烟”。因为在我国,大多数烟民都是普通消费者,这种“调整”尚难以改变他们长期养成的“消费习惯“。白酒的消费状况差不多也是这样。比如说前些日子媒体热炒的特供烟、特供酒,很多场合,高档烟酒并非是作为消费品而存在。
由此,很容易得出结论,烟草消费税、白酒消费税的单兵突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工作累了,照样抽一支做做“活神仙”;想显摆的,照样“祭出”白皮烟酒……那某某驻京办不是一口气买了近百万元的茅台吗?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提高相关税费的初衷。
提高税费,跟着必然是提高售价。有报道称,上海的中华烟率先涨价,部分地区囤积居奇。烟价的上涨是否会起到减少消费人数进而达到控烟的效果呢?我看并不十分乐观。因为它可控的不过是一般收入人群,而对于高收入人群、非个人消费方式并不能起到丝毫的控制作用。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都过度依赖价格杠杆,但实行起来效果并不明显,为什么呢?一方面人们有钱了,已经从被迫消费过渡到享受消费,另一方面,那些溢出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因此,单一用价格杠杆来撬动不良消费习惯过于理想化,还是要出“组合拳”方能达到政策目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