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7-17 04:0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是要抓好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二是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三是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抓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四是要抓好试点地区和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
为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第三,要进一步落实政策;第四,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详见今日A2版)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加速的新阶段。金融危机既对全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文化产业作为我省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经济萧条往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是文化产业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生动局面。图书、电影等文化消费表现得非常活跃。历史经验证明,经济萧条的时候,也正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如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大萧条,使大量的银行、企业倒闭。但是,美国的电影业却创造了空前的繁荣。据统计,当年全美电影总票房比上年增加58.2%。近年来,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GDP的25%左右。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方略,在亚洲四小龙中最早走出危机阴影。“韩流”涌动,韩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危机来临时,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萎缩。在大宗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呈下行趋势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倾向更多地转向了文化产品,以此来获取精神慰藉,满足消费欲望,提振发展信心。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扩大消费,为消费者提供能够满足其消费需求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方式。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与此同时,传统支柱产业受到了严峻冲击,国家拉动内需将有大量投入,社会资本的投向也将发生转移,进入资本的“洼地”。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力推动我省的转型发展。长期以来,我省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特别是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的“三块短板”。推动转型发展,就是要解决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薄弱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效改善我省经济结构,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和增长点,改变我省以能源为主的产业形态。同时,文化产业是资源再生型产业,可以有效解决我省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生态恶化、能耗过大等问题。文化产业也是科技创新型产业。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对科技的依存度表现得更加突出。科技的发展将催生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将有效解决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总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对我省经济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我省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首先是资源优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新的机遇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使之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其次是市场优势。我省人均GDP已经超过29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在人均GDP实现3000美元后,将进入一个文化消费的高涨期。但是,我省居民文化消费的总量比较小,市场需求的空间仍然很大。同时,我省背靠京津,沟通南北,特别是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山西的地缘优势表现得更加突出,为各地的往来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晋旅游、观光、度假,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形成能够激发文化活力的体制机制。目前的文化体制已经严重不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首先是政事政企不分。文化单位,特别是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难以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同时,事业性文化单位由于不具备企业法人的资格,不能在市场融资,形不成较大的发展规模,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难以依靠市场进行调节配置,市场适应性差,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力受到了严重影响。按行政区划管理经营的文化单位,不能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兼并、重组,形不成统一的市场体系,限制了资本、产品等要素的流动,从而也限制了发展。总之,必须对现有的文化体制进行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启动较早。2003年,在中央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我省闻风而动,确定了29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我省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一是要抓好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今年要完成包括山西出版集团在内的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完成省及4个试点市的电影制片厂、电影发行公司、电影院等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单位的转企改制,完成省歌舞剧院的试点改制。各试点市至少要有一个演出院团完成改制。重点推进语文报、英语周报等8家教辅类报刊及出版系统所属非公益性、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
二是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按照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分离的原则,剥离经营性资产,组建经营性公司。重点推进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经营体制改革。完成山西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的组建工作。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推行全员聘任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着力解决定位不清、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三是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抓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今年完成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并,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做到政事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推动形成政府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
四是要抓好试点地区和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今年适当时候在太原市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现场会,总结推广太原市的经验,推动全省特别是试点市的改革工作。抓好试点单位改革。山西出版集团、语文报、英语周报等在完成整体转企改制后,积极筹备上市融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维护好职工的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推动形成“谁改革支持谁、早改革早受益,改革不吃亏、改革有实惠”的发展导向。为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我省推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新的发展形势下十分重要的比较优势。发挥好这一优势,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为推动改革,省里已经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设立了领导组办公室。各市、各部门都要建立相应机构,加大对改革的指导和协调力度。要把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本地、本部门总体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制订本地、本部门推进改革、发展的整体方案,明确方向、任务,经常研究相关的问题,解决存在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要精心组织,做到“真转、真改”,不搞翻牌公司。确保通过改革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要进一步落实政策。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国办发2008114号文件精神,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省里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的补充规定和实施意见,对社会保障和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投融资、土地使用等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意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意见,认真落实、认真执行。同时,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本地、本部门的有关政策。通过政策来支持、引导改革和发展。
第四,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这些年,我省经济发展较快,有了一定的积累。特别是社会资金方面,寻求投入的积极性比较高。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国家和省拉动投入、扩大消费的一系列举措,将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文化领域。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省里已经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划拨专款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一些市、县也设立了相应的资金。各地要根据实际建立扶持资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向文化领域聚集,通过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及省委宣传部对改革的具体任务进行了分解,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单位、时间进度。同时,要加大督导力度,指定专人分工负责,到各地、各单位进行调研、指导,帮助推进工作,保证各项改革顺利进行。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文化活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体制机制的保证,推动我省的转型发展,实现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
(
我来说两句