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深圳不良店主坑骗中小学生 赊账消费家长还钱

2009年07月13日13:2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晚报
学校旁的小店多以低价、新奇吸引孩子们消费,不仅“三无”产品多,还常常埋下陷阱。本报记者 陈远忠 摄
学校旁的小店多以低价、新奇吸引孩子们消费,不仅“三无”产品多,还常常埋下陷阱。本报记者 陈远忠 摄

  本报记者 李晶川

  “赊账是个无底洞,真钱变假就没用。”这是一句在部分深圳小学生中流传的顺口溜。许多家长也许想不到,当子女单独外出消费时,竟会遇到五花八门的消费陷阱。除了早已司空见惯的“赊账陷阱”,一些无良商家甚至“以假币换真币”欺诈未成年消费者。而受害者往往因为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吃亏之后既不敢告诉家长也不敢向学校反映,只好自认倒霉。

  1、一眨眼 真钱变假

  “你拿真钱去买东西,结果他一转手就说钱是假的。

好几个同学都被这样骗过,我都被骗过两次。” 景莲小学5年级的刘晓同学气愤地对记者说。

  刘晓说的是莲花北社区的一些小店。这些小店一般在学校附近,每到上学和放学时,都会有不少学生光顾。刘晓今年3月分别拿着面额10元和20元的人民币到其中一家小店买玩具,但钱都被这家店主以“假币”退了回来。刘晓半信半疑地拿着被退回来的钱去别的小店买东西时,店主告诉他拿的确实是假币。刘晓怀疑他的钱可能被店主调了包。

  无独有偶,刘晓的同班同学高强也遇到了和他同样的事。今年5月的一天,高强拿着10元人民币去同一家小店买零食,结果也被说成是假币。“我把钱给老板之后,他拉开抽屉找钱,结果马上又把钱退给了我,说钱是假的。我说钱是爸爸给我的,不可能是假的,他说你不信就去别的店问问。我到旁边的店里一问,果然是假币。只好认倒霉呗。”高强叹气。

  “出了这种事情后,你们告诉家长和老师了吗?”“这不是找骂吗?好在被骗的钱不多,大不了下次不去那家店买东西就是了。现在我们好多同学都知道这个事了,都不去那里买东西了。”刘晓说。

  按照刘晓和高强提供的店名,记者在莲花北社区找到了这家小店,与店主攀谈起来。记者买了一瓶饮料,结账时故意抱怨曾在购物时被找回假币。热情的店主忽然显得有些紧张,找钱时一再向记者保证他这里肯定不会有假币。“你就没有碰到过拿假币来这里买东西的人?”记者问。店主愣了一下,马上说:“有是有,不过很少。一般看出来是假币我们都不会收的啦。”

  记者又来到另外一家小店了解情况。当被问及是否听说过用假币调包欺骗学生的事情时,这名店主表示毫不知情。而相邻的另一家小店的店主则表示,这种事情很难判断,“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又不在场,出了事之后往往是两人各执一词,很难说清楚啦。”

  不过这位店主承认,由于学生相对缺乏自我防范意识,比较容易受骗,加上小孩子购物往往以小面额钞票为主,所以即使受骗也很难闹出什么大事。

  2、赊账消费不稀奇

  在深圳一些学校附近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景象:放学铃一响,孩子们一边嬉闹着,一边钻进学校旁的小店,或买烤鸡腿、煮虾丸,或挑一两件心仪的玩具,然后惬意离去。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孩子们手中的很多东西都是赊来的。记者调查发现,赊账这一“新潮”的消费方式,在小学生中司空见惯,这令许多家长、老师忧心忡忡。

  记者在走访福田区一些小学时发现,很多学校附近都有几间甚或至几排的小文具店,有一所小学旁的店铺多达10多间,形成“学生消费一条街”。这些所谓的文具店其实卖得最多的是玩具枪、电子游戏机等各式玩具,还有各种小吃。记者看到,每到放学铃响,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往店里钻。店主们则立即放下手头的活计,欢喜地迎接“购物潮”。除了上学、放学时间,其他时候这些小店的生意非常清淡。

  陈浩是梅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聊起同学赊账的事情,小陈浩表示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我有一个同学从三年级开始到学校隔壁小店赊账,买的都是零食和玩具,开始时每次偷偷叫小保姆去帮他结账,或者找借口向父母或爷爷奶奶要钱,后来欠的钱越来越多,店主一见到他就催账。最后他实在拖不下去了,就告诉了家长,他爸爸总共替他还了800多元的欠账,回家以后他被狠狠揍了一顿。”

  说起儿子向小店赊账的事,周女士也是连连苦笑。她儿子现在已升初中,但在小学时也碰到过这种事。一天,她送儿子去上学,被店主拦在校门口了,说她儿子欠了店里的钱。为顾全孩子的脸面她只好掏钱,回家后就将儿子狠狠打了一顿。

  但对于赊账给小学生的事,店主们都含糊其辞。一位店主坦承确有赊账现象,但他只赊给熟人或亲戚朋友的孩子,或者孩子们偶尔确实忘了带钱又急需买东西才给赊。他一个劲地向记者诉苦:现在生意难做,哪敢乱赊账给人,尤其是小孩子。

  3、深圳孩子“不差钱”

  深圳的小学生到底有多少零花钱?没有权威机构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统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深圳的大部分小学生“不差钱”。

  “我们班有同学都有信用卡了,我一个月才几十块钱零花钱,当然属于‘穷人’了。”景龙小学五年级学生王云说。

  当前小学生零花钱的来源主要是压岁钱、生日红包,此外还有做家务等方式获取的零花钱。而在资金管理方面,大部分家长会将子女相对大额的零花钱通过储蓄保管起来,平时则会以每周若干额度向子女发放零花钱,通常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当然,也有极少数孩子几乎没有零花钱。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声音

  未成年人赊账

  家长有权拒付

  尽管小学生和初中生并非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但是他们毕竟是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目前情况下,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呢?学生、家长和教育界、法律界人士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家长:应引导孩子理财

  北环中学初一学生小雨认为,赊账很不好,而身上经常揣着大把零花钱也不是什么好事,“除了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市民何先生认为,孩子的消费习惯主要应该靠家长引导。“我觉得应该教育孩子如何理财,这是做家长的责任,不能指望别人。”

  律师:商家有提前告知义务

  “应该教给孩子如何鉴别假币、防止调包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常识和手段。而商家纵容未成年人赊账的行为,不具备法律效力,家长有权拒付。”广东闻天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卫建平说。卫律师介绍,根据《民法》规定,商家向未成年人赊账有向其监护人提前告知的义务,否则,一旦形成法律诉讼,家长有权拒绝承担此项债务。

  教师:须加强小店监管

  一位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分析说,小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而校门口小店东西以新奇、低价为卖点,“三无”产品充斥其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更为严重的是,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背着“沉重的债务”,可能上课时还在想着怎样还钱,这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这些小店的监管。

  

(责任编辑:wangjingsi)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