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天籁为何物

2009年07月13日16: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天籁为何物

  所有的声音和动作都与各人的品性相关,但狂潮退却之后,在黯淡的空寂中,差不多每个人都对自己感到陌生

  《庄子·齐物论》的开头,写南郭子綦和学生颜成子游的对话。他问子游:“你大概只听说过人籁,没有听说过地籁;或者只听说过地籁,没有听说过天籁吧?”而后对山林中的风声作了一番描绘,译成白话,大致如下:

  大地吐出的气,叫作风。

这风一旦发作,万种不同的窍孔都怒号起来。在山陵高下盘回的地方,在百围的大树,各种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杯圈,有的像舂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洼;从中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湍水冲激,有的像羽箭发射,有的像叱咄,有的像吸气,有的像叫喊,有的像号哭,有的像欢笑,有的像哀叹。前面的声音呜呜地唱着,后面的声音呼呼地和着。小风则相和的声音就小,大风则相和的声音就大。一阵大风过去,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你不见只剩下树枝草梗还在那里摆动摇曳吗?

  这一段描写非常有名。读这样的文字,我们不能不佩服庄子对自然的敏锐的感受力。那么,庄子想要借此说明什么道理呢?

  “籁”是竹制的排箫。所谓“人籁”,就是人吹竹箫发出的声音,这是不必多说的。子游听了子綦的一段话,以为老师说的只是“地籁”,又继续发问:“地籁,就是风吹众窍孔发出的声音,那么天籁究竟是什么呢?”

  子綦的回答看起来很奇怪:“所谓天籁,乃是风吹过万种窍孔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乃是由窍孔自身的形态所致,鼓动它们发声的还有谁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天籁就是地籁;离开了地籁,也就没有天籁。但并不是听到风声的人就能明白天籁之音,你必须超越一切窍孔的差别,一切声音的不同,体悟到一种无形的绝对力量的存在,才能知道地籁就是天籁。

  如果这样说还不够清楚,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走到乡村的集市上,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卖布的,卖蔬菜的,卖驴马的,卖水果的;苍老的,幼稚的,尖锐的,低哑的⋯⋯所有的声音混杂着,闹哄哄一片;所有的声音都是由各人自己发出的,并没有谁鼓动或操纵他们。暮色降临,集市散去,一切声音均已消失,只在地面上看见零落的残迹。你在这里,能够体悟到那一隐在无形的绝对力量的存在吗?

  明代散文家张岱写过一篇很有名的《西湖七月半》,描述当时杭州人每逢七月十五游西湖赏月的情景。这一夜西湖“如沸如撼”,自然景致变得毫无味道;却又因为热闹,成为观众生相的好机会,文中写到五类“可看之人”:一类是“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的炫耀富贵者,一类是“环坐露台,左右盼望”的名娃闺秀,一类是“浅斟低唱”,颇有卖弄风情意味的名妓闲僧,一类是到处装醉弄傻,胡乱起哄,想要引人注意的市井闲汉,一类是“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作矜持之态的文人雅士。

  在这一特定的场合,集中呈现出那个时代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态,各种各样的差别。张岱对此未作评论,但他的“看人”的立场和超然而带有戏谑的描述,读来却觉得深有意味。推而广之,大千世界,纷纷繁繁,人各自为一“我”,各有其独特的生命形态、营生方式,并不见有谁操纵,这犹如庄子所说的万窍异声而咸其自取。但是,使人各自为一“我”的力量是什么呢?

  而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最容易想起的是“文革”的喧嚣:广场上万众欢腾,一片狂热,批斗会上愤怒的呼喊和无力的自辩,表白忠诚的激烈的歌舞,以及少年迎向枪声时发出的他们至死也不曾真正明白的口号⋯⋯所有的声音和动作都与各人的品性相关,但狂潮退却之后,在黯淡的空寂中,差不多每个人都对自己感到陌生。

  庄子思想的特点是消解神秘,同时又把最为平常的人生情景推向神秘境界。也许是这样:世界的本相朴素自然,但没有比这朴素自然更深奥的东西。■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