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美拓展网络空间霸权 “网络外交”更具攻势特性

2009年07月09日05: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新战略又进入人们视野。美军网络司令部高调亮相,使“网络安全”、“网络外交”成为新看点。人们关注,美国外交如何利用网络增加灵活性与进攻性,网络对反恐战争和当代国际关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美国拓展网络空间霸权

  美国是互联网发源地和网络应用最发达的国家。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在外交、军事等领域最大限度利用互联网技术维护自身利益、推进内外政策,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驻美国记者 温 宪

  “网络外交”更具攻势特性

  今年6月伊朗举行总统选举以来,美国积极利用新媒体对伊朗局势施加影响,显示其“网络外交”更具攻势的特性。

  美国“网络外交”的最初含义偏重于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内部资源,以更有效地服务于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国务院自新世纪伊始便着眼于加强其沟通和信息共享能力。2002年,美国国务院开始创建网络外交机构。2003年10月,“网络外交办公室”成为美国国务院信息管理局的一部分,其三项主要职能是:将美国国务院外交官纳入信息技术决策进程中来;改善美国国务院内部及与外部沟通、协调方式;改进资讯管理系统。美国国务院网络外交办公室集合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和相关项目承包人。从网上社区、内部交流到信息发布,通过更广泛地使用新信息技术,美国网络外交旨在使美外交官和政府其他外事人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和交流相关信息,从而加强美国外交政策的落实执行。

  为通过网络外交改善外交决策与实施过程,美国国务院制订了包括五项内容的2006年—2010年网络外交战略目标:1.提供正确信息;2.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来连接行动中的外交官;3.协调外部合作伙伴;4.有效及安全的风险管理;5.在工作实践与工作团队领域引领变革,打造高度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员,以良好的服务主持外交使命。

  “网络外交”拓宽美外交理念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网络外交”的运用及内涵有了明显的质变。3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伊朗传统节日之际,通过YouTube向伊朗发表视频讲话。他向伊朗人民表示问候,并重申美国新一届政府愿意解决同伊朗存在的分歧,希望寻求与伊朗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今年6月伊朗总统选举以来,美国官方及媒体通过Twitter等网站对伊朗局势极尽煽风点火之能事。表面形式不同,其实都是服务于美国对伊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官方和学术界对“网络外交”这一概念的诠释更为直白。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不久前在纽约大学毕业典礼上说,美国需要运用所有能够运用的新媒体工具,以建立一种新的自下而上的伙伴关系。“这便是巧实力的精髓所在,”她说,“这种变化需要美国拓宽关于外交的理念。”

  身兼奥巴马政府高级技术顾问和国务院高级创新顾问的亚历克·罗斯说,“外交已不再是一群西装革履、打着红色领带的人们围坐在一张桃花心木桌旁,一边品茗,一边谈论着两国关系应该如何如何”。

  罗斯一直倡导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先进通信方式从事外交活动,他将此称为“21世纪的国务才能”。他认为,21世纪的外交已不仅仅是政府与政府间的活动,而应成为政府与人民、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活动,最终演变成为“人民与人民并与政府间的活动”外交模式(people-to-people-to-government)。伊朗总统选举之后新媒体的运用及其对伊朗局势的影响成为美国媒体和学界新的兴奋点。7月7日,美国媒体和学界专门就新媒体在伊朗引发“互联网之战”举行了研讨。

  构建网络安全领导机制

  在美国极力运用网络外交的同时,美国军方也在不遗余力地抢占网络战制高点。今年6月23日美国正式组建网络司令部便是重要标志。

  美国日益意识到从网络安全入手力保网络霸权的迫切性。去年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麦康奈尔在《2008年度威胁报告》中首次提及网络安全问题。奥巴马政府就任后,构建美国21世纪网络安全领导机制便成为当务之急。

  美国国防部在今年1月发表的2009年《四年任务使命评估报告》中认为,“网络中心战”应该被列为美国“核心能力”。美军将继续转型,以应对网络这一不断变化领域的挑战,努力加强教育和训练,打造一支更加专业化的网络作战部队,加强部署专业化网络战部队的能力,加强网络作战的指挥和控制水平。

  《四年任务使命评估报告》指出,鉴于网络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技术进步迅速、防护能力脆弱和进入门槛低等特点,美国国防部正寻求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的网络能力,以保证美国在网络的自由,阻止入侵和剥夺对手的网络行动自由;了解网络空间全球态势的能力;在网络领域内以及通过网络领域提供与其他领域协同作战的能力;必要时在网络空间领域向政府其他部门提供支援的能力等。

