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 吉林市
游行庆祝了七天七夜
林成,1933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毕业于吉林省医学专科学校,1951年入伍参加抗美援朝,1965年转业分配到沈阳,离休前为沈阳轮胎总厂职工医院主任医师。
76岁的林成现在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当时,东北在日寇奴役之下,因为上小学受的奴化教育,课本都是日文的,十多岁了才从老人那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解放全国的事业,需要大批的医科人才,医科学校将本来五年制的学习内容压缩为二年制,学习内容多,时间短、压力大,但“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大家学习劲头高得不得了。
“1949年,听说新中国要成立的消息,我们兴高采烈,忙着准备庆祝。吉林市在北山修了个万人大会场。学校从指挥部领来土方工程任务,再分给各班。我们高高兴兴上北山体育场参加义务劳动,平整土地,把土方运到周边,修成高坡看台。同学们你追我赶,谁也不怕累,都想多出点力”。
10月1日,林成和同学、老师们带着这种豪迈兴奋的心情参加了吉林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学校全体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会场。在吉林市主会场——市府广场和其他分会场,吉林市几十万市民都走出家门,收听北京开国大典的现场广播,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毛主席的高大形象一直在林成的脑海中浮现,仿佛亲眼看到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会后是大游行,“我们挥动着彩旗和花束,高喊口号。傍晚,我们列队走到松花江南,在江边举行篝火晚会。晚上,整个城市灯火通明,江桥两侧有彩灯牌楼、有彩灯标语。我们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欢歌笑语,跳集体舞,扭大秧歌,观赏江面上漂流而下的如同繁星的河灯、有歌舞造型的彩船,开国大庆之夜,我们通宵未眠。”
吉林市的庆典活动一直持续七天七夜,放了七天大假,各单位、学校食堂开天辟地连续七天供应细粮、猪肉,”好像把攒了一年的储蓄都拿了出来庆祝,连续不断地在街上庆祝,学生们扭秧歌、演活报剧,街上的人们都特别亢奋。有一个同学身体弱,晚上没睡觉,结果白天游行时昏倒了,休息一会儿又跑了回来”。
开国大典掀起了同学们空前的爱国热情,当时解放战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林成和同学们向老师、领导申请南下,“我们心潮澎湃、感到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哪怕去前线当个卫生员,给伤员包扎、抬担架也行!”因为还没有毕业,老师告诉他们要把开国大典的欢乐情绪转到学习中。
当时的医疗教育设备奇缺,为了学习解剖,同学们上街打流浪狗,把狗腿打折了再接上,麻醉解剖后再缝上,“现在看我们做得挺残忍的,但当时条件太差了,为了学好医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小狗的牺牲是必须地”后来流浪狗也少了,同学们只能去乱坟岗去拾人骨,拿出来处理后大家视为珍宝,轮流研究学习,“为了学习知识,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女同学抱着头骨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1951年6月,林成从吉林医学院毕业,不久便从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正式投入了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事业。(本报记者 陈馥 孙海 摄影/翻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