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武汉进好吃小龙虾季节 一年虾壳吃出大约3000吨

2009年06月28日23:3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在武汉弃做垃圾的小龙虾虾壳,在潜江形成3亿元产业

  江城吃剩虾壳期待变废为宝

  本报讯(记者 张翀 查锴)又到了豪吃小龙虾的季节。昨日,武昌秦园路美食一条街上的肥仔虾庄一次清出了近千斤虾壳,被环卫工人拖去了垃圾场。

据市小龙虾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吃虾季节大约3000多吨虾壳被抛弃。

  这一现状让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杜予民感到痛心——武汉因此一年至少浪费了500万元的工业产值,更多的附加产值损失则无法估量。

  杜予民教授是我国顶尖的甲壳素研究专家,在他的眼里,虾壳是提取甲壳素的重要原料,而甲壳素在医药保健、精细化工、生物环保、食品饲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让杜教授感到惋惜的是,我们每天当垃圾丢弃的虾壳,在潜江却成了宝贝。潜江市重点扶持的华山水产公司已获得武汉大学的技术支持,具备了提取甲壳素的能力,年产值高达3亿元。该公司正准备上马二期项目,展开壳聚糖的研发生产,投产后产值将成倍增加,年处理废弃虾壳可达10万吨。

  相比之下,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都更具优势的武汉市,何时能变废为宝,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百亿生物产业群?

  文/记者 张翀 查锴

  江城吃虾季:年吃百节车皮小龙虾

  每年进入夏季,小龙虾上市之时,江城的大街小巷都挂起了虾招牌,几乎每家餐馆都做起了小龙虾生意。连日来,记者探访了武汉三镇的食虾市场。

  武昌秦园路:

  6月25日晚9时许,武昌秦园路美食一条街。每逢盛夏,路边的美食店一律挂出了“油焖大虾”、“潜江五七大虾”的红条幅。在这条路上,经营虾店数一数二的肥仔虾庄门前,9口大锅正烹制不同口味的小龙虾,门头上的LED显示屏上不断出现“龙虾王”的字眼,2层酒楼,70桌人满为患,“空调打到最低温,还得用风扇对着吹”,就连门外的人行道上也摆了10多个桌子。

  汉阳马鹦路:

  26日下午4点多,毒辣的太阳光依然刺眼。汉阳马鹦路,毛家天下餐馆的服务员搬出10多张圆桌,铺上一次性桌布,服务员说,不等天黑,就会满座,大部分都是吃虾的。不到百米的路段,马路两边排了近15家虾店。

  据武汉市小龙虾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晓军说,每年的5月到9月,是小龙虾消费的旺季,不完全统计,武汉市民日“吃”龙虾40吨左右,以150天的旺季计算,就是6000多吨,以一节火车皮60吨计算,武汉市民一年就要吃掉100节火车皮的小龙虾。

  食虾产业新问题:每日20吨虾壳成垃圾

  高温中高热的食虾产业给城市带来了新的烦恼,每天产生的虾壳成了新的污染源。高温中,虾壳很快就会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污染空气,随意扔弃的虾壳很难分解,对土壤、水质都会造成污染。2007年6月,武昌武金堤旁莫名冒出一座虾壳构成的“虾山”,暴晒在江堤边的“虾山”,严重影响江堤的整体环境。如遭降雨,虾壳中被冲刷出来的污油将流进江滩,甚至流入长江。

  尤其是,食用小龙虾的旺季时间内,气温都较高,特别在七八两个月,废弃虾壳立即就会臭味扑鼻。6月25日这当天,最高温度36度,虽然伴有微风,但每家小龙虾摊前的虾壳无不壳还是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秦园路美食一条街上的肥仔虾庄曾老板说,他自己的虾店一天要卖掉1600斤,一天的虾壳就近千斤。,对于这些虾壳的处理,“店里就是用一次性桌布一裹,虾壳就与其他垃圾一起扔到了垃圾堆。”

  这样一来,就给环卫部门添了不小的麻烦。26日傍晚,汉阳马鹦路华灯初上,不到百米的马路两旁,虾店内外,桌上桌下,满目虾壳。在这条以吃“油焖大虾”闻名的一条街上,环卫工清理的垃圾一大半都是虾壳,。不仅污染了马路,虾壳与普通垃圾一起处理,在夏天里,更显得臭味袭人。

  27日清晨4时许,负责该区域垃圾清理的洲头街环卫所环卫工马师傅就上了工,他负责马路东侧的垃圾清理,垃圾筒内满是虾壳和一次性碗筷,马师傅清理后,装满了一台板车。马师傅说,特别是夏天,工作量增加一倍,多出的大半是虾壳等垃圾。

  记者从市城管局环卫处了解到,每年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重点时期,该处都统一部署全市环卫工人加班,尤其是重点区域,都要增设垃圾容器,同时增加每天的清运次数,并且还要将工作时间提前。

  据武汉市小龙虾协会不完全统计,全省日销龙虾200吨,其中四分之三进入工厂进行再加工,另外四分之一进入餐桌,武汉市民日吃龙虾40吨左右。以一只一1两重的小龙虾为例,虾壳重量在5钱左右,占到一半。以此粗略统计,三镇虾店日出的20吨虾壳,全部扔进了垃圾堆。

  据了解,目前,虾壳等餐饮垃圾与生活垃圾不分开,一起送到垃圾填埋场掩埋。

  城市圈内命运迥异:潜江打造新型虾壳产业

  然而,就在武汉市面对大量的虾壳头疼不已的时候,距离武汉160公里的武汉“1+8”城市圈成员潜江市,虾壳却成了能增值的宝贝。潜江市华山水产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把虾壳当宝贝的企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华山水产公司的老总漆雕良仁就瞄准了小龙虾。那时,还是一家工厂供销科长的他,经常在江浙一带出差,眼见当地老板把小龙虾变成10多美元一袋的虾仁出口,“利润丰厚得让人无法不眼红”。

