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九日电 (张蔚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九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对中外媒体报道乌鲁木齐“七·五”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做出评价--在经历了去年的拉萨“三·一四”事件、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后,中国信息传播的公开、透明程度在不断加大,大量来自境外媒体的第一时间动态报道,凸现了这一点。
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中英文快讯,披露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境外的媒体在数小时之后就被邀请赴乌鲁木齐采访,截至目前,赴乌鲁木齐采访的境外媒体达一百多家,当地政府设立了新闻中心,方便采访记者了解事件最新进展。
喻国明表示,“七·五”事件报道的亮点之处在于境外媒体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事发地点进行采访。境内外媒体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赴乌鲁木齐采访的记者越多,报道的整体平衡性、互相纠错的功能就越突出。
中国政府此次对境外媒体的态度得到不少境外媒体的赞许。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发表文章称:“在去年西藏暴乱发生后,实行新闻管制,禁止外国记者进入西藏,让人们对官方报道的准确性产生怀疑。而这次情况不同了,中国允许外国记者进入乌鲁木齐。”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官方对境外媒体采取了罕见的开放态度,新疆政府立即成立新闻中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甚至"搬"到了乌市,为媒体提供技术支持。”
除了外国媒体采访不受限赢得称赞之外,喻国明分析,中国内地媒体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把握时效,争取主动,占据了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一方面,抓住了信息传播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把握了解释权,更有说服力。
喻国明表示,此次“七·五”严重暴力事件中,新闻报道的话语权实际上是与媒体在一些关键节点的竞争联系在一起的。此次暴力事件发生后,中国官方媒体马上用中英文发布了快讯,公布了死亡数字和人数,抓住了第一落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