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
火灾、车祸、坍塌……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奥运保障,甲流防控,高考生接送……他们也从不缺席。但就是这支急救医务队伍,因为收入低、工作环境险恶等因素,面临着人员严重萎缩,其中北京急救医生缺口约80%。
6月20日,全国120管理分会在海口召开会议。会上,来自全国300多个城市120急救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急救人员没有专门的职称晋升机制是限制整个系统发展的主要瓶颈。与会人员向卫生部呼吁,增设急救医学专业评级,满足急救人员的职业发展需要。
困境 急救医生缺口八成 一个月前,北京急救中心人事科科长刘红梅跑遍了京城的各大招聘会,并向各大网络、媒体及全市医疗机构公布了招聘信息,但截至昨天,刘红梅只收到了14份求职简历。
自2005年起,北京急救中心每年招收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就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赶上经济危机,刘红梅原本以为“收成”会好些,但经过相关的审核程序,最终只有4人被录取。
“每年招到的人都不及计划编制的20%,眼看着院内的平均年龄已近40岁,一旦赶上突发情况或大型灾害事故,院前医生加班加点不说,行政及后勤人员也要大规模补充到前线支援”。
上周五,因甲型流感防控工作的需要,紧急从中心医保办、医务科、统计室等部门抽调了5人加入到120调度指挥中。此前,已有近60名行政人员投身到甲流的应急保障工作组当中。
现状 大部分人中途退出 自2005年起,按照北京市卫生局要求,所有应届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需先经过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才能从事一线的急救工作。
毕业于江苏徐州医学院急诊专业的李贝,在友谊医院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于2008年7月回到北京市急救中心,正式开始急救工作。
据了解,李贝是当年惟一一名愿意投入到120急救中心的医生。
自高中时就喜欢看《急诊室的故事》的李贝身高逾1.80米,阳光帅气。看到同学在医院的收入明显高于自己,这个大男孩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们的院前急救体系从起步到现在才20年,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急救框架的不断完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所以我选择留在这里”。
“在3年的轮岗培训中,有的毕业生就会被医院舒适的工作环境或者待遇吸引,从而中途退出,不再回到中心;还有的毕业生听说师兄师姐在干急救工作的辛苦后,也都不会选择这里”。刘红梅坦言,即使已招到的毕业生,在3年的轮岗实践中也难免出现流失的情况。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