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调查
“三安”启示:探路现代种植业
编者按
本报昨日在1版刊出《“三安”说:一亩能挣六七万元》的消息后,不少读者来电询问该合作社运作详情,并提出自己对现代种植业的见解。
种植业在我省农业中比重大,种植业现代化,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依托,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三安”启示:探路现代种植业》系列报道,深入介绍三安经验,同时广纳全省各地发展现代种植业的智慧,欢迎读者与我们共同关注和探讨。来电请致(028)86968259,电子邮件请发sc_jjb@vip.163.com
肖勇 本报记者 邹渠谭江琦 李宇
6月里一天,记者在岳池县乔家镇采访时,目睹了一场有趣的“威胁”。
田间一位农妇拦住路过的镇干部:“你帮我给合作社说一下让我加入嘛,发点那种高级白菜种。”她用锄头使劲翻一下地里的土,加重语气,“你看,我把本来种的红苕秧都扯光了,不给我白菜种不得行。”
这位农妇盼着加入的“合作社”叫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不止她,周边的数千农户,乃至几十公里外南充市的农民,都递来了申请书。这个由一群普通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不普通的现代种植业之路。
农民就认“隔壁子效应”
一个原则:让农民作主,掌握话语权
在广安,岳池素有“银岳池”之称,是全国粮油高产县。
但是,按传统方式再怎么精耕细作,每亩产出也不过千元左右。农民怎么才能持续增收?
同兴镇尹家坝村搞起了蔬菜基地,上千家农户散种散销。但面对蔬菜商,单家独户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恶性杀价,钱都被中间商赚走了”,镇干部叹息。
乔家镇曾引进业主发展蚕桑,市场行情下来后,投资者拔腿就走,农民无所适从。“地还是自己种最保险,种啥子要盯到隔壁子(邻居)。”廖坝村村民陈炳应对记者说。
怎么帮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让农民拥有话语权?乔家镇把农民组织在一起,大家热烈讨论,思路渐开。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让大家眼前一亮:干脆自己来干!2007年7月,合作社法实施刚几天,乔家镇49户农民注册了广安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名:三安。
三安的 “门槛”不高——500元1股,最多只能认20股,目的是让参与的农民更多、彼此间的话语权更平等。
从此,引进良种、购进农资、聘请技术员、价格谈判,都由合作社统一出面,社员接受免费的种苗和技术指导,按事先签好的保护价合同把蔬菜交给合作社包销。合作社引进的高档蔬菜,让社员一亩地能有数千到数万元不等的年收入,最高的达8万元。
去年,三安合作社本身实现了70万元利润。他们从中提取25%作为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提取10%为风险基金,用于调节蔬菜种植和收购价格波动风险;提取5%作为公益金,用于成员培训等;盈利的60%进行二次返利,每股返利320元。
“种别人没有的”才有生命力
一种依托:良种加高科技,主攻高端市场
走进三安合作社的示范园,记者眼前一亮。
南瓜被现代技术演绎成了多种花样:金红如灯、墨绿如玉、浅黄如橘;西洋香瓜、水果黄瓜、新品茄子……各种新奇蔬菜让人目不暇接。本该匍匐的西瓜藤蔓沿着绳索向空中伸展,“这样可充分利用空间,密度是常规种植的3倍”,合作社理事长彭毓坤介绍。来自荷兰的七彩辣椒,亩产可达4000公斤,一串串葡萄似的番茄,亩产则可达到6000公斤。
棚内蔬菜全是无土栽培和滴灌,营养液自动灌溉设施、遮阳网、调温、调湿、补光、通风等设备,“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可控的、标准化的,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安全”,彭毓坤说。
选择这些品种、这样的种植模式,社员们说,那是“交了学费”的。
