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发改委人士:下一步调控要力促经济持续回升

2009年06月29日12:5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期做客嘉宾: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陈东琪

  陈东琪经济学博士,1990~1991年、1992~199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做特等生和博士后项目研究。1999~2001年,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2002~2003年,任国家计委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2003年6月以来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成为社科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同年入选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

  “为了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投资计划在内的一揽子刺激计划、调整振兴十大产业的规划,等等;到今天已有半年多了,效果也已有所显现。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局面已得到基本控制,下一步调控要力促经济持续回升。”日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接受本报《理论前沿》周刊邀请,做客《首席观点》,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及需要注意的新矛盾、新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下一步需要进行怎样的宏观调控的操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今年经济形势的三大变化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市场动荡,经济急剧衰退。我国经济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下滑。为了应对危机,我国政府从去年11月份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调控措施,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您认为政策措施的效果如何?

  陈东琪:今年经济形势出现了三个大变化。

  第一,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增长下滑的局面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有几方面宏观上的基本特征:第一是总需求旺盛,包括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尽管出口是负增长而且是两位数的负增长,但顺差每个月平均保持在100多亿美元的水平。所以总需求基本旺盛。第二是货币信贷开始增长。第三是工业增长见底反弹。第四是从GDP增长看,虽然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仍然在减速,但是比较四季度与三季度的降幅,已经在缩小。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宏观经济基本触底。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今年一季度是28.8%的增长速度,1~5月同比增长32.9%。从消费需求看,消费是旺盛的,从去年的三季度最高23%的名义增长到今年的一季度1、2月份下降到最低,但是3月份是14.7%,4月份是14.8%,5月份是15.2%也就是说没有再继续往下走。现在的实际消费还是比较旺盛的,尤其是实际消费比名义消费需求大。从货币供应量看。M2已经到了25.74%,M1连续数月大幅度上升,现在到了18.69%左右。与上世纪90年代的货币供应量相比,这也是增长比较快的。从产出角度看,今年1、2月份工业增长3.8%,3月份8.3%,4月份7.3%,5月份8.9%。因此,总体来看,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应当说触底的迹象比较清晰。

  第二,从微观层面看,微观经济逐步在转暖。

  首先是先行指标持续向好,概括起来四句话,一个是信心增强,包括投资者信心,消费者信心,企业家信心。二是指数上升,主要是制造领域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三是订单增加。四是库存减少。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去年10月份是38.8,今年3、4月份超过50的分界线,采购经理人指数上涨很快,说明需求看好,PMI指数上来是很重要的指标,现在,六个月中已经有五个月上升,形成趋势的话,让它下来不容易,所以PMI指数,我个人认为是很重要的指标。企业家信心转好,说明微观经济领域信心增强。信心增强了,订单增加了,国内的库存现在除了住房外,其他消费品的库存都在减少。最近看到美国的最新情况,3月份的库存也在下降。

  微观经济活动转暖的第二个指标主要是市场回暖。股市、车市、房市,还有家电市场,这几个市场都在发生变化。全球的股市和中国的股市应当说最近几个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去年10月份上证指数1600多点,到今年6月份,由1600多点到接近2900多点,累计上升幅度超过60%,这说明投资者的信心在增强,当然还会有反复。它是很重要的指标。美国、欧洲、日本、亚洲地区和其他地方的股市都在走好。说明不是单一国家或者局部地区,是全球的现象。汽车市场,在北美和欧洲汽车销售下降的条件下,我们今年的汽车销售非常好。最近连续3个月销售超过110万辆,今年估计汽车销售会超过1100万辆,全球第一,去年只有938辆。这次汽车市场发展的力度我认为可能比2002年到2007年那次汽车上升的力度还要大。汽车消费对于中国来说有很大的市场,因为我国国土跨度很大,人口众多,加上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都发展很快。现在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家电市场都是转暖的。说明经济的整体回升复苏还是具备了一定的起始条件。

  第三,经济发展结构趋向改善。

  经济调整时期,迫使企业调整结构,最近的结构调整有一些新的趋势。从工业看,低端工业的增长减速,但是基础设施、服务业增长加速,包括金融服务业、旅游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医疗卫生服务业、文化体育服务业,都是在加快的。今年铁路、地铁、公路、水利设施、生态环保这些基础设施投资都在增加,这有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为今后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支撑。上一轮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连续繁荣,跟我们搞了大量的基础产业有很大关系。

  高能耗行业增长减速,像钢铁、电解铝数量下降,整个外向投资减少,但是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在增加,比如说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等;新技术产业增长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引擎式的产业。到现在为止人类有三次大的工业革命,18世纪70年代,19世纪,上个世纪,这次危机之后应当有第四次新技术产业革命。2003年以后,新能源的发展变得很重要。生物医药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中国是13.28亿人口,如果2020年老龄化变成15%左右是2.2亿左右的老人,这还是65岁以上,随着寿命的延长还会更多。所以,医疗产业非常巨大。新医药产业是未来第四次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区域结构的变化。东部经济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增长减速,对全国GDP贡献很大的这两大板块,其传统形态的工业增长在下降,主要是外部需求的影响。这部分产业大量转移到中西部,对全国来讲是东部下降了,中西部增长了,总量不变,但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转移带来了经济发展加速。

  近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记者: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湖南省考察时指出,由于世界经济走势还不明朗,特别是外需继续减少,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要做好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您认为近期经济发展会面临哪些困难?

