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齐鲁晚报》报道,重庆市招办发布公告称,取消31名违规变更民族成分考生的录取资格,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不再对外公布违规考生名单。同时,重庆市纪委、市监察局公布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给予石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汤平等15名党员领导干部党内警告处分,其他违规考生的家长由区县纪检监察部门或管理单位给予相应处理。
也许在重庆有关方面看来,考生、家长、相关责任人都受罚了,事情至此已算圆满解决,既然如此,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已无需公布违规考生名单,但果真如此吗?
不公布违规考生名单,人们就无法确认31名造假考生是否真的被取消了录取资格,无法确认31名考生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考生违规,无法确认违规家长中是否只有15人为党员领导干部,无法确认除汤平、何业大、卢玲琼之外其他党员干部是否受到了处理……31名造假考生名单就像一把打开造假迷宫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很多事实就难以确认,一切仍然是笔糊涂账。
实际上,社会舆论之所以强烈要求公布造假考生名单,并不是跟这些考生过不去,而是希望通过名单,知道家长和造假者是否都受到了处罚;更希望重庆市有关方面不姑息、不护短,彻查违规者,警示后来者,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但很遗憾,无论是公然违反规定,试图保留违规考生的录取资格,还是面对汹涌的舆论蛮横地说“别管他们”,以及若不是网友举报,何川洋、田中便可能蒙混上北大,这些事实都表明,重庆市有关方面在维护高考公平、尊重民众知情权方面缺乏应有的诚意。
那么,保护未成年人,可以成为不公布造假考生名单的理由吗?这恐怕值得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不便公布造假考生的名单,也应将15名身为党员干部的违规家长名单全部公布,除媒体曝光过的汤平、何业大、卢玲琼外,人们有权知晓其他十多名党员干部姓甚名谁、在哪个单位任何种职务;对于为民族成分造假提供方便的相关责任人,也应进一步查清其中是否有钱权交易,“违规”之外是否“违法”。另外,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即使不便向社会公布违规考生名单,也应该将其告知相关高校。
所以,重庆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远未到落幕之时,现在只处罚几个基层干部,难以令人信服,也难以遏制此类丑恶现象。(晏扬) (来源:齐鲁晚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