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阿勒泰市实施现代化追赶战略,积极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牧民定居步伐,以牧民"定得下、稳得住、富得快"为目标,全面推进了新牧区建设。
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作为实施牧民定居工作的保障。
在全市上下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导机构,并将牧民定居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在全社会形成了共同支持牧民定居的工作格局。为解决一部分牧民习惯于靠天养畜、粗放经营,防灾意识淡薄等问题,把转变牧民思想观念、激发牧民定居的主动性作为先导性工作来抓。今年以来,共组织6个宣讲组、600名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牧区一线,给牧民算细账,对比分析游牧和定居的利弊,动员和引导牧民转变观念,革除传统游牧习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求村队干部和牧民党团员率先定居,在牧民定居工作中先行一步;着力抓好定居示范点建设,组织牧民观摩,激发了广大牧民定居的积极性。
土地清理和饲草基地建设作为牧民定居工作的核心。坚持“定人先定畜,定畜先定草”的原则,按照每户牧民不低于50亩的标准,下大力气解决牧民定居配套草料地问题。一是通过经济补偿、土地置换等方式,收回已发包的国有、集体土地;二是按照《草原法》有关规定,对现有土地和草场进行全面清理,收回非法开垦和改变草场用途的土地;三是选择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开垦,努力扩大定居牧民草料地规模。累计共清理、回收土地10万亩,新建草料地8.9万亩,为定居牧民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资料保障。
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牧民定居工作的基础。按照“方便生产生活、有利牧民致富”的原则,坚持把定居点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选址上打破行政界限,依托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乡村居民点,统一设计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定居点。具体办法是:一个乡重点建设一个定居点,每个定居点不少于100户,每户保证3亩以上宅基地,每个定居户配套暖圈面积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面积60-80平方米,做到水、电、路“三通”,住房、棚圈、草料地、青贮窖“四有”,学校、卫生院、商店、技术服务站、文化站“五配套”。同时,组织定居牧民种树、种草,养成良好的定居生活习惯。坚持走农牧结合的发展道路,鼓励定居牧民发展蔬菜、林果等副业生产。大力整合培训资源,切实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引导牧业生产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引导牧区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作为牧民定居工作的支撑。坚持把畜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作为畜牧业先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载体。在定居牧民中大力推广胚胎移植、人工授精、良种引进等方法,快速增加了高产奶牛群体数量。普及饲草“三贮一化”等常规技术,做到每个定居户有一座暖圈、一座青贮窖和必备的饲草料加工机械,逐步做到标准化模式饲养。在每个定居点设专职兽医和动物防疫员,负责牲畜疫病防疫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兽药新制剂和新的检疫标准,提高了动物疫病诊断、防治水平和控制动物疫病,确保定居点生产安全。积极倡导发展冬羔和早春羔生产,提高养殖效益。目前,定居点冬羔生产率已达76%,;牲畜越冬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比定居前降低4个百分点。在定居点建成冷配点8个、人工授精站5个,良种率达到76%,比定居前提高5个百分点。(郑传梅)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