  陈东琪:首先,从外部角度来讲,外贸出口增长前景不明,尤其是短期增长。主要是四个大的贸易伙伴有效需求在收缩,欧洲、美国、日本、东盟地区,我们出口主要是这几个大的市场。而这四块的需求由于全球衰退带来的需求收缩,特别是美国,这次危机以后一个是金融监管会加强,二是会改变过度消费的模式。美国作为我们的大出口市场,如果需求不景气,对我们的出口有很大影响,而且美国的经济恢复还需要很长时间。欧洲、日本也是这样。我们外需不好,还可以搞内需,他们不行,房子有了,车有了,社保买好了,家庭医生都有了。它搞内需的压力很大,我们现在刚起步,所以还有很大的空间,落后也是资源。东南亚这些国家的需求也在收缩。因此,我国今年的出口增长到目前都是负增长,还都是两位数的负增长,从出口增长到进口增长都是负的,所以说我国外贸前景不明。

  其次,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持续增长后劲不足。主要是实际失业率提高。居民的收入没有明显加速上升,财富效应下降,转而收入减少。要使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必须有收入的增长。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下一步要促进经济回升带来就业同步增加,从而使居民收入增加。

  再次,民间资本投资体制不活。目前的投资主要是政府财政资金推动的投资,投资持续时间过长,公众投资的边际效益会下降,民间投资就会失去积极性。要改善投资结构,民间资本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必须跟上来。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是资金,第二是体制环境,比如有些垄断行业,民营资本进不去,这是制度性的门槛。资金方面也是这样,金融体系里存在对某一部分企业的金融排斥现象,这两个体制制约了民间资本的发展,而民间资本投资将会是整个投资持续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第四,物价基本稳定的基础不牢。物价基本稳定既要防止过高的通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CPI连续几个月下降,PPI连续下降,而且是不断扩大,因此近期来讲,通货紧缩压力还是蛮大的。但我们毕竟搞了那么多的资本投入,中长期有通货膨胀的隐患,现在货币流动性慢还没有问题,一旦货币流动性加快,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因此,整个政策选择面临进和退两个压力。我们怎么样从里面找到均衡,这是操作的技巧。

  第五,结构转化升级动力不强。尽管三个结构有出现转化的趋向,但是整体来看,我们的结构转变内生性动力不足,从东部地区来讲,珠三角、长三角被倒逼着进行结构调整。但是结构调整在这次危机之前进行得比较慢,这次危机带来调整压力,但调整结构不是周期性地调,是持续性地调,要求结构调整有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的安排,必须是长效的、内生的。这种结构调整要求我们制度跟上。

   下一步宏观调控着力是促进经济持续回升

  记者:面对这些新问题、新矛盾,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方向是什么?

  陈东琪:宏观调控下一步特别是今年后两个季度,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研究,一个是总量调控,主要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另外一个着力点是通过改革开放促进体制创新,搞活市场,为今后的新一轮经济繁荣做准备。第三是结构调整,着力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变,这次是机遇,既有被迫性,又要有主动性。

  第一,从调控的措施选择来看,基本的措施,财政货币政策还是维持去年10月以来的选择,开支还是要增加,减税的措施还是要继续。财政方面,无论是增支还是减税,两个方面的空间都还有。落实4万亿,地方政府要赶快配套,钱从哪里来,恐怕还得想办法。

  第二,从产业政策角度来讲,继续推动重化工业的发展。重化工业模式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有的地方重化工业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技术产业和重化工工业的两个轮子一起推,想办法推动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高科技行业。

  第三,推动各项改革。

  价格改革。除了商品价格还有服务价格、资金价格,其他要素的价格,汇率机制的改善,等等。我们要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办法,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在这方面要做一些准备。我们在科技等方面不足,但也有些领域我们有话语权优势,像铁矿石,我们是主要消费国家,比如石油,中国和美国都是主要消费国家,能不能研究合作机制,争取更多话语权。中国今后还是可以通过国内相关的价格机制改革逐步地更为市场化,更为国际化的。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近中央出台了相关的措施,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我们的消费率为什么这么低,为什么储蓄这么高?储蓄高跟社保有关系,储蓄是为了社保,是被迫储蓄,消费率低还是收入不够,说明收入分配格局有问题,财政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加,而居民收入,特别是居民的劳动收入占GDP比例下降,经济增长有一部分没有变成国民的直接福利,没有变成消费,而是变成一种数字。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就要增加劳动收入所占比重,使企业的收入部分相对降低,这样有利于长期储蓄和消费模式的转换。从扩大内需长远战略来讲,这个改革应该加快推动。

  金融制度改革。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带来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而且使全球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整个亚洲缩水将近10万亿美元,这次金融危机的全球代价非常大,因此对金融体系的改革非常重要。从发达国家来讲应该加强监管,原来是监管不够,造成滥用资源,特别是美国因为有货币霸权,衍生出金融霸权。所以,金融体系改革应当是建造全球各方利益都能够得到满足的货币体系,加强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对中国自身来讲,我们这次的金融监管经受了考验,我们的金融体系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我们存在的问题是金融体系效率不高,创新不足,一方面银行的存款非常多,一方面是“要钱没有”,整个制度建设还是有缺陷,中小企业得不到相应的资金,农民要搞项目得不到钱,除了政府补贴,在市场上得不到支持。说明金融体系运作还有很大的空间,金融要加快创新,这里包括民间金融等。(柳立)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孟德华)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