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7-13 00:31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其实,对光祖同志的情愫和怀念,乃是既不以“境”为囿,又不以“时”为限的。他,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望着这一幅幅栩然生辉的照片,宛如斯人就在眼前;照片上所反映的一幕幕生活场景与一桩桩工作事件,仿佛就在昨天。我们从这些照片中不仅看到了他那亲切、质朴的身影和笑容可掬的面颐,而且也听到了他那极富感染力的笑声和极具穿透力的讲演。
这就是他——我们尊崇的师长,我们景仰的领导,我们开诚相见、亲密无间的同事与朋友:崔光祖。
任何生命都是有始有终的,而生命的价值却并不与生命的长短成正比。在人寿年康的现代社会中,七十三岁的生命历程显然不能算做是福寿之年。但若以其社会贡献和人生价值来衡度、来考量,那却不仅可以用几何的方式作计算,而且简直就是一个“幂”的程式与积数。综观光祖同志的一生,我们常常就会不期然地想到这种分子大于分母的生命价值计算式。由于天不假年,而使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无疑是一种刻骨的遗恨,是一个天大的缺憾,但当我们扳起拇指逐一历数他对社会的担当、对事业的贡献、对人生的付出和对朋友与家庭的劳瘁时,我们就会发现:他的生命长度虽短,但密度却大;当量虽小,但质量却高;汲取虽少,但产出却多。而这不正是人生的闪光之处与生命的意义之所在么!
这样一册照片集萃,俨然就是光祖同志生命音符实现强力搏跃的形象记录,就是光祖同志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全息写照与生动图释。整本图册在《与时代同行》这一挈领性命题的总揽下,按照内容的顺序和重点的不同,共收辑照片近三百幅,基本上涵盖了光祖同志一世的生命履迹与奋斗历程。在他生命之舟的所到之处,大体上都留下了令人终生难忘和永志怀念的影像,同时也为他一生的勤谨探求和奋发工作勾勒出了一个足以熠照后世和可资效法的生活轮廓与生命范式。这些照片,既是光祖同志生命的写实与生活的采真,同时又是历史和时代在大变革和大发展中不断前进的忠实记录与形象勾勒。它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印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它从一个特殊的视域,反映了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及其缔造者们的艰辛探索与不懈追求。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每一个生命主体在本质上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当一个先进的政治力量有能力把这诸多个体生命的原动力聚拢在一起,并形成强大合力的时候,那便是社会的中坚与时代的洪流。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就是这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这样兴旺和发达起来的。面对这本虽以光祖同志个人经历为主体内容的照片集萃,我们所触摸和感受到的,却不啻是整个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与历史脉动。因为崔光祖同志不仅是汇成时代洪流之诸多生命主体中的一个,而且是先进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和崇高道德的严格执守者;不仅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热烈拥戴者和积极参加者,而且更是党和人民事业之组成部分与部门的优秀主持者和坚强领导者。他是党和人民的赤子,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股肱。七十多年的生命历程,早已注定了他与共和国的运命相衔、休戚与共。
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中,光祖同志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已强烈地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贞。想想看,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的社会环境,家庭出身并不占优势的他,却早在学生时代就已入了党,留了校,先后在校团委和校党委工作,并从此开始了一生的艰辛探求与奋力攀登。从运城师范学校到晋南团地委,从运城汽车运输公司到运城团地委,继而再到团省委、晋东南地委、晋城市委、省土地局、运城市委,直至省委宣传部和省人大。在以上这些单位,光祖同志或担任部门领导,或主持全面工作,都严格秉持着缜密、勤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坦诚、质朴、亲切、随和的处世风格。世人从他的人生历程中所看到的也许只是“官”位的不断高升,其实呢,这只是他人生内蕴的一个小小的外延,只是一种在艰苦探寻和顽强奋斗中所形成的副产品,就像为了提炼石油而无意中得到沥青一样。他并不在乎这些,更不刻意追求这些。他在乎和追求的始终都是如何才能把一个“人”字写得更好,怎样才能为党和人民多做更为有益的工作。对于这一点,只需信手拈来,便可从他一生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岗位上觅得令人折服的佐证。如,他在运城师范上学时,就不但常常把星期天和节假日搭在做学校的公益工作或义务劳动上,而且还经常利用同学们进行午休或课外活动的时间,独自站在烈日下为换写墙上的黑板报而汗流浃背。又如,他作为晋城市建市之后的首任市委书记,不但为晋城的发展赢得了好的开局,而且为晋城的持续发展积攒了后劲。他作为省土地局的首任局长,不但从无到有,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而且在政策、资源、干部、基建等方面都为其后续发展进行了极为有效的铺垫。他出任运城地委书记为时未久,便在整顿机关作风、改革干部机制、开拓市场空间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为全省树了典型、作了表率,受到省委的肯定和推广。