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速驶入大交通时代
青岛、济南两大区域中心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雏形已现,全省大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
■本报记者 孙东辉 ■张晓丽
日前,莱钢集团携手北控磁浮公司、国防科大在济南举办的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推介会上宣布,热轧F型钢成功下线——莱钢集团攻克了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的世界难题磁悬浮导轨技术,标志着山东城市交通有望迎来磁悬浮领唱的新阶段。
“山东省构建起大交通,不仅可以解决交通通道存在的‘打结’现象,也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郑贵斌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构架大交通
“构建立体式公交网络,选择一种大运量交通模式,将利于打通未来城市交通的动脉。”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系教授刘廷新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人们出行增多,扁平式交通模式已不堪重负,必须以大变通的思维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让城市交通顺畅起来。
据了解,山东省城市大交通正从设计阶段跃上现实层面。在济南所确定的“山”字形高架路体系中,东面的二环东路高架桥正在紧张施工,地铁建设也在论证规划中。高架路+地面路+地铁,济南将打造三者结合的立体交通模式,大交通框架基本成形。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服务隧道目前已开挖4000多米,右线隧道开挖3300多米,开挖工程量均已过半,海湾大桥也已全面转入海上施工。地铁+海底隧道+跨海大桥,青岛将以三大工程构架大交通骨架,地下、水上全力延展“大青岛”。
山东省两大区域中心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雏形已现,而放眼全省,大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京沪高铁山东段建设已进入建设高峰期,山东段最大的枢纽站济南西客站即将开工建设;山东交通重点建设项目滨州客运总站和淄博客运中心等都在加紧实施,交通末梢滨州、淄博后起直追,变身为公路运输主枢纽。
此外,山东省今后四年重点实施由“三大工程”(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组成的大交通战略。对此,郑贵斌认为,这一战略的提出有整合新意义,它从系统角度通盘考虑,整体把握路网、港口和物流,涉及贯通内地与沿海、陆与海统筹发展。
催生通道经济
“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总投资高达1673亿元,已然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这些投资不仅将对山东GDP产生乘数效应,而且也可借此机会优化道路运输结构,解决省际存在的‘断头路’问题,催生互通互促的通道经济。”刘廷新指出。
据统计,1至5月,山东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5.25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公路建设64.74亿元,港航建设25.3亿元,场站建设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0.3%和6.5%。仅淄博客运中心一个项目建设就贡献本地GDP约8.88亿,“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地方经济的强大拉动力。
通道畅通之后,也将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山东省高速公路网框架“五纵四横一环”中“一横”和“一环”重要组成部分的滨德高速,是连接渤海经济区尤其是胶东半岛北部沿海与华北经济腹地的高速通道。2011年,“一横”将全线贯通,西接德衡、京福高速,东连荣乌、长深高速,中间与京沪高速公路相交,届时将实现“一段通全网活”。这对于滨州开发,以及整个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有重大意义。
郑贵斌向本报记者指出,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不仅拥有天然的港口优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也是国内最长的省份之一,而原先由于部门条块分割、行政划界等因素使交通通道“打结”,显然不利于交通资源的整合,也使车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交叉流动受到一定的阻碍,而大交通使这些不再成为问题。
他认为,新时期的山东大交通,意味着扩大开放、大进大出,其实质是“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利用沿海的经济优势带动内地经济发展”,目的是实现海与陆统筹、扩大开放、大进大出、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共同大发展。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