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史上为抗日捐躯的真英雄
中华拳王肉身炸坦克殉国记
本报特约撰稿 罗存康
国人为有刘翔这样的奥运键儿骄傲,但中华民族并非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了一批批的奥林匹克英雄——即便是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中国健儿仍然努力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场中驰骋。
商震将军练兵练出好拳手
2009年6月18日至8月28日,“战火下的奥林匹克记忆——抗战时期的中国与奥运”展览,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一批最早投身奥林匹克、后舍命报国的中国奥运选手的资料,首次在这里集中展示。
1936年8月1日至16日,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由政府官员、体育界名流和运动员教练员等143人组成的代表团参赛,其中运动员69名,包括李梦华、王润兰、靳桂、靳贵第4位拳击运动员。他们4人全部来自商震将军的32军。
当时,第32军军长兼河南省主席商震将军热心体育,在军中开设了体育部及体育训练班,设有足球、篮球、田径、马球、拳击等项。每师设有总教练一人。军队除训练之外,人人从事运动。优秀体育人才训练班毕业后担任教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士兵对体育的兴趣和知识提高了很多。在这些体育专业队中,拳击队最为出色,队员有十余人。商震不惜重金,从天津聘请英国拳击手丁格尔到军中任教练。拳击队员学的是欧式拳击打法,他们在比赛中多次击败来华的欧美各国业余拳击手,声名大噪。
开赴柏林邮轮上仍天天练拳
1936年初,中国报名参加第11届奥运会,为了挑选参赛的拳击运动员,体育代表团在上海申园健身房进行了拳击选拔赛。32军拳击队全体南下参加选拔赛,靳贵第、王润兰、靳桂等4人过关斩将,入选前4名,一时轰动全国。入围后,商震将军为使这4名选手顺利参赛,慷慨资助拳击队5000元。在赴柏林之前,商震还专门批准王润兰等4人到上海接受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并请丁格尔和上海精武体育会教练陈汉强悉心指导。
1936年6月26日,中国代表团在上海乘坐意大利邮轮出发。在20多天的航行途中,中国运动员仍然坚持训练保证状态,特别是拳击运动员,每日总要你来我往地斗上一阵。
7月23日,中国代表团抵达柏林。4位中国拳击运动员参加柏林奥运会,引起了媒体的重视,中央通讯社记者冯有真在1936年7月12日《申报》刊登的报道中写道:“32军所派的4位拳击运动员,一般人都不很重视,以为一登世界舞台,就要被人家打得鼻肿血流,倒下地来。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据说商震军长提倡军队中的体育,不过两年时光,不但已使士兵的兴趣知识提高得很多,并且发生很大的实际效用。尤其是拳击这种运动,就是被击倒在地,只要能爬起来,还是要继续抵抗。这种一息尚存拼命奋斗的精神,对于整个军队是有很大关系的……”
赛场遭违规 弱国难寻公正
8月10日,第11届柏林奥运会拳击赛正式开始。首先出场的是中国拳击运动员王润兰,他在重量级拳击预赛中与荷兰选手福克相遇。
王润兰于1913年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留楚镇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自幼爱好武术,有“小拳王”之称。1934年,21岁的王润兰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投笔从戎,考入32军军长商震在北平(北京)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立志报国。入学不久他就靠着武术底子,被选入商震创办的拳击队学西洋拳击。后来,他多次参加平(北京)、沪(上海)、武汉等城市组织的拳击比赛,屡屡夺魁,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在与福克的遭遇战中,王润兰打得很苦。对手福克经验老道,战至第三回合时,王润兰上唇被击裂,血流满面,站立不稳,仍顽抗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终局依然屹立,最终因点数不及而被淘汰,被称作“虽败犹荣”。
而中量级选手靳贵第则一举击败加拿大选手库克、埃及选手阿里尤苏夫,通过了预选赛。靳贵第是河北省灵寿县人。他出身贫苦,自小习武,臂力过人。17岁时入伍编入第32军。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国力衰弱,外国大力士纷纷到我中华炫耀,但靳贵第多次参加比武无一落败,取得多座奖杯,更在一次与法国大力士的比赛中将其重创,为国人及32军夺得荣耀,为此深得商震将军赏识。遗憾的是其奖杯在“文革”期间损毁,未能存留于世。
靳贵第遭遇英国中量级拳击冠军希瑞姆顿。他愈战愈勇,使得希瑞姆顿难以招架,频频后退,赢得台下华人同胞一次次的喝彩。受挫的英国选手恼羞成怒,竟违规以左肘猛然将靳贵第撞倒在地,靳贵第还没起来,又遭他猛击几拳,再次栽倒,口鼻出血,腰部负伤,英国选手严重的违规行为令现场嘘声四起。现场裁判罗林(法国人)判希瑞姆顿严重犯规、靳贵第胜出!但对此判定,英籍主裁格林不予理睬,反判希瑞姆顿胜出。爱尔兰籍检察员也昧着良心作了伪证,一时全场哗然,观众不肯离去。但是,任由中国拳击队教练如何愤怒抗议,起不到任何作用。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