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难老泉,只能借助水泵才能喷涌。 |
游客亲近难老泉泉水。 |
古人为难老泉题词“永锡难老”(意为上天赐予永生不老)。 |
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这是李白笔下太原晋祠“难老泉”;吴伯箫一篇《难老泉》写进了语文老课本,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不过就是这样一口被寄望“永锡难老”的泉水,却在15年前惊现干涸。
“总体来说,中国水资源10年来缺水和水污染问题更为凸显。”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马军在1999年编著了《中国水危机》,10年来他一直无间断关注水资源情势。
北方不乏缺水的样本。山西年均雨量有580毫米,太原仅445毫米。
文/图 记者刘俊
难老泉靠水泵才能喷涌
太原古称晋阳,从北魏算起被称为“晋阳三绝”的晋祠有1500年历史。难老泉就是晋水的源头:它由降水透过向西山山脉过滤渗透而成,在其滋养下,晋祠地域一反太原常态,自古有“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美誉,泉域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横跨西山、古交。距太原市区西南郊约25公里,抵达悬瓮山麓后,晋祠就矗立眼前。
记者要看的“晋阳第一泉”难老泉的泉眼,比想象的要神秘。它置身于一个大圆井内,离井口落差目测超过2米,四周又用木栅栏围起,游人只能踮起脚跟从缝隙中张望、拍摄。水量可以用“猛烈”形容:水声四起,水花四溅。
“我小时候可以往泉里丢硬币,肉眼还能够看到沉入泉水内。”解说员高鑫告诉记者,难老泉出现了断流,现在安装了水泵。在地下水激流搅拌循环之下,记者已经无法看到井的深浅。
一名晋祠村的老人说:“北方一般不种稻米,但是晋祠大米一年一熟,是贡米。”年轻时他只要一铁锹下到地里,就能渗出水来,但是如今村里已经是使用自来水,大米产量也大为减少。“难老泉水少了,我也没再种地了。”
投资2755万元模拟泉水
2003年的5月,投资2755万元的“晋祠景观大循环水工程”竣工,水源地选择晋祠以东偏南5.1公里的东庄营村,打5眼深井呈梅花形状分布,共建了3处加压泵站。
“干涸后抽地下水,制造了人工循环的模拟泉水,这个情况在北方很常见。”马军告诉本报,泉水依靠河水补充,但是河流本身就干涸多年了,对泉水的超采情况又异常严重。连泉城济南也靠引入黄河水置换水源,透过保持地下水位保证趵突泉喷涌。
尽管模拟泉水巧夺天工,但是马军感叹,当看过山西永定河源头神头泉自然真实的喷涌后,一定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自然的泉值得我们珍惜。
太原水位下降速度放缓
太原地下水位2001年时以2~4米速度骤降。第二年,当地发文划定了地下水禁采区。第三年,投资103亿元的“引黄工程”首期完成,6.4亿立方米的黄河水紧急注入当地。太原水脉正在大举变迁。
记者留意到,太原正在提出重建城市水系。2009年开始,一项名为“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清水复流工程铺开,并时常见诸报端。
一场叫“关井压采”的行动,近年也在太原推行起来,2003年起已经累计400多眼位于城区的自备井遭关闭。来自水务部门的数字,太原水位下降速度有放缓迹象,到2007年城区水位上升了16.75米。
不过马军还是善意地提醒,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治本之策。“从南到北很多城市出现这种现象:要么埋管子,要么挖另一条渠道,让排污河道从城市周边或者地下出来。清水流过城市、脏水过了城市出来。要警惕污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出城市就恢复原状。”
马军说,人们应当认识到中国水资源所处的非常危急的形势。“要转变管水、治水和用水的模式,要在不增加用水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更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实现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强政府监管、透过市场提高价格、社会广泛的公众参与来共同促进水污染的防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