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美两华裔部长今访华
原定9月到访的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将行程提前了两个月。14日,他们将共同抵达北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分析人士认为,两人的联袂造访,既是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半年的访华计划铺路,也将凸显美国在新能源与气候等问题上的战略思路。
据介绍,两位华裔部长同时访问中国,这在中美关系史上尚属首次。双方有望就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讨论,而美方的工作重点可能放在与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合作方面。
合力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与财政部长盖特纳不同,此次造访的两位美国政府部长级高官的工作重点将从“卖国债”转向“卖技术”,特别是美国开发并处于领先地位的清洁能源技术。
骆家辉6日在访华声明中表示,随着中国遭遇气候变化的挑战,美国的绿色科技企业有望在满足中方治理污染需要的同时,抓住机遇创造就业机会,“这对中美两国来说可谓双赢。”有关方面称,他将主要对中国利用美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进行宣传。
朱棣文此前也表示,清洁能源将驱动未来美国和全球经济发展,创造数百万就业机会,而一起合作能够比单独行动完成更多工作。“推广可再生能源,鼓励提高能效,削减污染,都是双方可以协作的方式,这符合美中两国的利益。”
中国能源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智能电网可能会成为此次中美能源高层对话的一个重要议题。智能电网是中美双方都已明确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了解,此前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造访美国时,提出了在智能电网标准制定上的合作。由于智能电网将是新能源发展的基础,这也将成为中美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重要内容。
此外,天然气勘探开发可能也是双方共同关注的话题。韩晓平认为,新能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中国目前最现实的减排方法就是提高天然气在能源中的利用比重,而美国此前一直反对向中国输出天然气方面的有关技术。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推销技术”的说法是说得通的,毕竟清洁能源应用领域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将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20%,而据统计,中国能效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减少3.3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这意味着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新能源市场。
不过林伯强认为,美国应把重点放在向中国提供更多的技术与资金援助方面,而不是单纯的“卖技术”。他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增长过程中的环境和收入等诸多问题,因而在能源消耗方面会有所选择,“发达国家应该反过来为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实际需求考虑。”
有望签署合作备忘录
美国能源部发布的公告称,“寻求中美两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共同利益”将成为此次访问的主题。据媒体披露,中美有望在两部长访华期间签署两份合作备忘录,分别与建筑节能合作和清洁能源开发合作有关。
“中美双方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实质性的政策上,容易形成共识。”林伯强认为,探讨能源领域的合作必然是两位部长访华的主要议题,达成合作意向也比较容易。
另据报道,朱棣文和骆家辉14日将与中国政府官员举行会谈,重点讨论中美如何携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呼吁中美两国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展开合作。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双方就控制气候变化达成进一步共识,将成为今年底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的关键。
“今天我们与中国的依存关系,将比过去30年的任何时候都更强烈。”骆家辉称,两国的关系至关重要,“虽然在经济、贸易和全球反恐前线的合作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我们还有更多事情要做。”
碳关税问题显分歧
朱棣文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但此前的身份一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作为“科班”出身的能源部长,朱棣文在推动新能源领域发展方面的努力得到了中国方面的认可,但他在征收碳关税问题上的表态却与中国存在较大分歧。
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朱棣文在就职不久后公开表示,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这有助于避免使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状态。
征收“碳关税”的做法将中国推入不利境地。分析人士认为,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显然将是美国重点“关照”的对象,而碳关税是“以环保的名义,堂而皇之地直接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财富纳入到发达国家的国库中。”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4日表示,中方一贯主张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但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而这“只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引发贸易战。”
“中国对朱棣文提出的征收碳关税的做法很不满意。”林伯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会提到,并牵涉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合作。”他同时表示,在强制性减排方面,中国企业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双方会谈对此影响不会太大。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