虽然他当省委宣传部长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但却使全省宣传工作的面貌大为改观,展演不断、佳作频出、理论提档、新闻丰收,各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并成立了事业处,争取到了稳定的文化事业支持经费,连续在全国创出一系列先进典型,不但“惹”得中央媒体和全国各省的采访者与取经者纷至沓来,而且竟使中宣部的六位正副部长仅在一年之中便先后都来山西考察宣传工作。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同志,竟在山西一住便是半个多月。再如,当工作退到二线以后,本该腾出时间多一点休闲娱乐,享一点天伦之趣,可他却偏不这样做,而是整装待发、另辟蹊径,一改主“政”而为从“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著文与写诗之中,决意要把自己的工作体会和人生感悟传播于世,惠及青少年成长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短短三五年时间,他竟写作和出版了《党员干部修养歌》《人生世事来回想》《重阳之歌》《人之初》《公民道德歌》《贤良妻》等六本书和一系列即时发表在报刊上的诗歌与文章。这些著作不但发行量大,而且有的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节目和被“焦点访谈”予以典型推介和示范点评。他的这些著作,皆因其正确的导向、厚实的内容、先进的思想与淳朴的文风,而深得社会好评和读者喜爱。
对于世间的万事万物来说,大抵都是要受到因果关系的掌控和支配的。既然如此,其结果如何?就自然显得十分重要了。然而,人却不是这样。虽然人的一切言动乃至人的一生,也都是有始有终、有因有果的,但在某种特定意义上,对人来说,过程显然比结果重要。因为人的价值和效能往往更集中地展现在人的生命和生活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时候,过程就是结果。当我们回望光祖同志一生所走过的人生路径时,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在他生命的随时随地都有夺目的光彩在氤氲,在放射。如果说在为他送终的那一刻尤为让人感知其生命光彩的倍加灼艳,那也主要是由其在平日里的生命光彩实现瞬间积攒与相加所形成的结果。很显然,正是由于光祖同志一生的勤谨、清廉、诚朴和奋发,才铸就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方正形象与亲和印象;也正是由于光祖同志的为人谦和、处事干练、功名淡泊和言动儒雅,才为他赢得了组织的信任、社会的赞誉和朋侪的褒赏。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光祖同志不仅信念坚定、理想远大、工作认真、无限执着和忠诚于党的事业,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而且在工作上既严格,又宽容;既守成,又创新;既讲原则,又讲方法;既理解人,又体恤人;既善于与人交往,又易于与人沟通;既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又忒有自己的创意和主见。特别是他当“官”不像官,自“尊”尤尊人,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总是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样子,加上为人的谦逊和言谈的风趣,让任何人都能与他在零时间内保持零距离,都能向他打开心扉、直抒胸臆,也都最能从他那里获得信任、信心和勇气。无论对于同事和朋友,抑或对于上级和下级,他都真诚相见、厚谊懿德,从不倨傲,从不张扬,总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帮人时尽帮人。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光祖同志在交友、用人、善于内敛和敢于担当方面,也是极有个性和特点的,由于作风朴素和为人真诚,再加上性格的温雅和语言的风趣,遂使他极善于也极容易与人沟通和交流。他在宣传部长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把中央和全国各省宣传文化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同志认了个遍,尤其是各省的宣传部长和中央宣传文化单位的局级以上干部,几乎无人不与他相知相交,无人不是他的朋友和知己。在地市和省直部门工作期间,更是大小干部都与他往来自如、亲密无间。他对待每一个人都是亲切的、平和的、友好的,若遇逢年过节有个聚会什么的,他也总是设法把场面弄得热热闹闹,没准儿自己还会站出来给大伙唱一段他所拿手的眉户戏,直让开心的笑声萦满厅堂、回荡心腹。
如此开通、爽朗的光祖同志,在政治场合,在工作当中,在组织原则面前,却似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既严肃、严格、严整、严谨,又慎权、慎利、慎言、慎独,总是更多地从工作大局考虑,更好地替他人着想。遇到问题,绝不推诿;责任面前,敢于担当。每当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性格和风格似乎一下子便从外向型变为内敛型了。说话、行事、做结论、作决断,都变得极为精细而谨慎,宁可自己受委曲,也不让工作受影响;宁使自己受损失,也不使同志不愉快。
光祖同志是一个在工作上永不满足、自加压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崇德尚才、礼贤下士的人。工作都是人做的,一个在工作上高标准要求自己的领导干部,一个挚于务实、笃于创新、勇于开拓、勤于进取的领导干部,肯定是能识人才、会选人才和敢用人才的。这样的领导干部首先自己就是人才。否则,非金何以识荆?平庸的领导者,乃是既不想做工作,又不去用人才的。只有想干工作、爱干工作,并务求多干工作和干好工作的领导干部,才知道人才的宝贵,才会从工作实践中选才、用才、励才、赏才。光祖同志就是这样。在他待过的岗位上,在他用过的干部中,往往都是才彦颖出、俊杰鹊起,堪为栋梁者如缕衔出、不期而至。
领导者的职责主要有两个: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正是在这两个方面,光祖同志都是占尽先机、凸显优势和卓有绩效的。而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则当以譞慧和贤德作为立世的基准与标尺。正是在这两个方面,光祖同志均皆为成功的实践者、优秀的先行者和典型的示范者。
斯人虽已去,风范当长存;容颐更犹在,觐观倍珍惜!
是为序。
艾 斐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