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能要到六七十元,最多时有一百元”,乞丐们自曝不低的“收入”,呼朋唤友进京乞讨,让人想到那句“此地人傻、钱多、速来”。更有恶讨、强讨、骗讨、从老家“租”小孩来乞讨,让市民对“丐帮”心生反感。
面对“丐帮”,地铁工作人员大倒苦水——“由于没有执法权,我们发现乞讨行为,只能阻止、驱赶,有些乘客反而指责我们没善心、没人性”,“有些乞丐刚被劝走就打电话投诉,我们反而被扣工资。
挨骂、挨打更是常有的事儿,我们只能忍着,不然有的乞丐真敢跳下站台。”地铁工作人员在其中受了不少“夹板气”,但“执法权”并非解决问题的关键。就算地铁工作人员有“执法权”,谁能保证不会面临尴尬?
北京石景山区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立新认为,“在特定时期(如国庆日等)的特定时间段设立临时禁讨区是平衡市民环境权与乞丐行乞权的处理方式之一。”国庆节临近,在地铁这一人流密集、人员构成复杂的公共场所,公共安全尤为重要。倘真有哪个乞丐因地铁工作人员的管理而“大为光火”,跳下站台,甚或寻衅滋事、图谋不轨,其恶劣性与危害性不容低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安顿流浪乞讨人员,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考验着行政者的智慧,我们相信政府会对此作出妥善的应对预案。
当然,解决“丐帮”问题的治本之策还在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就目前来看,多部门联合执法势在必行。当然还需分而治之:对残疾、未成年和老年乞讨者要积极救助;至于恶讨、强讨、骗讨、组织他人乞讨的“幕后老板”,要予以严厉打击。疏堵结合,人性管理,行政者将赢得更多掌声。
本报特约评论员蒋萌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