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权威专家呼吁银行电信齐出手:掐住电话骗子的“七寸”
到银行开户应否拍照存档
揪出电话骗子
报料热线:020-87776887
本报讯 记者林洁报道:电话骗子的“七寸”在哪里?电话卡(包括“虚拟电话”)和银行卡。
追究银行责任不现实?
“引入即时摄像存档,将储蓄实名制落到实处”的建议,引起了不少市民关注。
广州市律协金融证券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陈默表示,银行对开户人身份证的审查,只能是一种表面审查,除非存在明显过失,要求银行承担审核不严的责任,并不现实,但面对电话诈骗利用银行卡疯狂作案的现状,银行也有责任“做点什么”,引入即时数码摄影存档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在技术上不存在困难。“这等于建了一道防火墙”,既让犯罪分子有所忌惮,公安机关也可以凭影像追查骗子。
早在去年广东“两会”就提出“强制推行手机实名制”的省人大代表李德锋,非常支持银行对开户人拍“大头照”,他认为目前诈骗账户满天飞,与银行没有严格审查开户人身份有很大的关联,“银行应从技术上进行服务完善”。
李德锋透露,他已遭遇两宗冒充他去诈骗的案子。他的朋友接到了“猜猜我是谁”的电话,对方都自报家门说是“李德锋”、在深圳遇到麻烦、要朋友“帮帮手”。还好,朋友比较醒目,赶紧跟他核实。而李德锋自己的手机,常被“银行卡消费待还”的诈骗短信塞满,很多莫名其妙的来电他也不敢接。他觉得电话诈骗“泛滥”已严重影响百姓的安全感,任何部门都不能轻视了。
运营商或面临群体索赔?
在广东省电信用户委员会委员、知名律师蔡海宁看来,运营商们必须担负起保障用户安全使用通信网络的责任,在技术上堵塞漏洞。他认为,在技术上检测、过滤由群发器、改号软件发送的不良信息是可以做到的。
蔡海宁认为,《电信法》久拖未立,造成了不少灰色地带。但他表示,即使有了《电信法》,新技术的应用和保障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很好的规范,这个行业发展太迅猛了,要从立法上制定标准太困难了。因此,更应当强化企业责任,如果确实是利用了运营商的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运营商要承当一部分责任。蔡海宁指出,若运营商不努力寻求有效方法堵塞漏洞,电话诈骗继续恶性发展,很可能会引发用户群体性的索赔。
一位通讯行业内部的法律人士表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还是手机实名制。这可堵截犯罪分子购卡作恶。另外,那些不需要实名制的电话卡,密码非常容易被盗,也给犯罪分子不少可乘之机,“手机充值诈骗”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情况。
省人大代表李德锋说,当年提交“手机实名制”的建议,部分阻力就来自于运营商,认为“实名制”有碍“盈利”,可想而知,若要他们做更多,阻力会更大。李德锋认为,要对运营商的责任加强规范,如果他们不在技术上检测、过滤不良信息,发生诈骗事实时就要承担一定责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