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南方日报:央视变脸,中国电视必由之路

2009年07月05日09:2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恐怕没有一个媒体改版像央视改版一样举国关注。况且,这次不是常规性的小打小闹,央视称其为10年来最大的变脸。从本月开始,除了变动最大的新闻频道,在观众心目中几乎已经定格的《新闻联播》也将有所改变。一时间,叫好声、质疑声四起。
央视改版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有专家说,央视自身没有改变的动力,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要求。也有观众认为,央视前段时间发生了太多事,成为舆论焦点:比如主持人频频出错、新闻画面造假、国脸罗京去世、方静“间谍门”以及“神医事件”等等。另外,新华社正在筹建电视台。在这种情况下,央视确实应该有所动作。

  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媒介经营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教授谭天等学者,他们分析了央视改版的深层原因,并为央视开出了药方。但央视上下均对外保持缄默,新闻评论部梁建增之前曾向媒体透露:“此次的新闻改革是从上往下,领导要求只做不说。”

  ○新闻背景

  改版到底改了什么?

  央视新闻频道此次改版的核心目标是加大新闻信息量、提高新闻评论的空间和质量———改版后,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每期时长15分钟的《新闻快报》,实现新闻容量的最大化;加强新闻评论,全天各时段随时加入评论元素,并将打造一档国际时事评论节目,加大各时段国际新闻播出比重。《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时长,由年初的3至4分钟增加到目前的5至8分钟,同时减少会议播出比例,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等;《焦点访谈》栏目也将加大“监督”的比重……

  此外,伴随着节目的调整,新闻频道将会加入一些“新鲜血液”,其中重点将完善特约评论员机制,按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领域划分,邀请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内容等,据悉已向著名评论员龙永图、曹景行发出邀请;经济频道主持人欧阳夏丹、中文国际频道记者柴璐等人将在近期被调至新闻频道;增加一档节目《总编辑在线》,而《共同关注》、《每周质量报告》将从荧屏上消失。

  《共同关注》原栏目虽被取消,但栏目名称得以保留,变成了一档新闻资讯节目。改版后的CCTV-4和CCTV-9将正式播出。2009至2011年,CCTV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英语新闻频道将相继开播,形成7种语言、10个国际频道的播出格局。

   阿丘(资料图)

  第一印象———

  阿丘“下岗”,200多名主持人在“等节目”

  最近有报道说,因为央视改版,《共同关注》消失了,主持人阿丘“下岗”了。央视还没有宣布正式改版,但显然,改变已经发生了。阿丘这个事件,是观众对改版最直观的感受。阿丘承认,《共同关注》已经被撤,“原来我的节目是属于"半夜出来吓一跳"的夜间时段,后来改到中午,再后来干脆就没有了。改版之后将全是大板块的直播,目前暂时没有我的位置”。对于被架空的原因,阿丘表示,其实是自己与将要改版“直播加深度评论”的主持人新貌有冲突:“深度评论是我擅长的,但正襟危坐地念新闻我不会。现在的要求是,所有播报新闻的主持人顺带把后面评论的活给包揽,所以就暂时没我什么事。”

  阿丘透露,改版后,新闻频道将向国际上有声望的一线电视台看齐,更多侧重新闻的直播,新闻报道将会更现场化,出镜主持人会更多,灾难新闻的报道会被放大,而国际大事报道中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声音”,“比如像迈克尔杰克逊去世这样的大事件,我们这边一收到消息,立刻可以连线央视派驻美国那边的同事,他们马上在一线采访并传回画面”。

  “下岗”是他和学生们开的一个玩笑,“我只是通过调侃自己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像我这样,遭遇下岗”。而真实的情况是,目前央视改版,将重新打造栏目,他暂时处于了没有节目可以上的状态,“没有人叫我下岗,也没人给我说接下来要主持什么节目”。他还透露,目前央视的400名主持人有200多名都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并不奇怪,央视也并未专门为哪个主持人量身定做节目,“我心里也没啥情绪,有节目让我上就去,没节目就等等”。

  对于《共同关注》和《每周质量报告》从荧幕上的消失,有网友认为不妥。部分人认为:“《共同关注》、《每周质量报告》两个节目,是央视与老百姓生活最相关的节目,为什么说没就没了呢?”还有观众表示:“那些比较俗套的娱乐节目为什么不多取消几个?”