彭毓坤曾种过本地番茄,果实大,但娇气,不耐运输。到了广安市场上,本地番茄被外来的硬果番茄打得溃不成军——尽管后者价格两倍于它。“要和别人抢市场就要种别人没有的,不然合作社活不久”。
岳池常年夏旱秋涝,农业收成常常得“看老天爷眼色”。廖坝村的赵代伟是个种菜能手,2007年春,一场冰雹让他的几十亩苦瓜化为乌有。加入三安合作社后,他建大棚搞设施农业,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来袭,周围地里的菜苗全死了,合作社棚里的还郁郁葱葱。
几番风雨,社员们形成共识:以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为依托,主攻中高档蔬菜市场。
没技术,就从成都、遂宁等地请技术人员;没良种,就想方设法与荷兰、日本、以色列的知名种子公司接上头。种子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买不买?“买!大路货没出路。”回答惊人一致。
到现在,合作社引进了50多个蔬菜新品种,年产蔬菜上万吨,产值2400多万元。产品摆进了重庆的沃尔玛超市,进入了广安市的家庭配送渠道。
内行事要让懂行的人来做
一群能人:干部带着社员干,不少人成为土专家
良种化的思路定了,但是,到哪里找高级种子?这些庄稼汉两眼一抹黑。
乔家镇党委书记何甫生提议“走出去学习”。合作社到成都某育苗基地一打听,对方只想把育好的苗高价卖给合作社,种子来源是商业机密。何甫生想了个点子,收购废弃的种子包装袋,到互联网上去搜索袋上的信息。
从一个包装袋开始顺藤摸瓜,镇干部用互联网帮助合作社打开了眼界,与世界知名的种子企业都建立了联系。后来,建基地、找销路、请技术人员、整合支农资金建基础设施、发展观光农业……合作社社员说,没有干部的帮助,靠我们自己想不出这么多点子。
县里成立了专门的蔬菜局,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乔家镇让镇里的事业干部和各村干部带头搞现代农业示范,带着群众一起干,三分之二的村干部建起了种植业基地。最抢手的是大学生“村官”,在各个合作社里发挥了骨干作用。
在干部的帮助下,三安合作社社员们的创业激情迸发。出门学习考察,他们曾用一天跑了重庆、大邑、成都、雅安4个点,凌晨4点多出门,夜里11点多才回家。社里选出5个人分类研究种菜技术,每人“啃”下一堆书,现在都成了土专家,向社员提供免费技术指导。
到现在,乔家镇的干部和三安合作社的负责人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处,有3个地方必去,到超市看市场,基地学生产,书店买书买碟学知识。”
像办企业一样办合作社
一个方向:用现代化的理念和手段改造传统农业
物资采购部、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三安合作社负责人说,成立这些部门,就是要像办企业一样办合作社。
销售是企业的生命线。三安合作社实行肥料、农膜、农药等物资统一采购、配送,按统一技术标准生产,订单收购、统一检测、分级包装,贴上统一的“银特”牌商标进行销售。标准化的优质产品成为打开市场的利器。
营销人员走南闯北。去年10月,在第九届西博会上,三安蔬菜摘取“最受欢迎展品奖”,声名大振。今年1月,三安蔬菜又出现在重庆市农产品交易会上,一举得到重庆品田公司的5000吨供货合同。今年,三安合作社拿到重庆一批大学食堂的供货订单,重庆沃尔玛超市也找上门来,邀请三安进入其全国采购网。
三安还探索配送销售的新模式。他们对每户订菜人家每年配送47种菜品,最初辐射岳池县城,现已发展到广安城区,订户达4000多户,今年的目标是5000户。今后,还打算在成都和重庆建立配送基地。
在三安基地,可以看到如飞碟、如海星、如葫芦、如灯串的彩色瓜果,观赏价值十足。合作社把这些蔬菜做成盆景,一盆番茄25元、吊篮辣椒80元……打开了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的新空间。
目前,三安合作社资产达到600余万元,已发展社员1148人,辐射带动农户3630户。合作社拿到的订单已超过了现有产能,需要抓紧做大做强。
合作社社员们相信,大家这么多脑袋在一起,一定会想出更多好点子,让合作社发展得更红火。“到2011年,资产要达到3000多万元,社员发展到1.5万户”。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