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若辰
天外飘来茉莉,青花瓷主题的乐曲声中,一群挽着高高发髻的“仙女”边走边弹琵琶……一台以可听可看崭新形式演绎的民乐音乐会《东方茉莉·花开巴蜀》,7月2日在成都金色歌剧院首演。
音乐会以经典古籍《诗经》的《风》《雅》《颂》为脉络,体现出成都东方茉莉女子国乐坊的新颖创意,既古风浓郁又别出心裁。
这家全省唯一的民营女子乐团,今秋还将带着这台节目,赴悉尼歌剧院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把民乐精粹搬上世界音乐圣殿。
高手云集打造“花开”品牌
一曲《雅·禅》,用古琴营造出悠远的意境,白衣舞者在莲叶轻移的舞台上身姿轻盈,如梦如幻,观众更似在画中游;全新编曲的《俏花旦》有乐、有舞,让热辣辣娇滴滴的“花旦”多了几分现代气息。变幻的LED大屏幕让舞台华丽而百变,美女乐员随着旋律一边演奏一边摇曳生姿——二胡、琵琶、古筝、扬琴这些古韵悠然的乐器也动感起来。
这次乐坊精心推出的“东方茉莉·花开系列”,将通过一系列海内外巡演,让“花开”系列音乐盛典深入全球观众心中。在这场音乐会里,中国民族音乐占到三分之二,还有不少四川元素,以《诗经》为贯穿始终的脉络,借以传达民族精神和国学文化。乐坊另一大创新是,演出团队不仅有15名乐手,还有6名舞蹈演员和1名歌唱家,让观众不仅“用耳”,还要“用眼”欣赏。
民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马渲子(原名马薇)透露,记者才知道“花开”系列背后高手云集:盛典总策划王健光曾领衔大型纪录片《黄河》总制片;导演顾磊是央视“非常6+1”“梦想中国”节目总监、央视历届春晚现代舞编导;服装设计许茗已经连续8届担任央视春晚服装总设计;造型设计则是被誉为“年轻魔术师”的邢尚涛。此外,担纲音乐会主题画外音的是名嘴赵忠祥!
演员到艺员的艰难转身
这样一个新锐而富有创意的乐团,3年前只是有一笔赞助就演一场的民间演出队。
它的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四川女子爱乐乐团”。它和大部分民间演出团队一样,演员没有固定工资和固定身份,每到演出时才聚到一起。乐团靠这种方式运行,举步维艰。
“民营乐团不能就这样烟消云散。”2006年马渲子接手,更名为东方茉莉女子乐团,开始了全新尝试。“借鉴国内演出团队成功的模式,我们采取了招考办法,演员每个月领取固定月薪。”
从音乐学院选拔在国内外获得过大奖的学生,平均年龄23岁。全新的团队接受了跟以往完全不同的训练:传统民乐演奏,只要坐着弹奏就好,而时尚的表演必须具备可看性,于是团队成员都集体“补课”,练形体、学舞蹈,唱跳皆修。
“他们不是单纯的演员,而是"艺员"”。专门请来老师对乐团成员进行高强度训练,马渲子说,要改变,就要从全面的基本功开始。
2007年,这个刚刚打造出来的新团队,在省内外进行了70多场小型商演,但团队依然收入不高,名气不响。
为聚集人气,她们积极争取参加各种基层文化活动。经过3年打磨团队已基本成熟。于是,今年元旦,马渲子带领乐团在成都锦城艺术宫进行了第一场大型商演。
“时尚民乐”瞄准海外市场
第一场大型商演座无虚席,还有很多观众徘徊于场外“钓”票。这次成功让乐团看到了市场前景,更瞄准了海外市场。
不过,应邀观看演出的央视著名编导王健光却直指乐团“硬伤”:“整场演出很漂亮,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没有明确的风格,就是一场杂烩,缺乏闯市场的长久生命力。”
好乐团不少,但能在国内外闯出名气的更少。下一场,拿什么独具特色的内容呈现给观众?几种方案摆在马渲子面前:走民乐重金属?走古典民乐?“走海外市场就要按观众需求包装、定位作品,逐步形成口碑,打造品牌。”在多位国内音乐人的指点下,乐团最终确定了“时尚民乐”风格,打造先锋性的国乐旗舰。
“民乐在国外很受欢迎,但观众希望看到不断创新的表现手法。”马渲子介绍说。为走向国际市场,乐团注重中国元素的国际表达。在中国乐坛,许多民乐团以传统乐器演奏世界名曲为主,但东方茉莉女子国乐坊更注重改编传统民乐,并辅以演奏形式上的突破。由于所有曲目都来自本土,所以格外打动海外观众。
青花瓷主题的旗袍配乐器,茉莉花主题的旗袍配乐器……通过音乐推广国学文化,马渲子不但坚持原创,还在舞台形式上寻找更大突破。采用现场合成器,不用MIDI合成表演,乐器、服装风格鲜明,包含浓郁中国元素的道具和舞美,将主题不断在视听上延伸。
正是全新打造的内容,让悉尼歌剧院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抛出了橄榄枝。乐团希望借此开拓高端演出树立品牌,以赢得一个固定的、长期的国外演出市场。
“国内比较有名气的乐团,并不只靠演出生存。”马渲子正在酝酿下一步的发展,国内已有民营演出团体借助品牌效应,通过“形象代言”等方式拓展市场,这一成功模式也值得省内民营演出团体借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