  深层背景———

  新闻意识的觉醒,还是迫于外界的压力?

  此前,有学者猛烈抨击,说央视是最落后的媒体,因为他们处于信息垄断的位置,没有改革的动力。也有人分析,央视改版是出于争夺收视率的考虑,它要走市场,要吸引广告,当然有改革的动力。那么,央视改版的深层背景到底是什么呢?

  崔保国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电视台,它对社会和国际发挥最大影响的应该还是新闻和新闻的内容。中央台的新闻,真正的新闻太少,节目不好看,而且内容太虚了。“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也算是比较及时。当然,这个改革要是能够做得比较彻底、到位的话,需要突破很多意识上、理念上和传统上的羁绊。比如会议新闻太多,真正是老百姓和全世界关心的硬新闻内容太少。我觉得新的节目要在新的理念上、管理体制上进行较大的思想上的突破。我觉得中央台在实力上、记者的水平上,还有在能力上都不成问题,关键是从观念上作为突破口进行改版。”

  对于央视改版的动力问题,崔保国表示他还没有想好。“我觉得这个改版应该是自觉性的吧,动力是来自于我们意识的提高和国际意识的加强,还有新闻意识的觉醒。”

  展江教授则认为,央视改版,特别是《新闻联播》改版,是高层对这个栏目的要求,它自身并没有改版的动力,现在要改版是迫于来自外界的多种压力。“这路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刚才说的高层对它的要求,第二是新华社现在正在筹建电视台,为了与之竞争,央视需要争夺观众;第三点就是民众,主要是网友对它的要求。”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这次央视改版最重要的还是为了争夺收视率,保持央视的固有地位,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央视以前采用的多是争夺政策资源、覆盖率资源,这次改版发展到了争夺和整合内容资源,这是一个进步。这也是身处中国电视业激烈竞争中,央视的必由之路。

   重点关注———

  BBC从来不活泼,《新闻联播》太活泼了?

  虽然整个改版中,新闻频道是改动最大的,但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新闻联播》的改版。一方面,《新闻联播》代表着最权威的官方意见,甚至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它的观众在流失,特别是年轻观众。

  在崔保国看来,国家最权威的这么一个新闻节目,它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最及时、最专业也最有影响力的新闻。这种新闻不仅是领导和官员觉得非常重视,老百姓也觉得非常需要,应该知道的事情都应该知道,而这些新闻也能够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这种新闻最根本的重要性在于,一个是真实性,一个是公信力,还有一个是客观性。“我觉得这些是最关键的。当然现在《新闻联播》采来的新闻都是真实的,关键是它的那种客观性是分角度的,用全国性的眼光和国际性的眼光是不一样的。”

  展江不客气地说:“《新闻联播》的问题主要出在它的体制上。它的体制很旧,它很官方却又要追逐商业利益,考虑广告收入,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领导和广告商,知识精英对它没兴趣。而现在时间越长,它在体制上的弊病就越表现了出来。对于电视节目来讲,官方色彩越浓越不易被观众接受。”