  后来,他创办了华山水产公司,做起了小龙虾加工生意。同样,加工产品时产生的虾壳曾经令他也头疼过,虽然,沿海有企业收购他们的虾壳,可是漆雕良仁并不甘心这样的处理方法。因为他知道,这些企业是从虾壳中提炼甲壳素,赚取高额利润。这个时候的漆雕良仁已已经了解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小龙虾产业链中的养殖、食用、虾仁加工,都只是产业链条的低端。一只小龙虾占身体70%的虾头和虾壳,都被当作废弃物扔掉,14万吨小龙虾产生的废弃物近10万吨。其实,废弃的虾头虾壳可是个宝。它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的纤维素——甲壳素,被欧美科学家誉为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同等重要的“人体第六生命要素”。

  漆雕良仁深知,要做大做强产业,产业链必须向高端挺进。去年,华山水产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并从甲壳素中提炼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产品。现在他们每年可以处理2.5万吨废弃虾壳,提取的甲壳素可以生产氨基葡萄糖盐酸盐1000吨,年产值可达3个亿。

  但这还不是产业链的最顶端。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可以从甲壳素中衍生出近百种高科技产品,如生物农药、医药品、保健食品等等,其附加值可提高10——100倍。

  正是在去年,漆雕良仁结识了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杜予民教授。杜教授是国内顶尖的甲壳素研究专家,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取得43项国家授权专利,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杜予民告诉漆雕良仁,他的甲壳素深加工项目还只是在卖原料,要想占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必须开发更尖端的精细产品。两二人一拍即合。漆雕良仁立马决定与杜予民合作,生产甲壳素系列高科技产品壳聚糖、壳寡糖及衍生产品。下个月,占地300亩的华山生物科技园将动工兴建。

  潜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科企联合。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说:“我们决定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利用丰富的虾壳资源,打造世界最大的甲壳素深加工研发、生产与销售基地,将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生物高科技转变。……计划用5-10年时间形成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小龙虾产业的二次腾飞!”

  潜江市甚至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来推动甲壳素深加工产业,在领导小组的名单里,记者看到,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5名副组长中有包括市委秘书长在内的4位市委常委,潜江市几乎全部委办局的一把手都出现在组员名单里。

  在潜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山水产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吃螃蟹”者,他们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了甲壳素研发中心。下个月,占地300亩的华山生物科技园将动工兴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水产品6万吨,年处理废弃虾壳10万吨。

  到时候,武汉街头的废弃虾壳都会被潜江人当作宝贝买走。

  组合稿一】

  省政府参事洪可柱:

  高科技产业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针对小龙虾产业链的深入发展,以及甲壳素产业建设问题,去年,时任武汉市政府参事的杜予民联合当时的省政府参事洪可柱、曹文宣、刘经南、朱英国、黄光英、徐绪松以及武汉市政府参事吴福曾、黄崇胜、汪侬向湖北省以及武汉市提出了发展建议。

  省政府参事洪可柱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国际市场上对小龙虾的需求十分旺盛。西欧市场每年的消费量约为6-8万吨,其自给率为20%;美国的年消费量约为4-6万吨;瑞典是典型的小龙虾狂热消费国,每年举行为期三周的龙虾节,每年进口小龙虾达10万吨。我国是欧美、日韩等国家小龙虾的主要供应国,22007年我省加工出口小龙虾1.58万吨,创汇近1亿美元,约占全国小龙虾出口份额的75%。当前,“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在湖北”已己成为不争的事实。

  洪可柱认为,成为不争的事实。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具备高科技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发展,正是符合武汉“1+8”城市圈“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主旨的。虾壳本身是废弃物,。利用高科技变废为宝,形成完整的小龙虾产业链,一举而多赢。武汉市应该抓住机遇,当仁不让地担当起这一新兴生物产业群的龙头。

  组合稿二】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杜予民:

  武汉应当集中优势,打造甲壳素产业中心

  早在2000年,时任武汉市政府参事的杜予民教授就向武汉市政府提出了有关小龙虾及甲壳素产业的建议。当时市政府十分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启动这项工程的建设。昨日,他接受采访时介绍,武汉应当成为甲壳素产业的中心。

  上世纪80年代,杜予民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从事科研活动时,就发现日本已经通过小龙虾来研发甲壳素产业。回国后,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3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43项。然而,长期让杜予民教授感到遗憾的是,很多专利并没有在武汉甚至湖北使用,更多地卖到了外省,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等沿海城市早就开始了甲壳素产业的建设。此次,潜江走在了湖北省的前列。可是,武汉依然潜力巨大。

  他替武汉市算了一笔账:以目前武汉市每年5个月的吃虾季节,产生了3000吨虾壳,可提炼甲壳素120吨,按目前国际市场4万元一顿计算,仅甲壳素一项一年就损失了500万元产值。而通过甲壳素还能进行深加工的产品,涵盖了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环保产业、生物功能材料等多个领域,附加值会提高10倍以上。

  杜予民教授认为,武汉应当成为甲壳素研发中心、深加工基地,成为小龙虾产业链的核心。首先武汉具备科技优势,武汉大学是天然的保障,这里培养的人才也为武汉储备了必要的人才资源。其次,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地位,为大规模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优势。再次,作为百湖之城的武汉,本身就具备养殖、加工的环境优势,如果充分发挥“1+8”城市圈的凝聚力量,肯定会推动小龙虾产业链的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杨建)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