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7月11日电(记者苏晓洲 王建华)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后,与会的两岸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学者在随后举行的拓展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专题研讨会上一致认为,扩大以学历互认、相互开放招生等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将在两岸形成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等人指出,大陆对与台湾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持积极鼓励的态度,1985年,大陆就放开台湾学生报考大陆高校。2006年,又宣布开放承认台湾学历。2007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宣布欢迎台湾院校到大陆招生。2007年,大陆高校招收台湾学生2235名,在校的台湾学生达到6858人。两岸有400多所高校签署了交流协议,每年有2000至4000名台湾学生到大陆考大学,报考硕士、博士的台湾学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但另一方面,受复杂因素的影响,从1998年至2007年,台湾在对大陆开放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却明显滞后,连早期颁布的《大陆地区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也全面搁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宝蓉博士说,从2008年开始,台湾开始放松限制,但又采取“三限六不”政策:限制承认大陆高校数量、限制陆生来台数量、限制医师学历承认;大陆学生来台考试不加分、不提供奖学金、不许到校外打工或兼职、不能享受健康保险、不能报考专业证照、毕业后不能继续留在台湾就业。这个政策受到两岸许多人士的质疑。
两岸不少学者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既有政治因素,也有人为顾虑。台湾国政研究基金会教育文化组召集人李建兴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教育的专业化、国际化、自由化已经成为成为无可避免的趋势。大陆和台湾只有强化和深化学术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李建兴认为,在海峡两岸深化和拓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对两岸学生而言,可以选择适才适所的学校就读,可以获得多元化的升学和进修管道。对学校而言,可以调节供需失调,促进学校发展。目前台湾各大高校,生源不足,招生困难;而大陆高校,供不应求,每年有数百万学子望高校之门兴叹,选择开放,适当调节,对两岸高校都有利。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两岸教育交流和相互采认学历,扩大企业的选材范围,增强企业的“体质”,增加企业产学合作的机会,有利于新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开发。对社会而言,则能提高两岸民众素质,解决民众因婚姻或就学伴随而至的升学与就业问题。此外,两岸学生往来就学,在学习中增进对彼此生活、制度和价值观的了解,有助于消除歧见,对两岸长久和平发展非常有利。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宝蓉博士通过研究还发现,台湾开放高校赴大陆招生,有利于解决台湾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她说,近些年,台湾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年走低,已经从2001年的6.09%降至5.76%。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高等教育公务预算经费维持在76.8亿元新台币的低位,2009年高等教育行政和督导预算经费只有11.73亿元新台币。如承认大陆学历、开放大陆招生,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台湾高校的财务负担。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