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大师何福礼这次进故宫
是要修复一套200多岁的乾隆宝座
明年还要拿到国外巡展
本报驻宁波记者 俞莹
200多年前,偏爱江南风的乾隆皇帝,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打造了颇具江南特色的乾隆花园,供自己养老休憩。
近日,曾为乾隆花园“倦勤斋”做过竹编修缮工作的大师何福礼(本报2008年7月8日和11月13日曾作报道),再度接到故宫的邀请,负责修复宝座中最具江南风格的那一套。
7月4日,他从故宫带回了宝座上的一些碎片,以便研究修复方案。
宝座破损得几乎无法触碰
2001年,故宫启动了1911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修复工程。其中的“倦勤斋”,有一道手艺要求极高的竹簧工艺。因为这个,东阳竹工艺大师何福礼从此就和故宫结缘,从2005年到2008年,他三次被请进故宫,负责竹子部分的修缮。
7月3日,在手电光的照射下,何福礼和徒弟蔡红光穿越了两个假山洞后,来到一排被手脚架包围着的矮房面前,工作人员打开一间很不起眼的小房间。
宽约2米,深不足4米,房间内很昏暗,乾隆皇帝曾坐过的宝座就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宝座由龙椅、屏风、隔扇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为紫檀木,饰以竹编和玉石。
何福礼说:“当时乍一看,只看到一些竹丝镶嵌和竹簧雕刻,除此之外全是灰尘。”走近轻抚宝座上的扶手,纤细的竹丝便会根根折断、脱落。宝座边上的屏风破损得更加严重,以至陪同的工作人员都不敢搬动,生怕屏风上的竹簧雕刻画会脱落。
何福礼小心翼翼地用手划过宝座的扶手、靠背,屏风的边框,取下一些竹丝、竹簧的碎片,用纸轻轻包好,并做上记号,这些都是修复宝座的重要线索和资料。
这次的修复难度更大
回到东阳,何福礼把碎片小心地清洗了一遍,他发现,宝座上的竹簧比倦勤斋所用的更薄,只有0.05毫米,对着光一照,几乎是透明的;竹丝也不是笔直的,因为要镶嵌成画,很多用作勾画花、叶的竹丝都有固定的弧度。
何福礼说:“由于故宫内不能使用明火,对材料的炭化、弯曲等过程都得在厂里事先完成,才能带过去,这是上次在倦勤斋中没有遇到过的。”
宝座上的图案也对何福礼的技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前的竹簧雕刻是贴在平整的木头上进行的,而这次是要把竹簧依照宝座不同部位的弧度紧密粘合,在有弧度的竹簧上雕刻,稍不留神就可能翘断。另外,这次用来拼画的竹丝,粗细大约在0.5毫米。
修好后将拿到国外巡展
从故宫回来后,何福礼一天也没闲着,白天带徒弟们上山挑竹子。只有三至五年的竹子才能用,太老易裂,太嫩易变形。
回到厂里,马不停蹄地锯断、去青,刮竹簧的刮竹簧,抽竹丝的抽竹丝,刮好的竹簧还要水煮,变嫩之后晾干,竹丝则要经过炭化处理,放在锅炉里干蒸两天,把糖分和水分都蒸干,就可以用了。
据悉,修复好的宝座明年将拿到美国等国家巡回展出。月底,何福礼将再次赴京,预计用3至4个月时间,重唤宝座200年前的辉煌记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