  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的新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一些观众提出,《新闻联播》应该更加活泼。展江却认为,它是太活泼了,而不是不够活泼。“BBC从来都不活泼,它的新闻节目很严肃的。在这点上来说,《新闻联播》严肃的播报方式是正确的。我说它过于活泼,是指内容上。《新闻联播》的内容无非是祖国发展很快,人民生活很幸福,但一个国家发生的事仅仅是这些吗?在《新闻联播》中,你根本听不到批评的声音,以前还有对市县级的,现在连这些都没有了,它播的新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所以我觉得它的内容是太过活泼了。我也不认为它权威,你从它里面无法了解到正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让展江担忧的是,中国的电视观众有10亿之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受众群。但《新闻联播》的观众却在大量流失,当然这主要是网络媒体的兴盛造成的,这个问题也不是中国独有的。但关键在于《新闻联播》失去了年轻人和知识分子这一观众群,这些最具影响力的观众的流失,也就导致节目本身的影响力大大下降。

  专家意见———

  无论它怎么变,受众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改版的问题上,央视的方针可以用8个字归纳:淡化专题、强化新闻。这里的新闻指的是突发新闻事件。比如《东方时空》将变为一个小时一期,但是除了保留一个应急小组外,一般采访,栏目将不再外派记者,而是依靠各地电视台的相关联络员代为拍摄。对于《新闻联播》的改版,央视自己定的方向是减少会议新闻,增强舆论监督,甚至学习凤凰卫视,引入新闻评论员制。

  在《新闻联播》改版的问题上,崔保国的建议也是减少专题。他认为,《新闻联播》的不足在于一个是真正的新闻太少,第二个是新闻的理念太传统,会议新闻以及国家领导人新闻这些宣传性的新闻太多,把很多专题的内容都塞到黄金时间里了。所以,如果改革的话,应该把新闻专题整合到一个专门的专题时间去播放。《新闻联播》的新闻时间应该有充分的信息量、更专业的新闻。

  谭天教授表示,如果《新闻联播》的改版要成功进行,最主要的还是在内容上。“其实它在表达上的调整不会太大,但在内容上,它应该更多地吸引年轻观众,在大家都关心的新闻点上进行报道。”他笑称,以前有“两老”看《新闻联播》的说法,“两老”一是指老干部,二是指老百姓,在老百姓这方面,《新闻联播》显然应该更多加强关注。

  “央视并不缺少人才,但它却得不到好的评价,因为它看不出自己有什么缺点。我建议央视不要再自娱自乐了,要接受观众的建议。”展江说。说到应该怎么改,展江表示:“说实话,我不知道。央视是国有电视台,BBC那样的公共电视台的新闻播报方法对它也没有什么借鉴作用。BBC是不登广告的,但央视不可能不登广告。”

  展江还表示,央视的改版对地方台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新闻联播》能走多远,那各地新闻联播就能走多远。但同时也是一种限制。“就比如以前《焦点访谈》火的时候,地方台也会仿做类似的节目,现在《焦点访谈》不如以前,地方台的这类节目也就没有了。”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苗棣指出,《新闻联播》地位特殊,它代表了中央的声音。另一方面,它一直是严肃的风格,从播出至今没有太大的改变。而无论《新闻联播》怎样改变,它的受众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看《新闻联播》的受众有很多是年龄偏大的老观众、干部阶层以及外国驻中国的记者。

  ○专家解读《新闻联播》改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系主任、教授谭天:

  他们应该说“人话”,而不是“官话”

  新闻的权威性、严肃性在于内容

  记者:《新闻联播》正在酝酿着改版,作为新闻传媒方面的专家,你认为这个节目存在哪些不足?

  谭天:在我看来,并不能说是改版,只是讲是微调。不太大的变动是一直有的,不见突破性的改变,是因为央视要考虑稳定性和收视率的问题。就不足来讲,我觉得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内容上说,过于以时政新闻为主了;另一方面,表达方式上它习惯了居高临下、说教式的习惯。

  记者:如果要改,你认为应该怎么改?

