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铁矿石进口乱局溯源 进口许可为饿死小钢厂

2009年07月17日03:2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铁矿石进口乱局溯源

  曹开虎

  进入7月,原本就已混乱的铁矿石进口市场更弥漫着投机氛围。7月13日开始,铁矿石现货价格开始飙升,涨幅高达每吨8美元,至每吨近90美元。这样的压力来自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此前声称减少铁矿石进口资质企业的威慑。

  有报道称,多达20份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将被吊销。如果数字属实,这意味着当前112家铁矿石进口企业将被大幅度削减。作为导火索,力拓“间谍门”事件让相关政府部门更加意识到重新整顿铁矿石进口秩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而,“间谍门”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各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其中就包括铁矿石进口秩序。“2005年开始的那一轮铁矿石进口标准资质的审核,如今看来,当初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北京一家钢铁资讯机构分析师告诉CBN记者,“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铁矿石进口资质到底应该如何调整,铁矿石到底应该如何进口。”

  两轮资质调整背后

  在政府部门正式进行铁矿石进口秩序整顿之前,国内共有500多家铁矿石进口企业,包括钢厂和贸易商。

  200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对世界铁矿石市场和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铁矿石进口量大幅攀升,国内钢铁企业要求参与全球铁矿石定价的呼声日益强烈。这一年岁末,宝钢集团作为中国钢铁企业谈判代表,第一次参加到一年一度的国际铁矿石谈判游戏中。

  不幸的是,当年宝钢就接受了18.6%的长协价涨幅。而此前一年,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厂通过谈判,与淡水河谷达成了2.4%的降幅价格。

  200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2.08亿吨,同比增长40.5%,铁矿石平均单价更是同比上涨86%。

  因为进口量大增,铁矿石开始变得火热起来。天津开发区琦晟矿产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刘桐和告诉CBN记者:“2002年和2003年铁矿石价格的暴涨成就了一批贸易商,2004年因为矿价暴跌,死了一批企业,2005年以后又制造了很多亿万富翁。”

  也就是从中国开始出现长协价和现货价差异,“倒矿”赚钱的生意才逐渐火爆起来。2005年以后,通过“倒矿”牟取的利润越来越高,市场上出现了500多家进口矿企业,市场投机蔓延日益严重。

  2005年2月28日,一项旨在规范中国钢铁行业自身经营行为的行业自律措施——《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草案)在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中钢协共同召开的“落实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措施紧急会议”上被全行业审议通过。

  “对铁矿石进口实行资质管理最直接的诱因,是国内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处于屡屡受挫的被动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据称是由于进口商数目过多,相互之间存在无序竞争造成的,实行资质认证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兰格钢铁网分析师侯志芸告诉CBN记者。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当时的会上指出,当时,中国铁矿石进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进口铁矿石市场行为不规范,存在盲目进口和竞相抬价的现象。此外,从事铁矿石贸易的企业、单位数量过多而且分散,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自律。

  审核的标准是,要求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须满足10个条件,涉及企业的生产规模、注册资本、进口数量、产品质量和排污标准等,必须具备合法的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和独立的法人资格、符合钢铁行业准入标准及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企业进口铁矿石质量也应达到国家标准等。

  根据中钢协当时的统计,国内满足粗钢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条件的钢厂只有60多家,而满足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上年铁矿石进口数量在30万吨以上条件的流通企业只有30多家,两者加起来正好是100家左右。

  经过此次审核,最终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由此前的523家一下子减至118家,其中包括70家钢厂和48家贸易商。

  此后两年,由于炒作现象愈加严重,国家对于铁矿石进口秩序重新进行了审核。2007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提高了门槛,如企业注册资本应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2005年度企业按海关统计进口铁矿石总量必须达到70万吨及以上等。

  经过最终审核,国家只进行了微调,从118家调至112家。此轮调整虽在标准上有所提高,但所带来的影响与第一次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目前,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钢厂有70多家、贸易商42家。

  顽强的小钢厂

  一家国有炼钢厂的人士向CBN记者回忆,第一次资质审查的目的,也是希望借此淘汰小钢厂,因为当时认为通过资质认证门槛,那些不符合钢铁产业政策的小钢厂无法轻易买到铁矿石,即便买到进口矿,也必须出高价,这样承受不了就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这个目的并没有实现。”河北一家小钢厂负责人告诉CBN记者。

  他表示:“我们无法买到长协矿,公司只能买现货矿,虽然现货矿价高,但是由于钢材市场和经济形势好,同样可以消化掉高价矿。”