  网络司令部的建立理顺了美军网络安全领导机制,原美国空军网络司令部因此降格为空军第24师。新任网络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上任伊始便马不停蹄地进入工作状态。就在网络司令部成立两天之后,亚历山大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的一次网络安全会议上提及2007年爱沙尼亚银行和政府机构所遭遇的大规模网络攻击。“爱沙尼亚是互联网极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如此依赖互联网?”他自问自答,“美国!”亚历山大要求美军网络司令部以“互联网的速度”投入运行状态,并要求网络司令部至少每90天进行一次相关战略实施和结果评估。 (来源:人民日报)

  网络外交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唐小松

  网络外交便捷而灵活

  网络外交是信息时代条件下,国际行为体即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或个人为了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而开展的对外交往、对外宣传和外交参与等活动。网络外交在信息时代的异军突起,源于它契合时代发展的独特性。

  网络外交具有便捷性与灵活性。外交活动的有效性贵在及时掌握、传递和消化信息,但在传统的交通通信条件下,信息只可能属于少数精英,而网络外交则突破了这一限制。网络传播具有廉价、实时、共享和高度扩张的特点,任何行为体都很容易借此打破时空障碍,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接收信息。互联网还综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造就了一对一(通过电子邮件)、一对多(通过个人主页或电子会议)、多对一(通过电子广播)以及最重要的多对多(通过上网聊天室)等不受限制的传播,突破了传统传播媒介单向、自由度低和可选择面窄的缺陷,使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更有灵活性,方便了国际行为体及时沟通和交流,做出外交决策并付诸实践。

  网络外交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附性。网络结构本身没有中心和界限,网络空间的极大自由度等因素,决定了网络外交主体可以很容易地自由交流,参与外交活动、影响外交决策。另一方面,网络外交又具有依附性,无法完全独立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实体,网络外交主体在网络空间发表的各种观点也无法完全脱离现实世界,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从这一角度而言,网络外交又是现实国际政治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

  病毒与黑客是网络外交的“软肋”

  网络外交具有敏感性与脆弱性。当今国际舞台上发生的任何大事都会在互联网上得到反应,这是其敏感性的表现,这决定了它所关注的多是当前热点问题,很容易“跟风”,难以集中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同时,网络外交的脆弱性也很明显,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无疑要影响网络外交的可信度,且网络极易受黑客和网络病毒攻击,导致其效能受到严重限制。近年美国白宫的官方网站和国防部网站都屡次遭到攻击,美国政府不得不为此投入巨大精力研究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外交的便捷性、灵活性与敏感性使得主权国家的内政外交信息会迅速传遍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主权的含义更加复杂,主权国家也更具可渗透性,表现为:一是国内与国际政治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政府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更加困难,政府也因此更难保持内政外交行为的独立运作。例如美国政府就曾因为无法合理解释关塔那摩监狱的虐囚事件,而倍受国际网络舆论铺天盖地的批评,这也成为其考虑关闭监狱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被赋予了在世界政治中发挥直接作用的权力,增加了主权国家未能有效控制的关系层次。如美国的国际金融大鳄就是利用网络大规模调动资金,来实现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有效控制,进而达到谋取高额利润的目的;三是主权国家的核心地位和功能可能出现转化,其外延从传统意义上的领土、领海和领空拓展到了虚拟时空,如何控制网络和信息主权并在网络中保持主导话语权成为各国外交的重要议题。

  网络外交提升软实力

  网络外交的出现,使软实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亦使硬实力的斗争出现了新形式。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让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迫获得预期目标的能力。网络外交以其便捷、灵活、敏感和低成本的特征而成为获得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一点,在一些外交网站原来每天使用15种语言的基础上,又增加20种语言加强宣传力,并专门招募和培训外交人员,熟练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外交的出现还丰富了硬实力的斗争形式,在战争中通过网络开展的各种活动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宣传战和心理战范围,成为战争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网络恐怖主义的出现就是典型例子。互联网的开放性与隐蔽性有助于网络恐怖主义者使用网络宣传自己、募集资金、征召人员、交流信息、协调行动并进行有组织跨国犯罪,威胁各国国家安全和世界信息安全。

  网络外交改变传统外交模式

  网络外交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外交决策模式,对国家外交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危机管理能力以及日常外交管理机制要求更严格。

  网络常被有关国际行为体利用来发布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以混淆视听,危害一国内部稳定与对外形象并影响外交决策。网络的扩张效应和放大效应还能引起一国网络舆论和民众情绪的高涨,使得政府面临决策压力。近期的伊朗大选便是典型实例,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因美国官员的要求,推迟6月15日当天进行的系统维护,理由是该网站在伊朗政治震荡中正发挥“重要作用”,很多民众靠它传递抗议信息。在伊大选这段时间里,Twitter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伊朗内部反对派与伊朗现政府争夺舆论的关键工具。Twitter利用其可以逃避网络审查的特点,散布了诸多假信息,从而使伊几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总统选举的官方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网络外交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分析网络外交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外交决策,是对各国外交决策智慧的重要考验。

  (作者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杨建)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