  谭天:也是从这两方面下手。在内容上,按新闻规律办事,把新闻做好,而不是光顾着宣传;在形式上,应该改变一直以来播音员语态腔调上的表达方式,他们应该说“人话”,而不是“官话”。

  记者:但不少观众和学者认为,这样会降低它的权威性。

  谭天:新闻的权威性、严肃性在于它播出的新闻内容,重点不在它是如何播报的。严肃性不会影响到它的影响力,相反使其增强。

  记者:在表达方式上应该更加活泼化也是很多观众提出的看法,那么这个尺度在哪里?

  谭天:现在很多人在讲新闻娱乐化,但《新闻联播》的调整并不在于怎样让它娱乐化,而是怎样让它新闻化。有人建议它应该效仿民生新闻,其实这也是不太合适的。西方媒体如英国的BBC以及美国三大电视网等也曾经强调过新闻的娱乐性,但自“911”事件以后,美国电视新闻又回归到严肃新闻上。从去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也可以看出,新闻节目有没有人看并不在它是不是很娱乐,而在于它有没有新闻。

  权威性不可替代,希望它更注重公共利益

  记者:央视《新闻联播》的改版,对各地新闻联播是否有一种示范作用?

  谭天:示范作用肯定是有的。“联播体”早就已经成一种模式了。《新闻联播》改变这种僵化、死板、一成不变的播报形式,肯定会影响到地方台。

  记者:对于央视的整体形象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对于整个新闻界来讲,它的改版有没有什么推动作用?

  谭天:推动作用挺大的。其实《新闻联播》的改变一直就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晴雨表”,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张宏民有次在节目里穿了一件中山装,结果国外媒体都开始猜测中国可能要放慢改革开发的速度。现在虽然不像20年前了,但从观众对于去年李梓萌和康辉开始做《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关注上来看,它这种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记者:《新闻联播》开播这么多年,对于普通公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谭天:很多观众说看《新闻联播》只看开头和结尾就可以了。因为开头是中央领导,结尾是国际新闻,而中间都是各地的成就。但央视的国家电视台身份还是让《新闻联播》有很大不可替代性,各个地方台要同步转播它,它所播新闻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地方台做出来的,这个平台整合了全国几乎所有的新闻资源,所以它的权威性还是不可替代的。

  记者:很多人认为《新闻联播》的改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件,可能是国家在宣传方面传递出的一个讯号,你认为是这样么?

  谭天:是的,《新闻联播》的每一点表现都是经过理性选择的,它哪怕表现出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出现。《新闻联播》传播意识形态的同时还肩负着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现在在自上而下的压力中改版,希望它更注重公共利益。开放和稳定是一对矛盾,要寻求平衡点并不容易,《新闻联播》应该在变迁中稳步推进。但它这次的调整也不会很大。

  记者:国外媒体怎么样看待《新闻联播》?

  谭天:它们会从中了解信息,但中国所有的媒体在他们眼里都是宣传性质的。

   ○链接

  观众反应:央视不要“光做不说”

  对于央视的改版,观众比专家更加关注。有观众评论表示,央视“光做不说”的闭门改版方式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有关领导不让公开或许有其苦衷。相对保密些,有利于在新版推出之前给广大观众保持神秘感,以吸引眼球增加收视率;有助于少受些外界干扰,使工作人员精力更集中。

  但这种"高度保密"的版面改革方式也有极大弊端,让亿万公众对如何改版一无所知,尤其是缺乏了互动与交流,就有可能让改版的"专家味"过浓,而百姓味过淡。其次,电视媒体原本就众口难调,现在仅让少数专家、技术人员自己关起门来捣鼓,难免有失之偏颇之处。”

  有观众还指出,央视改版一事,亿万观众有权参与,也有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央视也有义务给观众参与提供平台。公开改版过程是当务之急,究竟想怎样改、改掉那些、增加什么等等,都应该多一些征求意见建议的环节。那些没必要向公众透露的,受众当然也不感兴趣,然而那些应该让受众知道的“秘密”,就应该告之公众,而且还应该让观众多一些参与。(本报记者陈祥蕉实习生王丽吴敏平)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