  上述天津贸易商的人士说,贸易商虽然具有进口资质,但是并没有进口长协矿的权利,只能从印度市场进口现货矿。贸易商的趋利心理,加上中国市场需求强劲,印度矿源源不断地通过贸易商向中国市场输送。

  一个大背景是,中国钢铁工业在2002~2007年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的阶段,6年间生铁产量增速分别为17.16%、18.98%、24.51%、30.94%、23.84%和15.17%。2007年生铁产量比2002年增长了2.24倍。2008年全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在当年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仍然保持正增长。

  “谁都没有想到,中国钢铁企业能够发展那么快。而钢铁大发展中,最快的恰恰是民营企业。”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秘书长耿炳玺告诉CBN记者,2002年中国国内粗钢产量只有1.8亿吨,其中民营钢铁企业产钢3000万吨,国有企业产钢1.5亿吨;2007年,国内粗钢产量一举跃升到4.9亿吨,其中民营钢铁企业产钢2亿多吨,国有钢铁产钢2.8亿多吨。

  “河北一带的民营钢铁企业,许多都是用近十年时间发展起来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侯志芸告诉CBN记者。

  2008年岁末和2009年年初,小钢厂成为了中国钢铁企业中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钢铁公司,而大中型钢厂仍然在盈亏边缘挣扎。

  “倒矿”的大钢厂

  一个问题是,当时国家对于具备进口资质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并没有明确规定其进口额度。这为大钢厂“倒矿”提供了政策漏洞。

  2005年,中国第一次审批铁矿石进口资质时,其目的就是为了禁止长协矿流入不符合钢铁产业政策的小钢厂。但是具有进口资质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并没有坚守这一原则,许多钢厂将多进口的长协矿转投到现货市场赚取巨额差价。

  以2004年为例,根据《首钢日报》的报道,2004年,首钢共经营进口铁矿石1333.6万吨,其中只有981.58万吨是供应给总公司,其他全部按照现货价格卖给其他企业,这不仅降低了首钢生产成本,而且在经营进口铁矿石中还实现了14043万元利润。

  2005年,进口资质审批之后,大中型钢厂企业依然大量进口长协矿,然后倒卖到现货市场,这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华东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钢厂内部人士告诉CBN记者,2006年,公司有大量进口铁矿石,但是公司连一半都消化不了,大部分卖给了其他公司,仅倒矿就赚了好几千万元。

  其他多家大型钢铁集团亦有此行为,且多次被相关部门批评。

  华东这家钢厂的内部人士向CBN记者透露,正是因为大中型钢铁企业“倒矿”明目张胆以及贸易商炒作现货矿,国家又开始整顿铁矿石进口秩序。2007年,中钢协联合五矿商会提出了新的审核标准。

  “当时有些企业按照新标准是不符合的,但是只要拥有长协矿进口资质,这就相当于送钱给你,所以各家千方百计保住长协矿进口资质,甚至有企业不惜向有关部门送礼。”这位钢厂的人说。

  2007年的标准虽然提高了,但是只是减少了几家贸易商,并没有“大动干戈”。这未能从根本上整治混乱的铁矿石进口秩序。

  铁矿石进口秩序再整顿

  2008年年初,铁矿石进口近乎到了“癫狂”的程度,现货价格最高比长协价高出一倍。这让大中型钢铁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是一些钢铁企业私下跟三大矿山公司接触,从而导致最终被迫接受高昂的涨幅的原因之一。

  到了2008年下半年,伴随金融危机,一些行业人士意识到,再不整顿铁矿石进口秩序,将威胁到中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年初,《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下称《规划》)率先提出要整顿铁矿石进出口秩序,规定行业协(商)会通过行业协调,加强自律,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探索、推行代理制;抓住当前市场全面疲软时机,协调国内用户与铁矿石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的进口矿定价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根据《规划》,中钢协也多次强调要整顿铁矿石进口秩序。然而《规划》出台已经数月,铁矿石进口秩序整顿却只闻其声。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此前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推行代理制,贸易商不可以倒矿,只能收取不具有进口资质的钢厂的一定代理费。

  那些原本不具备进口资质的钢厂愿意看见这种局面。河北的上述小钢厂人士告诉CBN记者,推行代理制,长期来看肯定比公司自己去买现货矿划算。

  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是日本,因为日本实行商社性质,全部实行代理机制,日本市场并没有现货矿和长协矿之分,所有钢厂都处于同一个竞争起跑线上。

(责任编辑:赵健)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